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矫治幼儿任性行为之我见

2021-09-10陈文娟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持一致以身作则行为习惯

陈文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与人之间交往将会有网络来传递,现在的孩子因为家庭教养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有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期,一个感情需要呵护、表达方式需要引导的年龄阶段,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导致出现任性行为、交往障碍、孤独症等问题的幼儿越来越多。急需社会引起关注。幼儿任性,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任性行为会让他们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随心所欲,从而影响孩子生活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否则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行为习惯 明确认识 以身作则 保持一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在社会领域中也明确指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包括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既是养成良好行为的最佳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的危险阶段。此阶段,如果不适时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便会错失良机,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幼儿稍有不如意的就睡在地上打滚、哭闹不休、打人、咬人、喜欢吐口水、咬指甲等等,常此以往,幼儿形成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因此,幼儿的不良行为迫切需要教师对幼儿不良行为加以矫正,以此促进幼儿能够从小养成健康、开朗、活泼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性是一种由本我决定的无规范心态和非理性行为。本我是以快乐追求和需求的立即满足为特征的,在行为上表现上就是任性,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状态。儿童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執、意志薄弱的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在一定条件下,是在父母的宽容、娇宠下慢慢形成。而爱不适度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吃、穿、玩的要求而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孩子慢慢就耍脾气,逐渐变得任性起来。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于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冲动而犯罪。而幼儿由于年龄小受语言发展的限制,很多孩子对自己的任性行为不能作正确、清晰的原因阐述,需要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家人的沟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另外,在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上,因受其年龄限制,易造成幼儿的孤僻、自卑和交往障碍。所以幼儿任性行为的纠正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期儿童易出现任性行为。而任性与执拗是意志薄弱、缺乏控制力的表现。如果儿童养成任性恶习,将会对他们身心发展产生严重障碍,难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一旦发现我们就应该及时纠正,为使幼儿改掉这个坏习惯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幼儿明确认识,并能合理满足幼儿的需求。

首先要明确孩子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要求不是合理的;对于合理正确的要求给予鼓励、支持,学会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有效矫治幼儿任性行为的先要条件。在孩子提出任性的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就应该坚决拒绝孩子不合理的任性的要求,还要明确的给孩子指出他的这个要求是不能够满足的,哪些地方是错的、坚决不会被允许的。家长只有明确的给孩子指出他们要求或行为中的不对之处,并合理的去满足孩子提出的正确要求,在这种对比之下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哪些要求会被满足,哪些要求不会被满足,才能有效地矫治孩子的任性行为。

(二)对幼儿任性行为进行“冷处理”。

有效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家长正确的“冷处理”的教育方式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幼儿的要求在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着父母哭闹,执拗,这时家长就应该采取“冷处理”方式,不要对着孩子生气,也不要因为孩子的无休止纠缠而对孩子妥协,而是应该无视孩子的行为,给他造成一种无人理的处境。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在没人理睬的情况下,就会失去兴趣从而自己就放弃自己的要求。其次,当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时,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幼儿很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因此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例如:在逛街时,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要买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里的玩具很贵,我们可以到网上去买或者前面有更好玩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后再和孩子好好沟通。这样离开了这里,就可以轻易地劝说孩子。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她不再纠结某些事情或行为,也加强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树立正确行为观念。

想要幼儿改正行为任性的缺点,家长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改正自己的任性行为,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若是家长自身任性行为在幼儿面前不经意间体现,那么另一位家长就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及时的指出爸爸或妈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要孩子不要跟着爸爸或妈妈学习不好的习惯。让孩子明白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并能当着孩子的面及时道歉,为孩子树立知错就该的正确观念。且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一个无心的举动就能被幼儿模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四)家庭教育观念应保持一致。

只要是教育,就会有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式的差异,而想要有效的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就要求能够保持一致。例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若是夫妻中有一方处理错了,那另一方也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指出,而是在事后夫妻两人独处时,在与另一方讲明,在另一方接受错误后,在一起去向孩子道歉,告诉他之前问题是父母处理错了,请孩子原谅。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对事情的对错就能清晰地认知,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研究,能给家长科学的教养方法。同时通过家园配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纠正。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小班幼儿因受到语言发展的限制,很多孩子对自己的任性行为不能作正确、清晰的原因阐述。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以及家长的配合。班级孩子的任性行为正在逐渐改善,形成良好的性格。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孩子的任性行为不是短时间内养成的,它是长时间养成的结果。因此,要彻底根治孩子的任性行为不是一日之功。要持之以恒,坚持教育才能逐步矫正孩子的任性行为。想要有效的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不仅仅需要家长及时矫正幼儿的不正确行为,还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约束好自身行为,为自己的孩子做好表率。只有家长的行为规范了孩子才能去效仿,才能养成自身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教育一致性,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保持一致以身作则行为习惯
浅谈高中英语中的就近原则和就远原则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服色异也
浅谈初中英语中的“就近原则”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附加疑问句一致问题初探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