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哉:《沁园春·长沙》的文化自信

2021-09-10张晓平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先哲橘子洲沁园春

张晓平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对于莘莘学子,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是最佳方案之一。中国自古就重视诗教,有“诗言志”的概述。今天,当我们展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倍感其中弥漫的文化自信。

写于1925年的《沁园春·长沙》,从文化范畴看,它首先是一首山水游乐之作。回顾中国文化史,先哲们对山水游乐情有独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观山观水文化。《易经》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表述,《论语》有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嗟叹,杜甫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先哲们通过观赏山水来抒发珍惜时间、修身齐家、树立建功立业理想,展示的是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达观的胸怀,透露出强烈的文化自信。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侵染,在游览橘子洲时,抒发赏壮丽风景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山水之美渲染了毛泽东的心灵。

毛泽东眼中的橘子洲充满了无限的秋色之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是色彩艷丽之美,“百舸争流”是物产富饶之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里霜天竞自由”是自由之美。面对如此壮阔的秋色美景,毛泽东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之问。在以前的大多数解读中,人们认为这是毛泽东革命激情壮志满怀的表现。仔细分析,我们却能从中找到中国古代“天下大同”“与民为善”这些优秀传统哲学底蕴。虽然他也把橘子洲的美丽充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实际上,1925年北洋政府统治下的现实是政治腐朽和民不聊生的局面,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山河之美、物产之丰。毛泽东没有迷恋山水,独自享乐,而是唤醒天下人:要实现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就必须拥有主宰苍茫大地之沉浮的能力。毛泽东的惊天之问正是在“天下大同”“与民为善”的思想支配下产生的。这些崇高的理想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与精华,又与当今我们国家推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策相关相连。他们是如此的古老,如此优秀,又如此的鲜活。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作为欣赏者一定会更好地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下阕回答了由谁来主宰沉浮的问题,那就是和他一样的奋进者——他们风华正茂、奋发有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才高德厚、三观纯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他们不畏艰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青年毛泽东是这么想的,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他和他的战友们缔造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重新站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的成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统的成功。

今天,我们正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赏析者,我们只有从根本上理解了这首词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欣赏这首词,进而受其感染,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黎俢彦

猜你喜欢

先哲橘子洲沁园春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沁园春.雪
街头小坐
沁园春 雪
无人机告白
沁园春·民富国强、时代新篇章
橘子洲头桃花飘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