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助应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症状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09-10叶菁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

叶菁

摘要:目的 分析支持性心理疗法与行为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两组并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其中40例行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40例行药物治疗+心理疗法与行为认知疗法者进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HAMD、SP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S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各时段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中辅助应用支持性心理疗法与行为认知疗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药物治疗;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认知治疗

为进一步探索提升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将心理疗法与行为认知疗法应用于该类患者的辅助治疗中,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62~77岁,平均(65.42±5.24)岁,病程5~38个月,平均(15.43±5.24)月。观察组中,男17例,女23例,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6.63±5.95)岁,病程5~33个月,平均(14.01±5.13)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中关于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60周岁。③无自伤、自杀倾向。④肝肾功能、心脑电图正常。排除标准:①严重自杀倾向。②近期(1个月内)接受其他抗抑郁药物、行为、心理等治疗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给予盐酸度洛西汀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40mg/d,分早晚各一次服用,治疗3d,维持剂量:晨间服用40mg,晚间服用20mg,均为餐后口服,治疗8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疗法加行为认知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根据患者病情严重成都,通过倾听、解释、支持、劝导等多种心理疏导方式,消除患者疑虑,帮助其调节情绪状态。行为认知疗法:组织患者进行会谈,每次45min,共进行12次,初始八周每周进行1次会谈,后续4周每两周进行一次会谈。第一周会谈旨在建立治疗联盟,与患者单独交谈,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全面了解其病史,对其有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估。第二周会谈根据患者主要问题列表,制定干预目标及计划方案。第3~8周主要是对干预计划的落实,针对抑郁症状群体征予以针对性干预,具体包括:①对于常见认知歪曲,采用正常化、苏格拉底式提问、事件-想法-继发反应教育以提高其认知水平。以行为活动记录表推进患者愉快感与掌控感并存活动。②针对睡眠障碍以持续放松、健康教育与规范日常作息表进行调节。③针对焦虑者,采用认知职教周、教育、正常化、角色扮演、持续放松训练等重建认知。④针对服药依从性不佳者,以成本-效益分析法、制定服药提醒机制等方式干预。第九次干预主要内容包括提升患者复发前预兆识别技能、制定问题清单、问题解决清单以预防复发,第10~12次干预在于回顾既往训练,发现问题,强化干预。

1.3观察指标

(1)抑郁评分:以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表(HAMD-24)对患者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包括入睡困难、抑郁心境、自杀、负罪感等24項内容,部分内容以0~2分计,部分以0~4分计,总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2、4、8周进行评估[1]。

(2)个体与社会功能评分,采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自我照料、个人关系与社会关系、扰乱与攻击行为、社会有用活动四个领域,总分越高,提示患者社会功能越低[2]。

(3)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根据评估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痊愈:减分率≥80%。②显效:减分率55%~79%。③有效:减分率25%~54%。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三项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资料用SPSS 24.0软件处理,()描述计量资料并以t检验,(%)描述计数资料并以x2检验,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HAMD评分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各时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PSP评分

治疗前,两组PSP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各时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持久、显著的情绪低落与愉快感缺失为主要症状,药物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临床多选用特异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本病,然本病复发率仍高。本病除了引发一系列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障碍外,还有较高的潜在自杀风险,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3]。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歪曲与错误的认知心理问题,以负性自动想法为主要表现,进而产生悲观和消极的情绪,严重时出现自残和自杀意念。认知行为干预和支持性心理疗法是通过改变患者信念、思维方式与行为的方法达到改变患者歪曲认知,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之目的的方法[4]。相关研究中指出,采用心理行为疗法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优势[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游戏效率较对照组高,且治疗后1~8周各时段患者HAMD、SP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与上述研究有一致性,提示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行为干预疗法辅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应用价值较高,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确能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滕昌军,王纯,张宁,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结构作用的影像学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6):379-386.

[2]马彩娥.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轻度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估[J]. 中国康复,2019,34(7):360-363.

[3]姚烨,杨春燕,许艳秋,等. 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对照观察[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1):67-70.

[4]徐开营,李晶,赵宾宾. 支持性心理治疗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循环交替模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2):293-296.

[5]陈明霞,郑亚琦,冷伟. 正念疗法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2):63-66.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合并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研究新进展
新调心方治疗轻度认知功能损害64例临床观察
卒中后神经相关并发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不同治疗方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