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师的黑纱》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技巧

2021-09-10田园

今古文创 2021年10期
关键词:霍桑内涵技巧

【摘要】 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牧师的黑纱》是霍桑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他用简短的笔墨描写了胡珀牧师小心谨慎但却被恐惧和孤独包围的一生。本文着重分析该作品深刻而独特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霍桑写作的艺术技巧。

【关键词】 霍桑;黑纱;内涵;技巧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011-02

《牧师的黑纱》是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虽然故事情节简单,结构也并不复杂,但其中蕴含的寓意和潜在的象征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作者霍桑用他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将作品的思想内涵娴熟地表达出来,从而奠定了它在美国短篇小说史上的不朽地位。

整篇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受教民爱戴敬重的年轻牧师胡珀(Mr. Hooper),而主要情节也就是胡珀戴着黑面纱(a black veil)布道,至死也不肯摘下的故事。

在小说中,胡珀因为这块黑面纱而被人猜测、恐惧、反感,直到无人与他交流,使得戴着黑面纱的胡珀在众人眼中无可救药地成为怪物。所以,当胡珀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在劝说他摘下面纱时,他不由发出了心中的感叹:“O!You know not how lonely I am, and how frightened, to be alone behind my black veil. Do not leave me in this miserable obscurity forever!”(噢!你不知道我有多么孤独,有多么害怕,一个人呆在这块黑纱后面。别把我永远抛在这痛苦的黑暗后头!)[1]而最终,由于未能劝说他摘下黑面纱,他的未婚妻终究弃他而去。就连胡珀自己,也对黑面纱极为厌恶,除非不得已,他不从镜子前走过,也不俯身饮泉水,就是为了避免被自己戴着黑面纱的可怕形象吓到。黑纱如同一团乌云,裹住了可怜的胡珀,使他永远得不到爱心与同情,整日内心挣扎,在阴暗中摸索,或透过面纱,注视着被它弄得面目全非、满目凄凉的世界。

胡珀内心的孤独凄凉显然是与脸上的黑面纱有着直接关系的,然而到死他也没有摘下黑面纱,仿佛又是被迫心甘情愿地忍受着,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根据作者霍桑清教世家的家庭背景及新英格兰的清教传统,可以由此分析出这篇小说的主题内涵:

第一,同大多数霍桑笔下的小说一样,此篇小说的核心主题依然是清教徒根深蒂固的原罪观。根据《旧约·创世纪》第二、三章记载,亚当、夏娃偷吃“禁果”,是违背了上帝的意志,是“亏欠了上帝的荣耀”,而这种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了人类一切罪恶、痛苦、死亡和灾难的根源,也被称为“原罪”[2]。结合霍桑的时代及家庭背景,罪恶是有两重含义的,一是基督徒与生俱来的原罪;二是他的父辈们迫害其他派别教徒时所犯下的罪,后者给霍桑留下了深深的心灵烙印,让他为此感到内疚,这加深了他对罪恶的理解[3]。在《牧师的黑纱》中,霍桑揭示出每个人都在刻意隐瞒着心中阴暗罪恶的一面,无一例外。胡珀牧师脸上的黑纱被霍桑赋予了极其特殊的意义,它代表着一种罪恶,是人们心中一种刻意掩藏的自以为不为人知的隐秘罪恶。霍桑认为罪恶人皆有之,谁都不能例外。所以,尽管小说开篇的胡珀牧师被塑造为一个很优秀的牧师,他懂得克制,善于教导感化他的教民,言行几乎都无可指摘,可是他却依然有“罪”,所以要戴上黑面纱。虽然霍桑直到文末也没有向读者揭示胡珀真正的“罪”是什么,但是这在霍桑看来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看待犯罪。与原罪对应,清教徒更为强调的是“赎罪”的态度。“罪人”要得到救赎只有坦诚相对,以真心示人。而戴起黑面纱的胡珀牧师就是希望能通过黑面纱将罪外化,而不至于将这种“罪”永远藏在自己的心中而备受煎熬。

第二,霍桑通过胡珀牧师的形象塑造表达出“救世”的主题。耶稣本身含有“拯救”之意,他来到世间的目的是为了拯救世人。在基督教教义中,世上之人皆有罪,而上帝仁慈,所以给了人们赎罪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忏悔”,人们用忏悔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赎罪,来恢复与上帝的关系。在《新约》中,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牺牲了自己正是为了替世人来赎罪。而在《牧师的黑纱》中,胡珀牧师也同样被霍桑塑造成一个用他自己的痛苦来拯救世人的形象。耶稣是降生人世间的上帝之子,所以他是神也是人,具有两重性,在胡珀牧师的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两重性:胡珀作为一名牧师,他本身的职责是上帝意旨的传达者,他是上帝与世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是他神的一面;而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他又背负着无法摆脱,与生俱来的原罪,又在后天犯下了一些罪,从这个层面上他又的确是一个罪人。所以,胡珀之所以执意戴上黑面纱,既是在救赎自己也是在救赎世人,只是他甚至比耶稣更加落寞,因为在他的周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他只能独自一人隐于黑纱之后,苦笑着注視众人,孤独终老。这个过程痛苦而孤独,却同耶稣的受难一般,是无比神圣的。

第三,霍桑的这篇小说同时反映出了作者矛盾的清教观。在《牧师的黑纱》中,有三句话很明显地昭示出霍桑这种矛盾的清教观,即“每一张脸上都有一面黑纱”“大地也戴着它的黑面纱”“人有时会自己怕自己的”,将三句话连起来,可以看到霍桑对于清教的真实看法。霍桑清醒地意识到“罪”的存在和人类对此的不可避免,但他也同时认为如果单用清教思想来对抗,使人生成为一个赎罪的过程,人们又会成为罪恶感的奴隶,终日生活在恐惧和忏悔之中,而无法体验到现世的快乐。这样,罪恶不但不能得到消除,反而会如蛆附骨般地寄生在人的心中,造成人的进一步异化甚至是人格的分裂和癫狂。所以在如何对待“罪”的问题上,霍桑又是反对用清教的赎罪思想来不断折磨人心灵的。但无论是从霍桑清教徒世家的家庭背景来考虑,抑或是以当时美国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传统来考量,霍桑又只能根深蒂固地生活在这个传统中,尽管厌恶它,却又无法洒脱地抽身离开。因此,当换一种视角看胡珀牧师的一言一行时,又能发现霍桑潜意识中仍然希望借助清教意识来消灭或是减少罪恶存在的矛盾心理。最终,霍桑只能将清教意识看成是一副“镣铐”,既不能解开镣铐肆意行恶,也不愿被镣铐束缚了手脚,于是便只能在笔下的作品中不断探讨“镣铐”的意义了。

而除了前文所述的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之外,《牧师的黑纱》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霍桑高超的艺术技巧也是很让人称道的。

首先,《牧师的黑纱》的文本结构本身就带有了“寓言”的风格,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黑面纱”这一象征物的巧妙运用。在作者霍桑看来,外在的物质世界仅仅是表面的假象,而本质是它内在的“灵性”。正是这种观点使得霍桑在创作上不重视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而把客观事物只看作是一种象征物,包含了某种隐秘含义的象征物,并通过象征物去揭示其中隐秘的含义。在这篇小说中,“黑面纱”就是霍桑写作中的象征物,通过它来揭示出清教徒心中的“罪”,并力图揭开众人心中潜藏的罪恶。

其次,霍桑不愧是表现人物心理的大师,他善于利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对于小说的中心人物胡珀,作者细致地刻画了他的内心世界。霍桑对胡珀心理活动有洞察性叙述,对他语言特质有把握性描写,对他外在表现有精致性刻画。关于心理活动有洞察性叙述,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当胡珀的未婚妻再三央求他揭去面纱而不成后愤然离去时胡珀的心理活动。关于他语言特质有把握性描写的例子则是作者对胡珀在为少女下葬致安魂词时的语言所做的描写。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祷文饱含深情,感人肺腑,哀哉痛哉,但又倾注着天堂的希望,仿佛姑娘的纤手在拨动着天堂的琴弦乐声在牧师悲怆的腔调之间依稀可闻。”通过这些可以基本把握到胡珀牧师带有悲悯情怀却又果决的语言特质。至于外在表现有精致性刻画,霍桑主要细致刻画了胡珀的数次笑容。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次对笑的修饰词都是如“sad”(悲凉)、“faint”(惨淡)等词,这充分流露出胡珀牧师对于世情无奈而又悲悯的孤独心情[4]。

最后,在《牧师的黑纱》中,环境描述也是一大亮点。小说的开篇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早晨,作者在这里不遗余力地为读者描述出了平静祥和的氛围。可是,接下来,随着“牧师脸上这是啥呀”这一声惊叫,气氛骤变,让读者不由将心悬了起来。但是作者并不急于立即交代胡珀脸上的异状究竟是什么,而是进一步通过环境描述来制造悬念。霍桑先是继续通过众人的窃窃私语来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之后不疾不徐地展开对胡珀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整洁着装的介绍,最后才将笔墨集中于胡珀的脸上,点出了那张黑面纱。之后,霍桑较为细致地描绘了黑纱,并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描摹试图将“黑面纱”陌生化,以取得象征的效果。同时,作者还再次对众人带着恐惧和慌乱的反应做了描绘。这一系列描写使读者眼前像是呈现出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对于刻画人物和烘托气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D·H·劳伦斯曾经这样评论霍桑道:“他对人类灵魂深处的罪过一清二楚,并用巧妙的伪装加以揭露出来。”[5]结合霍桑《牧师的黑纱》的思想性和艺术技巧,或许这句话是对这篇小说再合适不过的注解了。

参考文献:

[1]桂扬清,吴翔林.Selected Reading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319-347.

[2]新(旧)约全书[M].南京:南京爱德印刷公司,1994:12-43.

[3]胡靖红.《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圣经主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5-116.

[4]童亮.“夜色朦胧”——评霍桑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面纱》[J].湖南大学学报,2001,(3):59-61.

[5]张立新.论霍桑《牧师的黑面纱》中“黑色”的象征意义[J].佳木斯师专學报,1996,(4):65-67.

作者简介:

田园,女,汉族,陕西榆林人,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

猜你喜欢

霍桑内涵技巧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让足球等一等
你帮助我做成的事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