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1-09-10沈艳龙

关键词:古籍数学知识传统

沈艳龙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中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能够深刻、全面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逐渐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与伟大复兴提供支持。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14

一、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较为严肃和枯燥的,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学习兴趣不高,并且很难将数学问题运用到生活中,在遇到数学问题时也很难用其他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在课堂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传统的数学课堂培养的往往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有助于沉淀民族精神

中国有许多优秀古籍,其中许多数学类的古籍为现代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了解相关的数学古籍,例如《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等,学生了解有关的数学古籍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人的智慧,有助于民族精神的沉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1.营造文化氛围

初中数学教师在渗透文化时,一定要对文化充分解读和展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掌握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如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等。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数学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为学生搭建一些探究数学知识和文化的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2.多元教学方式

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采取合理、多元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文化渗透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微课、情境创设等模式,来强化文化渗透教学成果。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内容时,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思维发育还不成熟,空间感比较弱,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构建空间形象,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解析一些传统建筑的立体几何知识,从文化的角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进而不断提高文化教学效果。

又如,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张贴名人名言,搭建传统文化读书角的方式,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将数学学习与传统文化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初中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项较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积极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进行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质,积极开展数学活动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韩雪、张喜忠、赵永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傳统文化》,《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6期。

[2] 景秀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古籍数学知识传统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