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鲁纳发现教学法对我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教育的启示探究

2021-09-10郭念琪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核心素养

郭念琪

摘  要:布鲁纳作为教育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他的“发现学习”尤为重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教授知识,提倡学生本位学习方法,课堂形式灵活多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文通过将布鲁纳发现学习法与我国核心素养相结合,指出发现教学法的现实意义,提出创新观念、启发诱导、论证结果等教学改革启示。

关键词:布鲁纳;发现教学;核心素养;儿童本位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3-0014-03

我国于2016年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基于尊重本体性学习的方式,使现代学习的知识本位哲学观回归到儿童为本位。在强调中国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目的是体现教育的生命性、工具性和社会性。布鲁纳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学者,对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与皮亚杰一脉相承,他还继承发展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最终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这些与我國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值得吸收与借鉴。

一、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布鲁纳摒弃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师在教授一门科目的时候,并不希望将知识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变成一个“图书馆”,而是希望学生参与到知识本身。他还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任何知识都可以教授给任何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 [1]。因此,他认为学生应该主动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取知识。他说:“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 [2]因此,布鲁纳的思想可以用以下几个观点概括。首先,当学生接触一门新的学科时,不能只学习这门学科的内容,而应该学习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只有学习学科的结构,学生才能在已知的知识中不断探求新知识,才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智力,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其次,学生是具有迁徙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后,可以推断所学知识的属性,对其他新的学习知识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这也是谚语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与我国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观点不谋而合。

最后,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更为重要。学生在课堂被“灌输”大量的陈述性知识,看似大脑中有很多知识,但本没有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

二、“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六大学生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模块,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表明我国小学教育改革要立足于学生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方法。

(一)创新教育观念,注入人文情怀

核心素养强调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在课堂中注入人文情怀。学校要一改过去课堂气氛呆板僵化,模式单一且学生被动接受,重复、再现教师教授的内容形式,要注重学生“发现学习”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教育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小学应乘势而上,注重发现教学,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上,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提高教学的效果,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二)提高认知能力,论证学习结果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善于提出问题,起到启发诱导作用。其次,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找到切入点。再次,教师应该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假设,给予学生思路启发。最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在学生组织思路的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地方给予适当的引导。核心素养和“发现学习”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内部动机

布鲁纳提倡学生通过内部学习动机来提高学习能力。外部的奖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方法僵化的问题。用“发现”代替“奖惩”,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3]。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利用注意的“不确定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完之后的反馈,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四)注重启发诱导,深入自主探究

布鲁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现过程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中进行自主选择,不断达到学习目标。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发现学习”的环境,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和教师应从“领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究力,引导学生积极在“发现”中学习。

(五)完善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方法

在我国,“发现学习”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在实际运用中多以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完全以分数为导向,素质教育停留在口号上。2016年我国提出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进一步改革了我国的评价体系。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教育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断寻求更为全面合理、更符合当代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内心的需求,在“发现”中学习,而非唯分数论。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以第一视角对教学进行反思和反馈,有助于自我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与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积极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把学业压力向含有适时愉悦、成就感的合力转化。

三、立足“核心素养”,科学实施“发现学习”法

每一种方法的提出,都是独特的,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小学教育更应该立足于我国的教育现状,不能生搬硬套。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深、难度大,许多学生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发挥主动性,大部分还是忙于应付学习知识内容和训练考试技巧,难以抽出时间有效地进行对新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易与教学实践发生冲突。要注意的是,“发现学习”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域限。

实际课堂教学中,在学习性质、思维方式、使用对象等多方面辅助好发现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现代大学的教学使命 [3]。在现实情况中,教师面对过多的任务考核的壓力,也很难将所有精力放在改革课堂模式上,发现学习法的运用在实际课堂中大多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操作当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要主动参与学习的探索,在自己获得经验的基础上控制学习外部条件,如时间、内容等要素。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须谨慎使用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发挥“发现学习”的效用,不能让发现学习法成为无效学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降低,产生倦怠感、挫折感。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4]。因此,注重方法和过程的使用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切勿盲目跟风教学。

发现学习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要由教师来引导和制约。因此,教师对发现学习法的解读与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应重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的培养。在职前培养阶段,师范院校在对教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教师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将发现学习法切实融入高师院校的课堂中。

在高校学生实习阶段,学校要将实习时间的比例扩大,让学生走进一线课堂进行实战操作。对于教师的职后培养,学校对一线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认知,减少“老”教师的惯性教学思维,善用教学新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培训。教师的职后培训应注重避免教师的经验主义错误,为其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材料,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虽然眼下“少教不教法”非常盛行,乍一看较为诱人,但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充分的原有经验、可以进行“自我指导”时,教师指导的优势才会逐渐减弱 [5]。

四、结语

因此,高校、中小学等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我国的核心素养理念引入课堂,同时在发现学习法的推广运用的过程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不断推进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促进高校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为一线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减轻教师负担。

参考文献:

[1] 成成.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比较[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23-25.

[2] 乐健. “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差异比较[J]. 语文学刊,2007(S2):108-110.

[3] 张忠华. 论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教学方式的统一[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03):72-77+123.

[4] 孙春福. 发现、回归儿童,探索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J]. 上海教育科研,2012(01):70 -72.

[5] 保罗·基尔希纳,约翰·斯维勒,理查德·克拉克,等. 为什么“少教不教”不管用——建构教学、发现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与探究教学失败析因[J]. 开放教育研究,2015,21(02):16-29+55.

(荐稿人:李中国,临沂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核心素养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