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浅析

2021-09-10李琼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会文本课文

李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166

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成绩很难提升。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一个人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其自自主探索学习习惯的形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学习的能力,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发展使自身素質优化。为此,我们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走自主探索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气息。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已成了一个习惯,大家已把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看成是学习的一种必须。要改变这种习惯,与养成这个习惯一样,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得有一个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就得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着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学得积极,学得生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重视阅读,学会体验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从人文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培养自主探究阅读能力的基础。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因而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就是文本的再创造的过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教文本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亲身感悟。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孩子自幼就有主动性,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我们的文学对象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母语,主要是要有一定的表达交流的潜能和探究创造的潜能。而这些潜能的发展学习、阅读求知的潜能,为了赶进度,常常使学生的阅读和讨论走过场。其实更要给以足够的时间,空间,以便阅读文本,同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其次,要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我们强调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很多时候是依赖于教师给学生的相应的环境。因此,设置体验情景、搭建体验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在营造氛围时,教师可根据文本的要求提出一些情景问题,让学生体验一下解决问题的甘苦。一个有序、可探、开放的学习过程,先体后导、先悟后议,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的参与作用。

二、深入思考,学会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产生疑问,是自主探究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患无疑,作为一名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课文,产生一种新颖独创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形成质疑的习惯。当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长期接受性学习已让学生更习惯于等待,等待老师提问,等待问题的答案,而现在要让他们学会质疑问难,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

首先,从关键词句人手进行质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常可抓的关键的词语包括记叙文中描写人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的词,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及与文章中心有关的司。关键的句子包括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写人记事、绘景抒情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有一定寓意和寄托的句子。确定关键句子以后,就可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是怎样表达的?表达的效果怎样?通过思考分析和质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获取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其次,依照文本特点,对文本的段落和篇章进行质疑。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词句的理解显然是不够的,还须对段落和篇章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文章写作手法的安排,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人物的形象、主题的表达以及语言的形象生动,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语言的科学准确,议论文中论点的表述、论据的类型、论证方法的运用和语言的严密,都是要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对段落和篇章进行质疑时,要熟悉课文段落结构的安排,从中心意思的表达、写作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质疑。通过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前后联系,学会比较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文本,实现文本作者与读者的对话。因此,在教学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章时,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研读、分析后找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以及形成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对作品有新的认识。比较阅读的范围相当广泛,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在一篇课文中进行前后比较。这种情况在记叙文教学中较为普遍,通过同一人物在不同外墙中的表现,来理解人物形象,揭示全文主题。如《故乡》中,课文中前后两次写了闰土的外貌。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而中年闰土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仅从外貌就可以看出,活泼、勇敢、聪明的少年闰土已经变成了一个麻木、迟钝、愚味的木偶人了,一个受压迫、剥削的中国农民代表跃然纸上。然后,启发学生在前后比较中去思考他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文章的中心。

在不同的文章间寻找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索阅读的能力。不同的文章,有时材料是相同的,但表现的主题却不一样。如《七步诗》和《反七步诗》,两首诗的 材料都是“煮豆燃豆其”,但前者借煮豆燃豆萁,同情“豆”,批判了“萁”的相煎太急,而后者则赞颂了“萁”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进行一比较,学生就能理解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相同的材料可以表达不同的中心。也有的文章,主题相同,但用以表达主题的材料是不同的。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读书人的命运,但孔乙己的落魄与范进中举的喜极而疯显然是不同的材料。

总之,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比较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使他们加深了对作品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自主分析、探究材料的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而且,教师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会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会分享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