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镜像理论分析电影《阳光普照》中的成长现象

2021-09-10曾玉廖华清

今古文创 2021年4期
关键词:阳光普照

曾玉 廖华清

【摘要】 电影《阳光普照》讲述了三位少年成长和夭折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主人公阿和在“他者”的映照下的成长。阿和在他者和自我中迷失,摇摆,最终寻找到了自我,完成了他的成长。阿和、菜头、阿豪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映照关系,暗合了拉康的镜像理论。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阳光普照》中的成长现象,对当下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拉康镜像理论;《阳光普照》;成长主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4-0103-02

雅克·拉康镜像理论是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和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的理论。拉康指出,人类的认识起源于人们对形象的迷恋;具体来讲开始于婴儿对自己镜中影像的认同。此一认同从本质上看既是一种审美认识,也是一种虚幻,它表示的是主体趋向于整体性和自主性的努力。自我与镜像中的关系由此构成“想象界”的范围,人类正是从想象界开端的镜中自我进入社会中的“我”。[1]

《阳光普照》这部电影延续了导演一贯冷静平和的叙事风格,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述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的生存、善与恶、成长与夭折等。《阳光普照》这部电影围绕家庭讲述了阿和是如何在阿豪和菜头之间不断地摇摆,最终在他们之间寻找到了一种平衡走向了成长的故事。阿和自我意识也是在他们的映照中萌发,影片中三位少年的对照进一步印证了拉康镜像理论下主体与他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镜像中幻想的自我

镜像阶段是婴儿生活史的关键期与重要的转折,这是每个人自我认同的形成时期,其重要性在于揭示:自我就是他者。自我是一个想象的、期望的、异化的、扭曲的和被误解的对象。

《阳光普照》中的阿和生活在一直不受父母关注的家庭中,生活在哥哥阿豪的阴影下。父母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阿豪身上,忽视和冷落了阿和。作为父亲的阿文更是对外称:“我只有一个儿子”,阿文从来不承认阿和是自己的儿子。父母长期冷落阿和极度宠爱阿豪,这强大的反差导致了阿和心理极度扭曲。阿和每天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最终成为社会小混混。正如影片中阿和母亲所说:“阿和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很乖的小孩,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个样子,学会偷车,学会打架斗殴的。”这从侧面说明了家人对阿和漠不关心已经很久了。只有等阿和堕落成“坏孩子”的时候,琴姐才猛然意识到儿子的变化。影片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压抑和诡秘的氛围。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街上空无一人,两位穿着黄色雨衣的少年骑着偷来的摩托车突然闯入了观众的视线。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一家人群混乱的餐馆里。这几个镜头导演采用无声的语言进行阐述,给观众留下了空白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的阿和作为刚踏入社会的少年,像是初生的婴儿般单纯,误以为社会这面镜子里的“自我”就是“他者”,誤把菜头当成了自己。因为菜头比阿和多几年在社会摸爬滚打的经历,所以让阿和产生了“羡慕”之情,并以菜头作为自己“自我”的样板,梦想成为他,因而对菜头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

阿和对菜头的追随也说明了在最初阶段的自我对他者的认同。拉康指出镜子中的形象毫无疑问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然而,镜中影像却赋予婴儿一种连贯的、协调一致的身份认同感。[2]影片中菜头为了兄弟义气,对黑轮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毫无疑问,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触碰了法律的底线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不出意外,两人都被抓进了保育院进行改造。在保育院的对峙中,一向追随着菜头的阿和却把所有责任推给了菜头。这一情节的安排,一方面体现了阿和的懦弱与逃避责任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阿和自我意识在慢慢觉醒。自我和他者之间开始出现裂痕,自我和他者存在竞争性和攻击性,自我的视线开始从“他者”那里转移,进行自我审视。

二、镜像中自我的异化

在镜像理论中,拉康以婴儿在统一的视觉镜像中误认自我的伪开心像为开端,提出自我的异化本体论,即在虚假的镜像之“我”中,真实个人自我在基础性上便是空缺的,自我不过是一个以误认的叠加建立起来的想象中的伪自我。[3]而且在镜像中,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是分裂后就达到的,总是要经历过无数次的镜像观照。当阿和决定和菜头分裂时,阿和把目光转向了阿豪。阿豪在阿和眼中就是完美的“他者”形象,也是阿和建立自我的范本。阿豪作为阳光下的少年,在家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关注和爱,阿文把自己的人生信念“把握时间,掌握方向”送给阿豪,阿豪没考上医学院也有第二次复读的机会。而阿文面对进保育院的阿和却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当琴姐希望阿文把阿和从保育院赎回来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复:“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永远都不要出来了。”父亲阿文对待两个儿子截然相反的态度,宣告了家庭教育的失败,阿文也成了间接杀死阿豪的刽子手。正如导演钟孟宏所说:“没有什么是父母给再多也无害的。”一直生活在阳光底下的阿豪羡慕阿和可以有个自己躲藏的地方,在保育院的阿和羡慕阿豪可以一直生活在阳光中。阿和把菜头抛弃后,转而把阿豪作为自己倾慕的对象。阿和一直在阿豪和菜头之间来回摇摆,没有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出狱后的菜头找到了阿和,试图继续纠缠阿和,阻止阿和成长。菜头的出现,让阿和和阿豪的镜像关系产生了分裂。阿和一方面极力想和菜头划清界限摆脱菜头,一方面又一直把阿豪当成另外一个自己。两个不同他者的出现让阿和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困惑,把之前那种建立起来的自我意识给摧毁了。阿和在自我和他者之间不断地摇摆,不断地尝试,试图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到某种平衡,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因为自我的确立就是在无数次失败和尝试中建立起来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这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必定是充满困难和阻挠的。拉康曾在《助成“我”的功能形成的镜子阶段》中说过:“镜子阶段不仅是一个发展中的时刻,它有着范例的作用,显示了主体与他的形象之间的关系,它是自我的本相。”[4]因此,对于阿和而言,“自我”就是在经历过多次镜像阶段后所形成的那个“我”。

三、镜像中自我身份的重构

一直生活在阳光中的阿豪因为承受不住阳光的炙烤,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选择跳楼自杀,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躲进了属于自己的“缸”中。阿豪作为阿和的“他者”毁坏后。阿和又该如何选择呢?是选择菜头那一面继续在黑暗中沉沦还是选择阿豪那一面永远像太阳一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照耀别人?阿和并没有走向阳光和黑暗中的任何一个极端,因为太极端了只会带来自我的毁灭,要么自杀要么被他人所杀。太阳光的阿豪和太黑暗的菜头均宣告了成長的失败,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人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体,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阿豪的自杀触动了在保育院的阿和,给了阿和很大的打击,促成了他的洗心革面。原本是三年的管教,阿和因为表现优秀提前一年半出来了。阿和一出狱就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白天做洗车工,晚上在便利店兼职,每天只休息八个小时。在影片中,阿豪也是一直为家庭默默付出,成为家中他人的“阳光”,在某种程度上阿和渴望成为阿豪。可是在阿和的成长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了抉择:一方面想以阿豪为参照对象希望成为家人的“阳光”,但是又不想给自己留一点阴影;另一方面却因为有愧于菜头,却又不得不帮菜头做些违法的事情,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消除菜头的心头之恨。阿和既想成为阿豪,却又不想灼伤自己;他既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和菜头划清界限却又无能为力。阿和在这里陷入了挣扎和痛苦中。阿和在“他者”中认清了自己,却没法建立自己的意识。这其实是镜像的分裂阶段,该阶段延伸到了被压抑的本我。“本我”是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中提出的心理名词,与拉康镜像理论中的“三界”理论相呼应。本我欲望的释放没有发生在阿和身上,而是安排在了阿文身上。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阿文举起石头用非常暴力的方式砸死了菜头,清除了阿和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影片中菜头的出场和退场都是发生在暴风雨中,暴风雨既是罪恶的开始也是罪恶的结束。阿和在听到菜头被人砸死的消息后,如释重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向远方奔去。

伴随着两个虚幻他者的相继离世,阿和在镜像分裂中逐渐认清了真实的“自我”,并决定向其皈依。阿和最终意识到我就是我,而不是成为谁的影子,更不是要追随谁。在影片的结尾,阿和成为具有阿豪特点,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阿和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走在光影斑驳的道路上,其实就已暗示阿和已经在阳光和黑暗中找到了平衡点。阿和既有阿豪阳光的一面,又给自己留下了躲藏的地方。

四、结语

导演钟孟宏对台湾底层人物的生存问题和人与人情感断裂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这使得他的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探讨成长的电影,也是折射了人的内心深处最隐秘的一部电影,更是反映台湾现实的一面镜子。总而言之,《阳光普照》这部电影暗合了拉康镜像理论,将阿豪、菜头塑造成光明和黑暗的两个极端,并将其作为阿和成长的镜像以此去探讨人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和人在烈日下被灼伤得无处可藏的无奈,这样独具一格的拍摄风格给同时代的导演提供了借鉴的摹本。

作为主体的阿和在阿豪和菜头之间的镜像中不断地认识了自己,并且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找到了一种平衡,既不是像阿豪一样始终处在阳光的“灼伤”之中,也不是像菜头一样处于黑暗的阴影当中,而是在这二者间找到了折中和平衡。阿和通过他们之间的对照不断地认清了自我,建立了自我意识,走向了成长。

参考文献:

[1][2]刘文.拉康镜像理论与自我的建构学术交流[J].学术交流,2006,(07):24,26.

[3]张一兵.不可能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法)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

作者简介:

曾玉,女,江西宜春人,赣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廖华清,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与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阳光普照
探析《阳光普照》的“对立统一”思想
恍惚今日
浅谈残酷青春电影
雪 芒
终点
睡莲
互联网+公益+保险:让扶贫告别“阳光普照”
词语聚焦
慢吞吞和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