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贷的“连环贷”套路与学生心理演变分析

2021-09-10邵欣

红豆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园贷心理

【摘要】近来,面向大学生群体的贷款服务“校园贷”快速发展。因其门槛低等原因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也由于其申请流程比较简便、管理不规范等引发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本文通过对校园贷的“连环贷”套路解析,了解学生在此过程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校园贷;连环贷;心理

一、校园贷简介

校园贷可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分期购物平台,比如分期乐、趣分期等,除了分期也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贷款服务;第二类是P2P贷款平台,主要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贷款服务、助学贷款,如投投贷、名校贷等;第三类主要是传统的电商平台提供信贷服务,比如京东提供的打白条、淘宝网提供的蚂蚁花呗[1]。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平台层出不穷,但是大学生的承贷能力较弱,且网络信贷的操作流程比较简便,较不规范,使得这一环节存在巨大隐患[2]。从2015年开始,我们就能不断了解到大学生因欠校园贷拖垮家庭甚至以命相赎的案件,之后“夺命贷”、“欠贷自杀”、“裸贷”等新闻层出不穷,如不加以重视和监管,将带来严重后果。

2013年以来,校园贷市场开始井喷式发展,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了解校园贷的运营模式以及大学生在利用校园贷平台进行借贷行为时的思维的演变过程对引导大学建立合理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意义重大。

二、校园贷的“连环贷”套路过程

1、校园推广

校园贷的广告充斥校园,无孔不入。校园贷平台线下利用校园代理、二级代理等形式或与校内的学生社团合作以校内活动赞助的方式进行发展推广。线上利用QQ、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网站广告或者网址导航推广的途径进行推广,在浏览网页或者公众号推文时接收到关于“网贷”的信息,为学生获取资金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2、虚假宣传

有些校园贷平台号称成本低廉,例如低利率,甚至零利,但是隐藏了许多变相的费用,如逾期利息、违约金、管理费、服务费等,利用“另类”的利息计算方式圈套学生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某人向某平台现金贷款10000块钱,手续费2000元,到款8000元,月利率为0.99%,每个月还932.33元,按0.99%利息进行计算得到年利率为0.99%*12=11.8%,但实际上实际到款仅为8000,计算得年利率为(932.33*12-8000)/8000≈39.8%。事实上,随着每个月的还款,所借的本金在减少,应该每月还款额也随着递减。根据IRR内部收益率公式计算出这道题正确的年利率应为是69%左右。

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为24%。而P2P网贷平台借款利率加上服务费后的综合借款年化利率普遍在20%-30%之间,分期付款购物平台的年化利率多数在20%以上,尤其是一些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黑平台”的年化利率可以高达260%-600%,均远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3]。

3、过度诱导

相对于学生信用卡申請,校园贷平台门槛低,额度高,放款速度快。并且校园贷往往采用极富挑逗性的语言和图片宣传借贷的优点,鼓励、诱导学生借款消费。学生往往线上提供身份证、学号、联系方式、学信网等信息或线下联系面签即可获得借款额度。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往往会为了追求高风险补偿,拉到更多客户,放松对申请人的资质审核,简化交易流程,同时通过较高的利率和手续费来进行风险管理。

4、发放借款

许多平台在进行放款时,往往会扣除一定的手续费,例如上面讲到的例子,现金贷款10000元,到款8000元。而某些同学在急需用钱时,为了快速得到贷款,不理性的缴纳高昂的手续费的同时还要按贷款金额支付利息。

5、提高授信额度或提供分期还款途径,“成瘾性借贷”行为养成

按时还款之后,校园贷平台的授信额度会有一定的提升,并且平台鼓励分期购物或者分期还款,拉长周期更是在变相增收分期利息及手续费。通过提高授信额度或提供分期还款途径等方式,增加学生借款频率,潜移默化中刺激大学生提前消费,促进其“成瘾性借贷”行为养成,致使其消费金额与其还款能力失衡。

6、暴力催收

对于不能按时还贷的学生,各平台将会利用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采取措施进行催款,暴力催收的手段多种多样。例如电话短信骚扰、人身威胁、告知父母等。更有甚者通过公布裸照等逼迫做非法事情抵债等各种手段也屡见不鲜。

三、大学生进行借贷行为时的心理演变过程

大学生在接触校园贷并利用该平台进行借款时,他们的思维演变过程值得深究。以某案例分析学生的在接触校园贷过后的思维变化过程。

案例:一名学生刚进入大学,开始有每个月2500的生活费以及额外的零花钱。大二寒假和家里闹矛盾,生活费开始紧张。当身边的同学有的换手机有的换电脑时,虚荣心作祟,他也想换一个手机。此时一个朋友说,他用一个分期购软件买了一部6000多元的手机,一个月还300,想想一个月三百块,他没有抵制住诱惑。额度下来7000,买手机用了6500,于是还有五百额度,加上头两个月还款,一下有了近一千的额度。恰逢月底缺钱,按下了借款分期三个月的额度,事情从此变的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每次缺钱都会分期借款,每月用生活费还分期的比重直线上升。到大三上学期,每个月所有生活费都用来还钱,然后再把钱借出来。直到有一天,没注意到还款逾期。因为逾期,额度下降。当时有两个选择:跟家人坦白或者找别的借款软件。学生害怕家人知道选择了第二个。找了另一个借款软件借了两千。于是陷入了“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以至于最后有了八堵墙。最终平衡打破,有平台开始催债。学生才向家人详细交代,借款总额不到一万五,但是两年已陆续还了五万。

1、获取信息——谨慎、存疑

大学生身边关于校园贷的信息无孔不入,这些信息无不刺激大学生提前消费,此时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比较常见的是身边的学长或者同学室友推荐使用,也有的是在线上接触到这一类贷款平台。大学生在接触到这些校园贷的推广信息时,一开始心理都会比较谨慎,并且对能够获得借款这件事是存疑的。对使用校园贷平台进行借贷这件事处于观望状态。在生活费处于富余状态时,矛盾不会产生。

2、需求——动力

供需失衡,大学生大额消费金融需求不能被满足,这则为校园贷的魔爪伸向校园提供了契机。也成为学生求助于校园贷平台快速获取资金的强大动力。一些高校女生出于对美的需求、男生对手机游戏等的需求,以及一些创业的需求等。案例当中则是虚荣心作祟,对于物质欲望膨胀,加之看似很轻松的一个月三百的月供,使得他开始接触校园贷平台。

3、获得信贷额度——侥幸、不安

校园贷平台门槛低,额度高,放款速度快,因此能够很快获得借款金额。在批准得到信贷额度之后,大学生常常因为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资金而感到侥幸,但是又因为第一笔不劳而获的“巨款”常常会感到有些惴惴不安。

4、“成瘾性借贷”——松懈、麻木

刚开始在还款时会比较准时,但是在准时还款后,因为良好的信用记录,平台提高借贷额度,并且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拉长战线,使得案例主人公持续还款,借贷,时长达两年。在高频率的借款行为中,主人公已经被“教育”,具有“成瘾性借贷”的行为。此时不会再谨慎,借贷就像习以为常的事情吞噬着借贷大学生的生活,而羞耻心也因为一次次的借贷行为而逐渐麻木,债务越垒越高,学生甚至出现了自暴自弃的行为。

5、还款失败,“以贷养贷”——焦虑、心神不宁

在这样的“拉锯战”中,主人公因为一次逾期还款,导致整个资金链失衡,此时还款失败,大学生常常因为害怕催款导致身边人尽皆知而焦头烂额,心神不宁。此时可以选择告诉家人,或者继续借贷行为。逃避、害怕等情绪导致案例主人公选择的是“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使得雪球越滚越大。

6、还款成功——身心解脱

最终,案例主人公还是没能维持这种恶性循环的平衡,在遇到催款后,他最终依靠家人解决了问题,最终还款金额远高于借贷金额。此时还清的不仅是借贷的钱,更多的是一种身心的解脱。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独特的消费群体,对新产品新概念的接受能力强,有提前消费意识,是需求量比较大的消费群体。艾瑞咨询发布《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达到4524亿,同比增长4.7%[4]。随着“信用消费”概念的普及,信贷消费逐渐成为时尚,近几年更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給学生的消费需求提供了便利,滋生了学生在消费行为中的攀比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等,引发盲目消费、甚至畸形消费行为。我们需深入了解大学生在借贷进程中的心理演变进程,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鼓励养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进而保障大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林燕霞,许再佳.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58-60.

[2]吕腾.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信贷畸形消费现象探析[J].知音励志,2016,(21):262.

[3]李鹏,吴宏芳.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金融排斥问题分析-从校园贷乱象说起[J].西南金融,2017,(12):66-70.

[4]谢水旺.招联、兴业消费金融进军线上校园贷:年化利率10%左右盈利能力待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1-05.

作者简介:邵欣,女(1986.8—),汉族,籍贯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用法律红线整治不良“校园网贷”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校园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