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根有魂有梦想 京韵传承扬国粹

2021-09-10柯倩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进校园京剧戏曲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京剧作为艺术国粹之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加快推动“戏曲振兴发展暨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实施,武汉市江夏区明熙小学主动作为,积极部署,扎实推进,以京剧特色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让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在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找准定位,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明熙小学京剧特色定位恰当,具有鲜明的内生性、校本性和独特性。一是有魂。学校站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提升人文素养的高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超越功利、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二是有根。江夏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的故乡,区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域优势,校本性很强。三是有梦想。京剧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传承京剧文化就是致力于人文化成,躬身修己、怡情立德、增强文化的自觉自信,既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明熙小学是江夏区戏曲进校园试点基地校,学校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了学校《京剧进校园工作三年规划》。专门成立了由校长曾明星主管,分管副校长柯倩具体落实,教导处、政教处、艺术组教师为主体的学校京剧艺术进校园工作小组,聘请了省市京剧专业工作者进行授课和社团活动指导。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效果和持续推进,学校制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艺术特色定位分析报告》《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艺术特色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意见,以及《江夏区明熙小学学生京剧社团管理制度》《江夏区明熙小学京剧教学教研规范》等管理制度。凡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促进了京剧艺术进校园工作的科学规范管理与长效推进。

开发课程,成立社团,提升品位

开发课程,普及戏曲教育。学校把“戏曲进校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学期工作计划,开发使用京剧校本教材《京韵飘香》,课程围绕“了解戏曲艺术、弘扬国粹经典”展开,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戏曲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依托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戏曲传承活动,结合现行教材内容把对优秀戏曲艺术作品的赏析纳入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堂教学内容。将戏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与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相结合,统筹安排,学校从2016年秋季开始在三年级8个班进行京剧课试点教学,每周每班安排一节课予以落实,聘请市京剧院专业老师授课,每周五晨读时间利用校园广播引导师生欣赏戏曲。

专业引领,戏曲名家进校园。为提升学校音乐教师京剧鉴赏和理论水平,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京剧进课堂的教学普及活动,学校常年聘请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长福、时景艳老师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为师生讲解戏曲知识,教授表演技巧,开展戏曲辅导活动。切实加强校内音乐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成立京剧教学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探讨京剧教学和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每学期每人执教一节京剧教学研讨(比赛)课,成绩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并与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

条件保障,提升社团品质。明熙小学京剧社成立于2007年,以“传承经典国粹”为主题和宗旨开展京剧艺术活动。为保障京剧社团活动的规范开展与效果,学校切实加强对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在音乐教师师资不足情况下克服困难配备了专职音乐教师对京剧社团进行专门的组织和管理,并配合专家进行京剧社团的日常训练和辅导。学校在校舍面积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创造条件专设了一间京剧活动教室和一间京剧服装器材室,为传承戏曲艺术提供活动阵地。充分利用京剧名家谭鑫培这个地域资源,努力打造京剧社团特色,聘请正宗谭派传人江夏区纸坊京剧社谭川汉、夏海兰老师进行常规指导教学。2016年,学校与武汉市京剧院签订了师资教学协议,由武汉市京剧院选派一名生行名家和一名旦角名家来学校进行京剧教学,进一步充实和壮大了学校京剧进校园工作的师资力量,促进了戏曲进课堂教学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学校少儿京剧社团专业品质的提升。2015年至今,聘请湖北省京剧院一级演员担任戏曲教学的艺术顾问,执教学校京剧社团,并在少儿京剧社原有一个班的基础上根据男女生性别和戏曲行当专业增开一个生角班和一个旦角班,做到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提高了京剧进校园的普及面和实效性。

多措并举,感受戏曲魅力。一是组织学生进剧场。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走进谭鑫培剧场,观摩公益性戏曲演出,邀请市京剧团专家来校做戏曲知识讲座,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戏曲欣赏活动等,并将之作为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内容,建立学生课外、校外戏曲实践活动记录制度。二是戏曲夏令营进校园。学校每年举办戏曲夏令营实践活动,开展戏曲排演观摩、角色与行当体验互动和名家名曲赏析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领悟京剧艺术的精髓。三是戏曲团体进校园。学校积极接纳专业戏曲团体、名家走进校园,组织师生观摩专业剧团来校举行的京剧、楚剧等戏曲表演欣赏与知识讲座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接受优秀戏曲的熏陶,激发师生对戏曲的兴趣。四是戏曲广播操进校园。2017年春季开始,学校利用每天早操和体育课时间,对全校学生普及“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的推广教学。戏曲广播操进校园,是学校传承戏曲文化、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拓展和尝试,进一步增强了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特色与趣味性,让戏曲之美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活动的开展既强健了身体,又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体验了戏曲表演的趣味与特点。

传承梦想,持之以恒,凸显特色

梨园春雨扬国粹,京剧特色结硕果。学校坚持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通过多形式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让古老戏曲与莘莘学子相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心底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学校少儿京剧社团的一批批孩子在戏曲京剧艺术的学习中不断成长,表演技艺日趋成熟。明熙小学京剧社师生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艺术展示活动,师生多次登台献艺、一展身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京剧社学生表演的京剧《说唱脸谱》在2017年江夏区电视台首届少儿春晚演出中好评如潮;表演的京剧《菊坛新蕊展国粹》在2017年武汉市戏曲进校園活动汇报演出暨颁奖典礼上荣获武汉市学校戏曲展演金奖、江夏区第二十一届百花奖一等奖;表演的京剧《杨门女将·探谷》在武汉市第十二届学校艺术节优秀文艺节目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参加湖北省校园戏曲优秀节目展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校京剧社的学生来自3-5年级,孩子们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在京剧社跟随学校常年外聘的湖北省京剧院的专业京剧老师坚持学习和训练2年以上,从眼神、手指、台步、圆场开始到旦行班的女生开口练小嗓、京韵念白、学唱京剧唱段,生行班的男生打趱子、开口表演唱京剧选段,孩子们克服了最初基本功训练的枯燥,克服了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导致的肌肉疼痛,克服了因学京剧而占用了学习时间,所以不得不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休息时间来保证学业质量。

京剧传承的落地生根一定要从娃娃抓起,12年来,明熙小学京剧社培养了一批批热爱京剧的苗子,部分学生先后考上中央戏剧学院附中,走上了戏剧专业发展的道路。明熙小学京剧社团带动区域内京剧文化从小众高雅走向大众时尚,增添了师生的人文内涵和优雅气质。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进校园京剧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传统戏曲
我想
《京剧人设》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