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军精神中的家国情怀

2021-09-10马忠蕾张俊梅

今古文创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新四军

马忠蕾 张俊梅

【摘要】 新四军从建立到整编,战斗了整整十年。十年間,地处极其艰苦、残酷、复杂的战争环境和作战条件,新四军以巨大的牺牲、顽强的奋斗,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不仅继承了铁军传统,更用忠诚和热血丰富和升华了铁军精神,家国情怀是铁军精神的基础要义。

【关键词】 新四军;铁军精神;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3-011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铁军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编号:2018SJSZ135)。

一、铁军精神溯源

铁军,源自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以李济深为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国民革命军的创始部队之一,更是北伐的主力。半年多的时间里,第四军驰骋数千里,所向披靡,转战湘鄂赣三省,战绩辉煌,在湖南及江西打败吴佩孚及孙传芳,奠定北伐的成功,赢得“铁军”的称号。

荣誉属于第四军,但创造铁军荣誉的是中国共产党独立组建和领导的叶挺独立团。独立团是我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是一只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它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队伍,由中国共产党实际控制和领导,团长叶挺直接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叶挺独立团成立以后,这支军队在团内设立党支部委员会,下设6个党小组,在国民革命军中拥有了自己的共产党组织,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举措。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独立团官兵也表现出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革命精神和更卓越的战斗能力。同时,在军队管理上,团长叶挺严格治军,与旧的革命军阀管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一只新型的共产党的革命军队,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着这支部队作为第四军的先遣队,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中所向披靡,功勋卓著。

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过多次谈判和复杂斗争,国共两党双方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一个军开赴抗日前线,叶挺担任军长。为发扬北伐战争中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的“铁军”称誉及其“铁军精神”,叶挺提议将这支队伍命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新四军刚组建时,仅有1万余人,人数少,武器装备差,并且敌我力量悬殊,可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它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凭借钢铁般的信念和意志,新四军开始了在华中的战斗。历史证明,它不负期待,不辱使命,不仅继承了铁军传统,更用忠诚和热血丰富和升华了铁军精神。从建立到整编,新四军战斗了整整十年。十年间,地处极其艰苦、残酷、复杂的战争环境和作战条件,新四军常如鱼临网,然终向长流,从最初的1万人发展为30万人,战场从最初的“三南”丘陵地带(皖南、苏南、淮南)发展成地跨7省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耗了数十万日伪军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赞誉它是“华中人民的长城”,陈毅称颂其为 “铁的新四军”。回顾新四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敢打硬仗,勇于牺牲,经过不断累积和沉淀, 形成了一支军队的“精神品牌”——铁军精神。

新四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它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军队的建立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而它衍生出的“铁军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和传统。

二、家国情怀造就新四军铁军精神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展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它是一种特有的信仰。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的感情,更是超越种族和民族,阶级和阶层,以及政党和意识形态,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历经磨难,不屈服于艰难困苦,仍然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家国情怀包含着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有着“为民牺牲”的革命情操。铁军精神,是新四军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财富。它包含着坚决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坚定不渝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迎难而上,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顾全大局,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以民族大义为重的革命情怀;上下齐心,官兵平等,军民友爱的团结精神和令行禁止的铁的纪律。铁军精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民族和时代精神的写照。

荣光背后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新四军的诞生,作为领导者的共产党,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作为最终目标,坚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从诞生起,这支部队开始了保卫国土的浴血奋战,在攻打武昌城时,新四军官兵留下了“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牺牲”的遗书,带着牺牲的决心奔赴战场。在华中抗战,新四军身处多重险境,一边是强大的日本入侵者,一边是国民党顽固派,还要同叛国的伪军进行对垒。他们打倒军阀,抵御外敌,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始终坚守信念,将信念深刻于心,坚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守着共产党人的使命。

这份初心就是新四军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新四军战士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不畏牺牲英勇杀敌,就是将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作为最高目标,将人民和民族利益始终放在首位。在这种家国情怀的指引下,即使面临着国民党的消极反抗,新四军一方面积极寻求国共合作,另一方面打击反共的顽固势力,分清敌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赞誉,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新四军作为一只抗日武装力量,它的成立是国共两党经过协商建立起来的,在建立之初,一部分红军战士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可是为了民族大义,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广大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决服从中央的指挥,接收改编,共同抗敌。同时,新四军也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做出了妥协和退让,促进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坚定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合作过程中,针对国民党反共势力的阻挠,新四军开展了多达3200多次的自卫反击战,努力维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迫使他们不敢公开的分裂投降使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彻底取得胜利。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档案中有一份国民政府的嘉奖电报:“叶军长,所属粟部,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荣嘉尚,仍希督饬,继续努力,达成任务。”韦冈战斗是新四军抗日的一次经典的战役,也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抗战赢得的第一场胜利。1938年6月17日,粟裕率领一支新四军先遣部队,在镇江西南15公里处的韦岗附近开展对敌人的伏击,击毙敌军10余人,击毁日军汽车4辆,并缴获了长枪等一批军需物资。韦岗这一仗关系到新四军的威望,关系到鼓舞人民的抗战信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陈毅写下贺诗“故国旌旗到江南,终日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然而,皖南新四军活动面临着艰苦卓绝的条件,在韦岗战斗中,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新四军队伍小,武器差,携带的武器只有2挺轻机枪,在这样的条件下展开了与敌人的殊死搏斗。周恩来在视察皖南新四军活动地区说:“谈到抗战,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三年来没有外来枪弹和补充,没有外来粮服的供给,没有外来医药器材的接济,全凭人民支持和自力更生,终年打仗,坚守着这敌后抗日根据地,吸引着半数以上的在华敌人。”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新四军深入华中敌后,大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和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作战。《密勒氏评论报》里说:“从军械的观点来说,新四军是中国军队最弱的一军。”在这样的斗争环境下,新四军战士怀揣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怀揣着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发挥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的英雄本色,坚持着必胜的信念,慨然赴国难。铸就了铁军精神的基本内核,不断诠释着铁军精神的爱国主义的内涵。

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的奋斗目标是共产主义,将维护中华民族的大众利益作为天职,它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更是当代中国“家国情怀”精神的重要组成。救亡图存、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是新四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新四军的铁的担当,是铁军精神的核心要义。

参考文献:

[1]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1-20.

[2]王源,蔡云晨.鐵军精神融入当代高校理想信念研究[J].现代交际,2020,(8).

[3]方忠,曾云凡.新四军铁军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J].盐城师范学报,2019,(6).

[4]沈培新.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J].学术界,2003,(5).

[5]范长龙,刘冬冬.让铁军精神代代相传[J].求是,2007.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解放军报,2017-8-1(1).

[7]陈杰.家国情怀、人类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N].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11.

[8]刘以顺.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J].理论建设,2006,(6).

作者简介:

马忠蕾,女,汉族,江苏句容人,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俊梅,女,汉族,江苏如东人,硕士,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江苏地方党史。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新四军
白菜心·新四军·人民江山
红色李巷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