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人aPLI腿型的车辆应对策略

2021-09-10刘琦郝海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造型姿态结构

刘琦 郝海舟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车辆的前部造型和结构等设计改善aPLI柔性腿型的试验结果,如何保证aPLI腿型碰撞后的姿态。具体针对不同车型,在腿型的支撑位置、支撑强度等方面,介绍了主要的设计思路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行人aPLI腿型;吸能;造型;结构;姿态

1引言

在行人与车辆的碰撞事故中,对头部、腿部的保护的是目前行人法规和评价体系的重点关注内容。腿型冲击器从老到新有TRL-LFI刚性、FlexPLI柔性和aPLI腿型。FlexPLI腿型增加了对股骨和胫骨的考核,改良膝部结构。aPLI增加了上部质量块,改变了膝部和肌肉部分结构,使冲击过程更符合实际,目前的B版本改良了上部质量块的翻转特性。aPLI-B腿型,对车辆的造型和内部结构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腿型伤害指标

2.1碰撞事故损伤机理

行人腿部与车辆前部接触,冲击力主要由其前部结构的支撑位反作用到腿部。当腿部由于冲击力产生超过极限变形时,将产生破坏损伤,主要包括股骨骨折、膝关节韧带断裂、胫骨和腓骨骨折等。

2.2aPLI腿型结构和伤害考核指标

aPLI腿型由上部质量块、股骨、膝盖、胫骨、肌肉和皮肤等组成。见图1,考核指标为股骨弯矩(F1、F2、F3)、膝部韧带拉伸量(MCL、ACL、PCL)、胫骨弯矩(T1、T2、T3、T4)。

由此看出,腿部事故损伤与腿型指标基本对应,指标都和腿型变形有关,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减少腿型各部位的弯曲,并保证各部位弯曲度在限值范围。

3车辆支撑

3.1支撑位置

见图2,车辆前部相对于腿型通常主要有上、中、下三个主要的支撑位置,支撑位与基准平面的高度分别用H1~H3表示,支撑位与防撞横梁前端的纵向水平距离分别用L1~L3来表示:

1)上部为及发动机罩前缘:H1高度通常为630~950mm,L1距离通常为-60~95mm。

2)中部为前保险杠横梁及其吸能泡沫:H2高度通常为445~520mm,L2距离通常为40~130mm。

3)下部为前保险杠下护板和小腿副横梁:H3高度通常为206~390mm,L3距离通常为-55~140mm。

一般情况下,上中下部支撑位置,大致对应腿型的股骨、膝部和胫骨。

3.2支撑强度

上部支撑位置部件:前保塑料件、发动机罩、车灯、电动车的前端充电口、特意添加的保险杠上格栅横梁等。

中部支撐位置部件:前保塑料件、保险杠横梁及小偏置碰撞和MPDB附加结构,其前端吸能泡沫或薄钣金吸能结构,部分传感器支架、喇叭支架等。

下部支撑位置部件:前保塑料件、前保下护板、小腿副横梁。

可改变各部件的材质、材料、结构等调节其支撑强度。如上部调节前保与发罩分缝线位置,中部由各种吸能材料及吸能空间搭配,下部改变前保下护板的结构、小腿副横梁选用金属或塑料等均可调节支撑强度。

4腿型姿态和车辆应对策略

4.1腿型冲击过程

1)接触阶段:腿型包裹车辆前端造型,上部支撑在大腿位置,由于上部质量块和大腿上部的惯性作用,导致股骨弯曲;中部支撑在膝部位置,膝部上下的共同作用,导致膝部MCL弯曲。胫骨与车辆下部支撑接触,在小腿下部的惯性作用下,胫骨发生弯曲。

2)吸能阶段:腿型冲击能量消耗上中下部的能量吸收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部位刚度不同,吸能空间大小不同,腿型受到的反作用力也不相同,使腿型在这个状态的最终姿态也不同。

3)反弹阶段:由于上中下部支撑材料和腿型本身弯曲后的反弹,各部位与腿型逐渐脱离接触。腿型重新变直,甚至反向弯曲,直至与车身脱离。

4.2车辆应对策略

通常,车辆的高度决定了腿型的大致运动方式和应对策略,支撑位置和支撑强度会改变腿型在碰撞过程中的姿态,从而改变腿型各部位弯曲程度。保证前两个阶段腿型更直,从而第三个阶段,腿型也会减小反向弯曲程度。

1)对跑车、轿车、小型SUV:aPLI上部相对很大的质量导致更难反弹,这三类车上部支撑很难达到腿型上部质量块重心位置,最终会在腿型反弹阶段下部相对上部反弹程度更大更快,导致腿型整体向上掀起。由于最终下部反弹更大,为了保证腿型前后姿态的一致性,减小弯曲,需要在接触和吸能阶段,让腿型上部和中部更多的向车辆后方运动。

可在车辆造型时,使得L3>L2>L1;加大L3,使车辆下部更前,并在胫骨弯矩允许的范围内增大下部支撑强度;加大L2,使防撞横梁更靠后,并在一定范围内减弱中部支撑强度,使膝部有更多的空间冲向车辆后方;提高H1,减小L1,减弱上部支撑强度,使腿型上部获得更多支撑,但同时保证吸能阶段腿型姿态。这样的腿型姿态,可减少反弹能量,并使得更多的冲击能量由腿型运动方向改变而耗散,降低各支撑吸能性的要求。

2)对于中大型SUV:上部支撑能对aPLI上部质量块形成支撑,腿型最终向车前反向弹回。因此,需要保持腿型在冲击过程中保持竖直,并且由于腿型最终反向弹回,车辆本身需要很好的吸能性能。

可加大L1、L2、L3,增大吸能空间,提高上中下三个支撑位的吸能性能;调整上中下支撑位吸能性,保证接触和吸能阶段腿型竖直姿态;调整H1,使对腿型上部支撑更精准;降低H3,加强下部支撑,减小胫骨弯矩和腿型整体弯曲程度。

5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行人腿型,探讨了aPLI腿型考核指标与车辆支撑位置的关系,由此提出相应的车型应对策略。

实际设计中,可不局限与三个支撑位置,由于车型的不同,如缺少对应的支撑位,可通过上下副横梁等方式增加。由于aPLI相对与FlexPLI腿型冲击位置降低50mm,应考虑车型相应的H2和H3高度分别对膝部和胫骨的有效支撑性。

在车辆侧向离中心越远,由于水平方向斜度更大,部分腿型冲击能量转化为侧向动能或其旋转动能,导致各部分弯屈变小。

参考文献

[1]第二届行人保护国际研讨会会议资料,2019

[2]陈琳,刘宏达,余承成,楼植杨,张慧云.先进行人保护腿型aPLI应用与车辆开发应对.汽车技术,2021(3)

[3]杨瑞,曹建骁,毕腾飞.行人保护aPLI腿型试验性能研究.汽车技术,2021(4)

猜你喜欢

造型姿态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get!五大潮流热点 许你裙装 浪漫姿态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