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021-09-10燕学军

启迪·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历史教学

燕学军

摘要:历史是人们回首过去,从往事中反思,从而为自己的未来指明道路的一种方法。历史教育不仅是一种反思,也是了解浩瀚中华五千年所积淀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精华的重要途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领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本文将围绕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教育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学;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

“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憂忧天下”(龚自珍语)。“历史使人明智”。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学生们在对这些事件进行学习时,不仅能够品读到精彩有趣的故事,还能从中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来,在接受历史教育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更能提高学生们的见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荣誉感与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因此,良好的教育不仅对社会有益,也可使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得以有效地提升。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1.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由于我国比较重视应试教育,而在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方面并不是非常重视,导致学生重视知识地学习而缺少人文精神的培养。多元化教育结合才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法,而当今的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某些能力。一方面是教育的大方向问题,从小方面来看,是因为在素质教育、文化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教育上不重视,学校忽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教师不准备,学生没意识,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于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要对人文素养有正确的地认识,并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找到合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历史教学。但现在还是有很多学校对于历史教师的选择不重视,对历史课堂展开的意义没有深入地了解,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历史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对历史教学要求,一直是利用最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太明显,从而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很被动,而且教师也主要是对课本上的表面知识进行学习,不能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历史中所隐含的人文素养,其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自己的方法,最终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措施

2.1加强重视程度

对于历史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提高其历史专业知识之外,也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对于学校来说,联合本校的骨干老师和其它学校的优秀老师,共同探讨,制定出适合本校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案,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除此之外,学校应当把人文素养作为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一项,通过相应的文体考试等活动,使学生的个人素质,思维方式等得到有效加强。另外学校还应当为那些自信心较弱,比较自卑的学生做定期心理疏导工作,这样才能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从而为更好接受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保障。

2.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想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良好的培育,那么我们首先要先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和社会也应当对老师的综合素质,个人能力进行考核,对综合素质较低的教师,应当拓展其知识面,对人文素养认识较低的教师,进行心理教育,使其对人文素养足够重视。只有传授者的思想端正,个人素养高,尤其人文素养高,学生才能接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学生对你的每节课充满期待,也会努力学习你的课。

2.3  深挖教材,巧妙地设置问题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知识的学习源于思考,而思考来源于疑问。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质量地有效提问犹如一个石头激起千层浪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其积极思考,并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达成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务必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及相关策略,把那些比较枯燥的问题可以以一种更生动形式去表达,以创设的情景、图片、音频等形式去展现,学生就会更好地去接受。如讲到《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时,引用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和伏尔泰的“让我安静去死吧”的趣事,思考:在当时封建专制强化的法国,伏尔泰会对社会哪些方面做出批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明白了伏尔泰的思想,又能从思想家趣事中感受到名人的智慧,又解决历史书乏味和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总之,把人文精神教育放入日常的历史教学中,这既是新课标极力张扬人文精神贯穿于高中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等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当今多样化的价值观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树立高尚情操,培养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塑造健全人格,养成健康心理素质,使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巧高.基于人文精神情怀素养的历史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5):73-75.

[2]杨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情怀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45.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历史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