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2021-09-10张璐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张璐莎

摘要:我国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重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应用文章写作,一个是文学鉴赏素养的培养。但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这两个方面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使学生具备良好地应用文章写作能力,就离不开基本文学鉴赏素养的支撑,而一个学生所具备的文学素养需要展示,就离不开一定的文章写作能力。初中阶段的文学鉴赏教学,多集中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而这一阶段的诗歌选材,立意深刻,意境写意,具备较高的艺术欣赏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多多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训练,以提高鉴赏能力。本文对初中的诗歌鉴赏教学进行分析,探讨诗歌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153

中国诗歌最早产生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很多作品记录了当时人民辛勤劳动的场景。当然诗歌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特点,虽然风格各有不同,但中国诗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抒情言志、叙事绘景。只要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怀,就很容易读懂诗歌,在诗歌鉴赏中获得高分。下面笔者对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读诗从了解诗人开始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不同朝代有不同 历史背景,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同一个朝代的诗人,也会有不同的写作特点。教师应让学生在读一首诗之前先了解一下诗人生活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生平和写作时发生的事情等,“知己知彼”,才能在学习诗歌时抓住诗人的心态。

比如,唐代的诗人王维,年少的时候在官场之上有一些成就,但是到晚年时便厌恶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于是回到山野之中,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常常会展现一种清新脱俗、质朴恬淡的乡野风情,《竹里馆》就是典型,让人在读完后有一种心驰神往的感觉,也想归隐山林,过无忧无虑的生活。读他的诗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让自己的心变得更加的透彻、明亮。王维写诗“诗中有画”,让人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更加向往大自然。像这样了解诗人,熟悉他的诗风,就学生更加容易探索出诗人在写诗时的背景和心境。

二、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景至情

诗人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又叫“寓情于景”,用这样的手法描绘所见的景物,抒发感情。诗人也会用衰景写乐情,或者是用乐景来衬托哀情,當然还有用哀景写哀情,用乐景写乐情的写作手法。诗人用这样的写作手法,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景色中,不仅描绘了景色,还抒发了情感。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用以景衬情的方式写出了江南的美景,还抒发了身在江南时的情感。春风十里,吹绿了江南的缕缕青丝,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心里却生起了一股忧伤之情,不由想到,家乡的春天是否也是这样生机盎然?家中的亲人是否还像当年离开家时那样安康?这样明亮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照亮我回家的漫漫长路?这便是一首典型的用乐景抒发哀情的诗,江南春色醉人,而作者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三、抓住“意向”,体会深意

不同的诗中有不同的意象,一首诗中也会有一个或者多个意象,这些意象可以作为诗歌的“眼睛”,它们透露出了诗人写这首诗歌时所表达的感情以及诗歌表达的主旨。学生对诗词意象的理解,也是教师在教诗歌鉴赏时的一道难题。意象,顾名思义也就是指有寓意之物,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隐晦地放在诗歌之中来抒发情感的景、物等。

诗歌中不同的意象蕴含着不同的感情和寓意,而这样的寓意都是诗歌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中所形成的。“月亮”常常和思乡联系到一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将月亮作为意象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再如传说中的蜀王杜宇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皇位让位给臣子,自己带着仇恨归隐到山林之中,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了杜鹃鸟,在山林之间徘徊啼叫。后来人们就用杜鹃鸟比喻凄凉、悲伤的事物,“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便是用这个典故意象来抒发悲伤之情。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应该多注重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意象的意义,还需要引导学生多记一些常用的意象,丰富诗歌知识储备。

四、用典教学,解读诗歌意境

古典诗歌教学有一个难点,而它之所以是难点,并不是由于复杂难懂,而是由于时间跨度大,记忆难度高,这一教学点就是古典诗歌的“用典”。学生在学习历史典故时,教师可以先疏导学生弄清楚、搞明白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进一步结合创作者的写作背景,理清创作者在此处使用这一典故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意图。

比如辛弃疾、苏轼等人都极为善于用典,这些人的诗词都是教师教学时需要精讲细授的内容。例如,在教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苏轼借助“看孙郎”“遣冯唐”“射天狼”等历史典故,抒发了什么感情。在提问伊始,学生可能是一脸茫然的表情,仅能凭借在诵读时对诗词的感觉,表示苏轼表达了一种豪情壮志。但当教师告知这历史典故的出处与始末后,学生就对这首词的感情表达有了另外一种看法。从这一教学案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学生对典故的来源与含义有所了解时,可以对诗词进行自我发掘;教师疏通诗词用典,帮助学生解读诗词意象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文化的领悟来理解诗歌,深入了解并把握诗词情感。

总而言之,诗歌鉴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学生在平常学习中的日积月累,多做总结。初中教师应该多教学生读诗技巧,为学生学习以后的诗词提供帮助,让学生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语文素养。诗歌本来就是美好的,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定可以步入诗歌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彭美芳.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20(6):72-73.

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