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20年代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研究

2021-09-10郝嘉煜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
关键词:阎锡山国文国语

【摘要】 民国初年,全国上下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语运动,在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国语教育逐渐发展。山西省在阎锡山“保境安民”方针的发展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从20世纪20年代率先开展小学国语教育,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在经历教科书、课程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改革后进一步发展,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的成功经验也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20世纪20年代;山西省;国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49-02

一、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的背景

最早提到“国语”这个名称的是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吴汝纶,1916年蔡元培、黎锦熙等人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1918年以胡适、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倡导反对文言文、使用白话文的文学革命,这与国语研究会提出的“言文一致”观点相吻合,由此“文学革命”和“国语统一”合流,共同推动国语运动的开展。

阎锡山在主政山西的38年时间内,着手推行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建设,使得山西省在民国时期保持相对安定的政治经济秩序。同时阎锡山的早年留日经历也让他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主政山西期间,推行“用民政治”,分为民德、民智、民财三项,其中民智为发展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教育、社会教育,进而解释道“国民教育以普及为主,职业教育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人才教育以供应适合时代之行政自治及社会高等事业之用为主,社会教育以改良风俗开通知识为主。”在阎锡山的经营下,山西省在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使得山西赢得了“模范省”的美誉。

二、《通俗国语教科书》的广泛使用

《通俗国语教科书》的编写与阎锡山的积极推行有着密切联系。有着丰富留学经历的阎锡山认识到之前所用的文言课本,晦涩难懂,“国民读此课本,四年后,绝不能看书报看告示。”从而想要编写新的通俗教科书。1918年阎锡山派12人参加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设夏季国语讲习会,并成立国语统一研究会,就此开始编写国语教科书的工作。1920年11月《通俗国文教科书》正式出版,并“通令各县分饬各国民学校一律使用在案”。

《通俗国文教科书》教科书编写具有通俗性,“全书衍成白话,儿童易学,并可为言文一致。”书中全部采用白话文字,文字内容通俗易懂,有的文章还采取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甚至附加课文都是带有注音的。与之前文言文教科书相比,白话文的编写方式更易掌握,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本中更容易获取新知识。

《通俗国文教科书》内容编写较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国语学习。小学课程规定小学国文课“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首宜正其发音使知简单文字之读法、书法、作法,渐授以篇章之构成,并采用表演、问答、谈话、辩论诸法练习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小学国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正确掌握文字的读音和写法,进而练习使用文字的能力。

三、初等小学课程设置

民国初年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规定初等小学授课课程为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等,山西省初等小学课程实施与授课时间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看出,国文课占到绝对比重,算术课也仅为其半。1923年山西省根据本省情况公布《小学课程简表》,规定山西省初等小学课程为:国语、算术、常识、艺术、音乐、体育。山西省小学课程与全国教育联合工会规定基本一致,具体课程与所占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就上表对比可以发现,在国语课程设置中发生了变化:

1.“国文”科改为“国语”科。1920年1月12日,教育部训令“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在此训令的指导下,全国开始将“国文”改为“国语”,使用白话文、注音字母等形式教学。同年秋季学期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行使用国语,小学使用国语为“普通教育界的趋向,几于众口一词”,且“国语之基即教育普及与文字教授,皆得事半功倍之效”,在小学使用国语在教育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国语科课程设置完备,从单一科目变为听说读写结合的科目。吴研因拟定小学国语科教学主旨为: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并涵养感情、德行,启发想象、思想;引起读书趣味;建立进修国文的良好基础;养成能达己意的发表能力。为此规定了语言、文字、作文和写字四项的初级标准、高级标准以及学年计划,从写字、作文、读文、语言四门课程进行锻炼,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达到最低标准。在实际授课中课程中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有仿写课程内容:一二年级照影临摹,三年级写空格,四年级课临帖。每周六还有作文课:一二年级联句、填空、组词,三四年级命题作文,作文题多是《我的家》 《重阳登高》 《勤学》一类。

四、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的特点

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的发展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全国各地在山西省的成功經验的启发下纷纷开始适合自身发展的国语教育,推动了全国国语教育的发展。

(一)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山西省政府的倡导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在推行国语教育过程中,强制适龄儿童入学是前提,《山西施行义务教育规程》中“凡学龄儿童均应受国民学校之教育,其不入学者得依本规程中规定强迫之”。强制规定适龄儿童进入国民学校进行学习,据统计1921年山西省初等小学入学人数达到835936人,比1912年入学145266人增长5.7倍。编订推广使用《通俗国文教科书》也是在省长训令下实行的,阎锡山在多次政令中强调全省国民学校要使用白话文教科书,使用注音字母,推广国语教育。由政府主导的国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克服障碍,在政府强制力量的执行之下,国语教育渐次展开,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二)因地制宜,教育与政治相结合

山西省小学国语教育多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恰当的发展措施,在与政治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小学国语教育中《通俗国文教科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本内容的讲授,有助于学生接受国语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教科书内容编排多与本地政治、社会生活相结合,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如在课本第三册有《我们的乡村》《农业种植》《炭》等内容,将推行的政策以及社会生活的内容,通过课文的形式传达给小学生,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又加深学生对本地本国的热爱与拥护。课本文章内容还多涉及外国政治,如第八册《法律》一文中就有这方面的介绍:

一国的法律都是从国会里边定出来的,所以国会就叫立法机关……宪法以外有刑法、有诉讼法,都是公法。又有民法、商法两种,是保护人民私权的法律,就叫作司法。除此之外,又有国际法。

通过学习拓宽学生对外国政治的了解,使学生的国语学习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学习,将政治内容糅合在教育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外国知识的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在民国时期具有现代教育的特色,具有进步意义。

参考文献:

[1]乐嗣炳.国语学大纲[M].南京:大众书局,1935:233.

[2]吴研因,翁之达.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小学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1931:19.

[3]山西国民教科编.通俗国文教科书(第8册)[M].晋新书社,1920.

作者简介:

郝嘉煜,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阎锡山国文国语
转弯, 也是人生的一种前进方式
打麦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教育的反思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
“匪首”阎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