APP下载

如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

2021-09-10何斌

康颐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病毒感染

何斌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18

李女士女儿10岁,3年前患上病毒性心肌炎后,经治疗痊愈,但是以后一旦出现病毒性感冒,三次有两次会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女儿经常要打针吃药,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长期来往医院,也导致李女士一家经济与心理压力较大。因此,询问了医师,此种疾病的预防方法,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以改善孩子的身体,减轻家庭压力。病毒性心肌炎近年来的患病率大幅升高,多数患儿是由于感冒疏忽及处理不当引起。若治疗不及时,也会导致患儿病情迁延难愈,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也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最终发展为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心肌病等严重后果。

1  病毒性心肌炎的介绍

1.1 发病机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导致心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通过对疾病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可知,发病机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病毒直接作用所致。临床与病毒学研究发现,当病毒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诱发心肌炎。急性期多表现为起病9d以内,此时可在心肌内分离病毒,开展病毒荧光抗体检查时,检查结果呈阳性;开展电镜检查时,可发现病毒颗粒。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形成的溶细胞物质,可将细胞溶解,进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第二,免疫反应所致。通过对人体内病毒监测可知,发病9d后心肌内无病毒检出,但是此时仍存在心肌炎症状。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感染后,其他病毒性感染症状较轻,而心肌炎症状相对较为严重。部分患者出现心肌炎症状后,多是在其他感染症状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部分患者可在心肌内检出抗原抗体复合体。若出现上述情况,均提示存在病毒感染后体内免疫机制发生。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心肌细胞感染少量柯萨奇病毒后,对其他细胞毒性检测不明显,若加用同种免疫脾细胞后,则会增强细胞毒性。若提前给予小鼠注射柯萨奇B抗体、补体,对免疫脾细胞进行处理,则可使细胞毒性增强;此实验证明,病毒性心肌炎存在细胞介导下的免疫机制,淋巴细胞对细胞毒性发挥介导作用。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后,仍迁延不愈者,检测结果与正常指标相比,患儿体内的E花环、淋巴细胞转化率与补体C水平均较低,而抗核抗体、抗补体以及抗心肌抗体检出率明显升高,各项结果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后,患儿的免疫机能水平大幅减弱。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活力较低、α干扰素水平相对较低,γ干扰素水平升高,此时也可反应细胞免疫失控存在。

1.2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是与心肌病变范围、感染病毒类型、机体反应状态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部分患者发病后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心脏或全身症状,多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脏扩大,严重者也会出现休克、猝死等严重后果。调查发现,50%~80%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发病1~3周内存在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流涕、腹泻等症状,也会出现轻微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但是症状无典型性,程度较轻,易被家长与患儿忽视。患儿无病毒感染史,即为隐性感冒,但是此时无法排除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可在出现肝炎、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部分患儿一般表现为轻中度全身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咳嗽、腹泻等,部分患者也会因病毒侵犯横纹肌,产生肌肉、关节疼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脏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睡眠障碍、乏力、心前区不适等症状。

2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需先证实患儿存在心肌炎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流感等症状,症状发生后可见心电图改变,血清内柯萨奇B及其他病毒检测阳性,取活组织开展病毒检测,利用病毒学检测,可诊断心肌炎,从而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诊断。

成人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后,仅有少数患者在急性期死亡,多数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卧床休息后,即可完全康复。但是,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死率高达50%以上,预后效果较差。因此,患儿确诊后,应积极开展治疗,目前卧床休息既是减轻患儿心脏负荷的最佳方式,也是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疾病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儿的饮食指导,多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其中以富含高质量蛋白质食物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为佳。目前,临床针对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可给予适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西医治疗中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临床多采用金刚烷胺、板蓝根作为药物治疗,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同时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可使心肌代谢改善,可促进心肌恢复,进而使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有效改善。目前,针对心肌炎治疗则更趋向选择中药综合性治疗,以黄芪作为主要,配合其他药物用药治疗,例如益心复脉颗粒、心肌康颗粒、玉丹荣心丸等中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现室性早搏等心电图异常时,症状可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少数患者病变仅继续发展,可转变为迁延性或慢性心肌炎,随着病情进展,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3  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重在预防。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做好保暖防护,预防病毒性感冒发生,可根据季节温度变化,给孩子适当穿衣,不可衣物过多或过少。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冷,就给孩子大量加衣服,却不了解孩子受热后,感冒发生率更高。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时,应尽量避免到人多的室内公共地方,避免室内空气质量差,孩子与患有感冒大人接触,造成病毒性感染发生。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多带孩子上室外、空气良好的环境中玩耍,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例如跑步、打篮球、羽毛球等,提升孩子的体质与免疫力水平。家长应重视患者的营养摄取,保持营养摄取合理,各类营养均衡摄取。针对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孩子,均应加强饮食控制,控制孩子的体质,以免因為自身抵抗力降低,增大各类疾病发生风险。儿童感冒后,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度与呵护,督促孩子多休息,多喝热水,减少运动量,特别是剧烈运动。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对儿童的危害性较大,起病缓慢,及时接受有效的诊断与治疗,保证足够的休息,获取充足的营养,3~6个月即可痊愈。仅有少数患儿病情会进一步发展。病毒性心肌炎虽然无法向其他传染性疾病一样,通过口服或接种疫苗形式进行预防,但是,人们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提升体质,预防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消化道感染发生,从而有效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病毒感染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更昔洛韦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45例临床疗效观察
春天,警惕心肌炎“乘虚而入”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
早孕期间不能有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