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中的作用

2021-09-10黄小燕李行涂翠芳曾雯玉黄海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睡眠质量焦虑心理护理

黄小燕 李行 涂翠芳 曾雯玉 黄海敏

摘要:目的:就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中的作用予以分析研究。方法: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4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目标展开实验,以护理措施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20例,并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实施护理服务,对比其各自应用效果。结果:比较PSQL、HAMA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疏导患者焦虑情绪并改善其睡眠质量,引导其建立积极的心态,进而为临床治疗以及病情恢复形成良好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焦虑;睡眠质量

于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且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即为突发性耳聋。该病患者除了呈现不同程度听力降低外,耳鸣、眩晕等亦是其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听力健康及其生活质量[1-2]。由于听力突然下降,患者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其容易引起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又可诱发并加重病情,不利于治疗及预后。故除了合理治疗外,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亦十分重要。为此,本文以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例,并为其展开心理护理干预,以探究其在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中的作用,现就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标准的40例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为目标展开实验,以护理措施差异性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20例。前一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比45%(9/20)、55%(11/20),年龄42~67岁,平均(54.83±10.19)岁;后一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比35%(7/20)、65%(13/20),年龄42~66岁,平均(54.01±9.88)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详细用药指导,并提醒督促患者按时遵医用药,叮嘱患者改变不良听力习惯,并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避免噪声与大音量刺激,并告知患者保持充分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及剧烈情绪波动;饮食则需保持清淡、低钠,避免摄入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等。基于此,实验组患者配合心理护理,措施如下:(1)由于听力突然下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进而产生恶性循环,加重病情,故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通过口头讲解、播放视频或写字、手势等方式积极为患者展开疾病病因、诱因、治疗以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的宣教,以增强其疾病认知,使患者意识到保持心态平稳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其治疗配合度。(2)由于多数患者均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除了必要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尊重患者,了解其需求并提供最大满足,同时根据其不同心理反应产生的原因通过解释与指导、鼓励与安慰、教育与疏导等语言、态度行为进行干预,以影响其心理活动,并引导其正确对待疾病,维持良好、积极的情绪。(3)结合患者年龄、性别、具体病情以及个性特点等差异化,指导其进行静坐、看娱乐节目、听音乐等有意义的活动,并尽可能丰富业余爱好,以转移其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改善其心理活动;与患者家属、朋友积极沟通,建议其参与至患者疾病管理中,日常多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其足够耐心、细心,使患者获得充足家庭支持、社会支持,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护理措施自应用效果,以PSQL(匹茲堡睡眠质量指数)、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作为评测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以及焦虑程度予以评分,记分值分别为0~21分、0~29分,分值越高者提示其睡眠质量越差、焦虑程度越严重[3]。

1.4统计学分析

处理软件选用SPSS 20.0,计量资料检验、表示方式分别为t、(),P<0.05表明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价值。

2结果

比较PSQL、HAMA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不强烈,无统计学价值(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效果更明显,指标对比差异显示出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对比结果见表1.

3讨论

突发性耳聋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性,发病后,患者听力会出现不同程度降低,进而影响其日常交流沟通,大脑神经调节系统出现异常,其精神情绪易受到影响,进而出现焦虑、睡眠障碍等精神心理症状,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针对该类患者,其主要治疗手段以糖皮质激素与改善内耳循环药物为主,虽有利于患者预后与恢复听力,但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因病情影响而出现剧烈情绪变化,降低治疗配合度的同时亦会对病情产生恶性循环,故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势在必行[4]。

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结合患者心理活动采取相应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以影响患者感受、认知,以期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保持最佳生理、心理状态,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本次研究中,通过正确及时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保持心态平稳的重要性,引导其正确对待疾病;结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可进一步帮助其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引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对疾病的过多关注,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使其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下接受治疗,其身心更愉悦,心态更积极,从而达到改善其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的效果。

综上,在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疏导患者焦虑情绪并改善其睡眠质量,引导其建立积极的心态,进而为临床治疗以及病情恢复形成良好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综合护理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112-114.

[2]张丽伟,王杰,安桂敏.护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中的作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5):322- 323.

[3]刘东梅.综合护理对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情绪的改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5):136-137.

[4]何翠平.实施护理干预对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效果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297-298.

猜你喜欢

睡眠质量焦虑心理护理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