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在韩国的传播效果研究

2021-09-10张茜

传播与版权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韩国

张茜

[摘要]近年来,众多中国网络小说火爆韩国,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新亮点。基于此,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YES24、ALADIN等韩国著名图书网站公开的资料为基础,从《庆余年》韩译本的销售情况与韩国读者的评论两个角度探讨其在韩国的传播效果,总结中国网络小说在韩国传播的经验与不足,以期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韩国;传播效果

自1998年中国网络文学“开山之作”—台湾作家蔡智恒(笔名痞子蔡)创作的网络言情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诞生以来,中国网络文学已有23年的发展历史。当前中国网络文学正乘着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东风,在全球“圈粉”。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已走向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中国网络文学的用户数量达到3193.5万人。其中,几乎每天都看中国网文的海外用户高达91.0%[1]。可见,中国网络文学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阅读热潮,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然而,目前学界更关注中国网络文学在欧美地区,尤其是英语世界的传播现状,对韩国等同属“儒家文化圈”地区的传播情况有所忽视。事实上,近年来,《庆余年》《琅琊榜》等众多网络小说被译介到韩国,已成为解读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关系的新现象。因此,对中国网络文学在韩国传播的研究迫在眉睫。

同时,当前学界普遍认为,译出去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正如刘云虹学者所言,《中国文学》、“熊猫丛书”、《大中华文库》以及《红楼梦》的杨宪益译本都是被用来说明没有真正“走出去”,即传播效果不佳的代表性案例[2]。中国文学作品译本的诞生并非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终点,译本在海外的传播效果才是衡量中国文学是否真正“走出去”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以YES24、ALADIN等韩国著名图书网站公开的资料为基础,从韩译本的销售情况与韩国读者的评价两个角度探讨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韩译本在韩国的传播效果,从中寻找中国网络小说海外成功传播的规律,推动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

一、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在韩国的销售情况

《庆余年》是网络作家猫腻(本名晓峰)于2007年5月1日首发在起点中文网的一部架空历史小说。该小说讲述了一位身患罕见病,在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穿越转世为“庆皇帝私生子—范闲”的主人公的成长路程。该小说韩译本共分为6册,依次为“穿越时间的客人”

“查明客人的身份”“赠予养孙的权力”“藏在黑暗的秘密” “争夺天下之战”与“接受现实的勇气”。2020年10月,由韩国译者李基勇翻译,IYEON出版社出版的《庆余年》(上1册)首次在韩出版。

一般来说,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在韩国的销售数量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其在韩国的传播效果。据笔者考察,韩国ALADIN与YES24图书网站于2021年1月10日在各自官网内公布的最近一周与最近一个月“BEST SALE”中国小说名单中均包含《庆余年》,从以上两个图书网站的周销售量与月销售量排行可推测出,小说《庆余年》韩译本受到了韩国读者的关注,其在韩国拥有一定体量读书市场。

同时,我们从图书官方网站公开的销售点中也可窥见《庆余年》在韩国的传播效果。如表1所示,截止到2021年1月10日,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上1)、(上2)、(中1)的销售点(Sales Point)分别为3795、3260、2690。由于《庆余年》(中1)在韩国上市时间较短,销售量少于其他先前出版的几册,因而销售点相对较低。韩国图书ALADIN网站的销售点(Sales Point)是根据销量和销售时间计算出的相关产品的销售度,该数据每日更新。该小说平均销售点为3248,远超于在韩国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中国文学作品,如余华的《活着》(销售点为386),苏童的小说《米》(销售点为748)等。

二、韩国读者视野中的《慶余年》

本文沿用学者周晓梅的观点,即“中国文学外译的真实读者既包括译者、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具有专业背景的学者和批评者,也包括出版社、编辑、文学代理人、文化政策制定者等把关人。”[3]基于此,本文通过考察作为“把关人”之一的出版社以及韩国普通大众视野中的《庆余年》,以此反观该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效果。

(一)“把关人”的评价

传播学认为,“把关人”能够引导受众、舆论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作为“把关人”之一的出版社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推其在韩国的接受情况。韩国IYEON出版社在发行《庆余年》时评价,《庆余年》位居2020年中国综合小说第一位,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现象级电视剧《庆余年》获得了过亿点击量。《庆余年》纸质版在韩国的发行晚于同名影视剧在韩国的上映。早在2020年5月4日,ENEWS24就在一则新闻中报道,同名影视剧《庆余年》将于那天晚上10点(韩国时间)在中华TV首次上映[4]。该影视剧在韩国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对于作家猫腻,IYEON出版社认为,猫腻是中国最佳题材小说作家,是继中国长篇小说代表作家金庸后最具写作天赋的作家。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出版社对作家猫腻与小说价值的高度评价,无疑给该作品添加了附加值,强有力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消费欲望,推动其在韩国的大力传播。

(二)韩国普通读者的评价

首先,韩国普通读者对《庆余年》的评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韩国大众对其的认可度。如表2所示,在满分10分的前提下,YES24网站公布的《庆余年》(上1)、(上2)、(中1)的评分分别为9.2分、9.6分、9.5分;在满分为5颗星的前提下,ALADIN网站公布的评分分别为4.5颗星、5颗星、5颗星。《庆余年》韩文翻译本不仅销售量高,还获得了接近满分的高评分,可见普通读者对其的青睐与认可。

其次,通过《庆余年》的排行情况也可反观其在韩国大众中的“口碑”。据笔者考察,《庆余年》(上1)、(上2)、(中1)在YES24网站公布的排行中,《庆余年》(上1)位居最佳中国小说第12名、连续一周位居小说/诗/戏曲前100名,(上2)连续三周位居最佳主题小说前100名、位居最佳中国小说第八位,(中1)连续三周位居中国小说前20名。其在ALADIN网站公布的排行中,这三本书分别位居中国小说周刊第12位、中国小说周刊第9位、中国小说周刊第4位。可见,《庆余年》在韩国大众中赢得了一定的口碑,有助于其在韩国的传播。“如果说一部作品的销量代表其得到了读者的初步认可和接受,那么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评论则主要是基于个人的文学素养、文学阅读经验等的个性化表达,才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一部文学作品在一个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接受情况。”[5]因此,解读韩国普通读者对《庆余年》的评论,能够探究该作品在韩国的传播效果。为此,笔者选取了韩国ALADIN图书网站上读者关于《庆余年》(上1)的留言跟帖,并根据评论的内容,将评论分为对故事情节的评价、对译者翻译能力的评价、对小说及同名影视剧的评价等。

对故事情节,不少网友表示十分有趣,非常期待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如2020年9月28日网友“os-um”评价:“十分有趣,刚开始读就不舍得看完它。已经期待下一卷了。小说带给我不同于电视剧的另一份感动。”2020年10月24日网友“kichi”留言:“拥有现代记忆的人物穿越到其他时空的这种情节设定在日本漫画或者轻小说中经常见到,并不新奇,但将这一设定引入到中国武侠历史小说这一体裁中,让人觉得既独特又神奇。期待今后的发展,期待接下来的情节发展。”2020年11月15日网友“Sang Keum-i”表示:“小说没有令人无语的开头,故事情节紧凑,喜欢这种叙事方式。而且小说主人公的穿越设定不同于其他作品,主人公是带着前生的回忆转世的,这一点很有趣。”

对译者的翻译能力,2020年9月27日网友“chocy”表示,希望到作品完结,都一直能有优秀的翻译,对译者的翻译能力给予了肯定。然而,部分读者仍指出了译本存在的一些不足点。比如,2020年12月6日网友“sora”评价:“这本书(译本)中的错别字是近期读过的书中最多的,很遗憾。”作为沟通异域文化之间的桥梁,翻译的重要性毋庸赘述,文中的错别字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减弱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还有读者针对小说中出场人物姓名的翻译策略提出了建议。比如,2020年12月14日,网友“Micca.Kim”表示,“韩国人在读武侠小说时更习惯用汉字词来标记人物名字的方式,而很难适应直接用汉语的发音来标记的翻译方法”。他指出,“翻译小说人物的名字时,用汉字词标记的方式更易于(韩国读者)理解”。因此,在翻译人名时采用归化的方式或許可降低阅读的晦涩感,更有助于加深韩国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对人气的点评,更多的是对同名影视剧的评论,不少网友提到这部小说是中国现象级电视剧《庆余年》的原作小说。如2020年10月25日网友“和一颗星星的爱情”表示,“今年《庆余年》不仅在中国,在韩国也成为热门话题,出演该电视剧的演员也成为热议话题。”2020年12月13日网友“pasa007”表示,“先看了电视剧,之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所以就看了小说,小说能更好地传达感情线,喜欢小说中具有引导性的故事。”还有网友表示,因由该小说改编的同名影视剧大火,所以想读一下原著。

上述网友“和一颗星星的爱情”还对“庆余年”这一题目作了一番评论,“‘庆余年’用韩国语解释的话,即为‘享受人生’的意思,这一点从类型上看显得有点轻浮,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给人留下了沉重的韵味,是一部读起来既轻松又感人的作品。”对小说的题目做出评价的还有网友“文字/花/风”,他评价:“莫名感觉非常有趣,题目虽然读起来不顺口,但还是觉得很炫酷”。

此外,读者通过阅读小说,引发了自己的人生思考。比如,2020年10月30日网友“kkamangmeoliaen”留言:

“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那么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当我想起过去,我会因自己虚度光阴而感到后悔,因自己没有充实地生活感到害羞。所以,当我快要死去的时候,我也想像书中说的那样‘我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情。虽然我没有成功,但我用尽了全部力量’。”还有读者表示对《庆余年》的创意、结构感到惊讶,为能够接触阅读这样庞大的长篇小说而感到非常高兴。

通过分析以上韩国普通读者的留言反馈,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庆余年》在韩国的成功传播得益于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同为穿越、重生题材,小说《庆余年》的情节设定却别有一番心意,它不同于日本的漫画或轻小说中千篇一律的穿越模式,主人公范闲是带着前世的记忆重生的。这一点极大地吸引了韩国读者。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既有创新,又符合韩国读者期待视野的文学作品进行译介传播。

第二,译者的翻译也至关重要。《庆余年》的译者李基勇是一名中文爱好者,他高中就于读首尔景福中学,毕业于首尔法律大学。出于对中国与作家猫腻的好奇心,他开始着手翻译《庆余年》。译者称自己与猫腻因文化而结为朋友,且除《庆余年》之外,他还将优先考虑翻译《将夜》等猫腻的其他作品。可见,“铁杆粉丝”李基勇对猫腻的作品情有独钟,在满足其阅读期待前提下产生的文学译本似乎更有阅读价值与市场。而读者的留言也证实了这一点。总体来看,读者留言中有关翻译的反馈较少,在这少量反馈中仍有部分读者对翻译质量给予了积极评价。但反馈中也不乏有批评的声音,如有读者表示文中有大量的错别字,译本按中式发音标记小说出现的人物名字,以至于让读者难以适应等问题。可见,保证译者的翻译时间与译者的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的阅读体验,这一点需要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

第三,影视剧对中国文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如不少读者所表示的那样,他们被现象级影视剧的巨大人气吸引而来。可见,该同名影视剧为译本带来了一批隐藏在图书市场中的潜在受众,同名影视剧大大推动了中国网络小说在韩国的传播。近年来,众多由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品推动了文学作品本身的传播,尤其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过程中,影视剧的反哺效应更是不容小觑。“韩国读书报曾报道,‘《步步惊心》原著在电视剧上映后,销量大增,比上映前增加了160%,并进入(2016年)9月第一周的小说排行榜前10位’。”[6]因此,通过影视作品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也是一种可取的方案。

三、结语

从中国网络小说《庆余年》在韩国的销售情况和韩国读者对该作品的批评研究,可窥见其在韩国的传播效果,从而挖掘韩国读者对以《庆余年》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小说的关注点,寻找中国文学在韩的“在地化”传播规律。通过以上研究不难发现,译本《庆余年》在韩国的成功传播与作为“把关人”之一的出版社的运营策略与对作家的高度评价,作品本身故事情节的创新性、趣味性,同名影视剧的反哺作用,译者的翻译能力等具有相辅相成的关联作用。因此,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选择译入语国家中具有权威性的出版机构与本土译者,借助影视剧的反哺力量不失为可行方案。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其传播效果是检验翻译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7]。然而,当前传播数量与效果的失衡是中国当代小说在韩国译介与传播的最大问题[6]。尽管有众多中国当代小说译介到韩国,但真正传播到韩国大众手中的并不多。202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一则标题为《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网上中国)》的报道中指出,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类对于故事的喜爱是共通的,通过故事塑造的英雄,其彰显的价值观中有全人类相通的共鸣点”[8]。为此,我们应该借助孕育于中国文化摇篮之中的中国网络文学的优势,吸取其在海外传播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建构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研究院.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研究报告[EB/OL].(2020-09-02)[2021-01-18].http://www.100ec.cn/detail--6569238.html.

[2]刘云虹.关于新时期中国文学外译评价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2019(05):103-111.

[3]周晓梅.中国文学外译中的读者意识问题[J].小说评论,2018(03):121-128.

[4]고홍주:《‘경여년'X'먼곳에서’,화제의 중드 동시출격..오늘(4일) 중화TV 첫방》,enews24,2020년5월4일,http://enews24.tving.com/news/article?nsID=1343029.

[5]宁明.莫言作品的海外接受—基于作品海外销量和读者评论的视野[J].南方文坛,2016(03):70-74.

[6]孙鹤云.中国当代小说在韩国的译介与批评[J].韩国研究论丛,2018(02):234-246.

[7]鲍晓英,游春艳.《狼图腾》英语世界译介效果研究[J].外国语言与文化,2017(01):119-125.

[8]刘乐艺.中国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网上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9-23.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韩国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