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通看山西好景

2021-09-10本刊专稿杨越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洞头长城山西省

本刊专稿 杨越

三晋大地上的好风光简直数不胜数,就像那歌里唱的一样:“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优美的歌声,唱出的是大家一览三晋好风光的愿望。正因如此,一条满足游客需要的心愿线,一条独属于山西的“风景线”正在建设当中。

一盘棋构造一路通

山西省“地上”“地下”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是过去的交通状况的确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甚至一些外省人提到山西,只有“煤炭”“醋”的概念,对山西的相应旅游资源了解得并不多。我省的文化软实力要想得到切实的提升,需要有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

2021年6月2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大力培育,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推动构建“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网络。这条线路将助力一路通看山西好景,打造山西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从全省的旅游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太原——晋中旅游发展情况较好,而同样有很高游览价值的黄河、长城、太行等板块的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短板,且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故而在此情况下,省政府自2018年开始规划了三大板块线路,分别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以太原——晋中为基础,加上这三大板块,构建“1核1环7射”内联外环的总体路网结构,此项工程预计将在2025年竣工。

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线网方案由3条旅游公路主线、389条旅游公路支线、361条旅游公路连接线构成,共计13024公里。有效连接213个A级及以上旅游区,覆盖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

所谓“1核”就是:以太原——晋中旅游环线为核心。该环线全部由已建成高速公路组成,未来着重在突出晋商大院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支线,增加服务性设施,添加人性化设计,从而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需求。而“1环”指的是:由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主线组成黄河—长城—太行环线。其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覆盖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主线主要贯穿4市黄河沿岸,串联60多个景区景点;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覆盖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主线贯穿3市内外长城沿线串联100多个景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覆盖晋城市、长治市、晋中市、阳泉市及忻州市,主线贯穿5市太行山片区,串联90多个景区景点。黄河-长城-太行环线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重点建设环线,覆盖了山西除太原以外的10个地级市,可有效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通道,连接通道内重要旅游资源。“7射”主要指内外旅游联络线,由连接“1核”“1环”的7条已建成高速公路组成。线路覆盖山西省全域,实现内外环线有效联通,内通外联,助力山西省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为促进山西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将山西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从助力山西全境的文旅发展出发,以互通互联、内外联动的方式,构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乡村振兴一盘棋。

要发展也要环保

此项工程将环境友好理念贯穿始终。在《关于印发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原则。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强力度的恢复,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加强沿线生态建设。

建设大型工程难免要大动一番,而这也难免会对地表植被和地形造成破坏,发展和环保难道就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看本次修建旅游公路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的。在以山体为主的修路地段,从设计之初就尽量避免大拆、大填、大挖,防止对山体环境造成破坏,如玉泉山招财洞、狼坡一线天、天龙山三层环形高架桥等;同时,修路地段本身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也不会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注重对其进行生态修复,采取多种手段,治理了多处生态环境不佳的地区。不仅如此,其对公路附近的植被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保护,并利用现有公路资源,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生态破坏问题。同时借助先进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运用各种高科技技术,促进修建的高效、环保。

旅游公路也得是绿色之路。这不仅体现在设计和修建过程中,也体现在其对广大游客和市民倡导这种绿色观念。

2019年4月底,全长136公里的太原西山旅游公路自行车赛道建成通车。这条赛道贯穿南北,犹如一条长长的绿色长廊,将西山地区49处县级以上人文景观和17个城郊森林公园连为一体,并辐射周边100余处观光景点。

这条作为2019年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道的公路,因拥有一段约6公里的彩色路面而成为“网红公路”,引来好评如潮。曾经满目疮痍且无人问津的荒山坡披上了翠装,并展现出姿容。据统计,比赛期间共有75万人次到访此路。如今,每逢周末,有数万名市民游客在此休闲健身。事实上,这条赛道带动了市民们低碳出行的热情,同时也倡导游客市民选择健康环保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要发展也要环保,这样科学的发展理念建造出来的旅游公路才是人民所需要的,才能够真正惠及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福至千秋万代。

乡村振兴不能少

在建设的过程中,山西省优先建设对乡村振兴、惠及民生有直接影响的项目。发展就是为了给人民更好的生活,乡村振兴自然必不能少。

在这过程中,晋城市城区钟家庄洞头村的致富路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洞头村位于晋城东南半山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村子里的村民也并不多。其距离市区6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打造成“晋城市的后花园”。虽然从2009年就开始筹建生态旅游,但是因地下资源少,没有相应企业愿意入驻。再加上道路狭窄,洞头村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只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

在此情况下,显然建设一条内连外通的旅游公路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能通车的洞头村旅游公路仅用3个月就建成了。这使得社会上有企业愿意与洞头村“牵手”了,使得沿线群众可以从事旅游服务业以及相关工艺品的制作。这整体上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让当地群众的钱包渐渐鼓了起来,也为晋城市区的人们提供了一座随时可以逛逛的“后花园”,切实提高了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

截至2020年6月份,洞头村已接待游客1.8万多名,村里8家农家乐以及小吃店等的营业总额超过11.8万元,人数比2019年公路未建成时同期增长了40%。随着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态环境被修复得越来越好,来洞头村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年接待游客达6.5万人次,村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可喜的是,洞头村在2021年入选了山西省首批14家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这其中旅游公路的建成功不可没,其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添砖添瓦,为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体来看各县各村在具体开发过程中,依据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市场开发潜力,实行一县一策,因地制宜,并按照轻重缓急安排项目建设,合理科学地规划建设。在该旅游公路建设的时候,始终将为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放在重要的位置。

让三晋大地的文明文化再次发出夺目的光彩,让山西的历史遗产走向现代并福泽三晋儿女,让我省的资源生态得到修复,这将是一条众望所归的路!到2025年我省将基本建成贯通山西全域的旅游公路网络,形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体系。这个体系将助力经济转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生态环境。

大力促进一路通看山西好景将是一览三晋好风光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山西的秀丽美景一并勾连起来了;是高瞻远瞩的一盘棋部署,也是环境友好、惠及民生的心愿线,也必将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洞头长城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洞头:三无村变身“桃花源”
守护长城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意外”的插曲撞击出数学思维“火花”
洞头近海养殖水域沉积物碳含量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