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吕梁有座白龙山

2021-09-10文化产业杂志申树

文化产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岚县白龙石碑

《文化产业》杂志 申树

我曾苦苦思索游记与历史的关系,有一天突然就懂了,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从那些古迹上看见历史。写成游记,既是在记录过去也就是历史,也是在记录今天之今天,明天之昨天。今天是2021年6月27日,带着对白龙山神的敬意与好奇,在傍晚六点半我出发到白龙山一览究竟。

昨日方知白龙山是岚县人求姻缘、求学业的一个好去处。我猜想,每一个村庄或县城都有一个人们祈求保佑之地,因为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子女的祈愿,这些庙宇逐渐变得神圣起来。“那个地方真的很灵验吗?咱们明天就去吧,先去白龙山求个姻缘……”在听到白龙山十分灵验的时候,我如是说。虽说是带着调侃的心思去的。

中午我从《岚县民间故事》中看到了一则故事——《白龙山的传说》,说的是白龙山的白龙神与白龙娘娘的起源。据说白龙山在岚县县志上原名“大万山”,在岚静和静乐县二县交界处有一处村庄叫泊水,村庄里有一韩姓姑娘,与哥哥母亲种田度日。她温柔美丽,心灵手巧。某日,姑娘去河边浣衣,遇见一位骑白马的白衣男子,男子向她表明心意。久而久之,二人互生情愫,相谈甚欢。好景不长,消息传到姑娘的哥哥与母亲耳中,哥哥生气地训斥妹妹并把韩姓姑娘关在家中命令其不得乱跑,韩姓姑娘思郎心切,借机逃到河边上,二人互诉衷肠。不料哥哥种地回家看不到人,急匆匆带鞭寻妹妹,逼迫得韩姓姑娘与白衣男子骑上白马奔逃。你逃我追,路过一大青石,白马一跃而上,风声作响,哥哥终没能追上。他最后爬过大青石,顺着马蹄痕追去,却只见妹妹与白衣男子在炕上相谈甚欢。他心生愤怒,却被白衣男子点为石像,后人才知白衣男子与韩姓姑娘便是白龙爷爷与白龙娘娘。

我以为,所谓传说故事都是有因可循的,起源或许只是为了传播某一件事或提升某地的知名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传说故事会让一个地方变得生动起来,让一座山变得与众不同,大约这就是人文景观的味道。白龙山的传说就是这样让白龙山看起来多了一些朦胧,仿佛蒙了一层神秘面纱。

此行起意于昨夜,具体缘由我已写明,本计划今上午10点30分出发,无奈天气炎热,为避免中暑,一行人直至傍晚18点30分左右才缓缓出行。我们先是驱车至白龙山底,车程途中看到了岚县的天蓝蓝、云白白、夕阳正好,看到了岚县的风土人情和玉米地高,满眼都是绿油油,我激动得拍照记录,只担心某个好风景在倏然之间就消失不见了。

到了白龙山底,便看到了一些庙宇隐约于其上,毕竟是来“求姻缘”的,故而也算是急切切地便要往上攀登。昨夜友人曾与我说到她之前爬白龙山,下来之后腿疼不已,我只以为是她需要加强锻炼,直到自己也开始登山的时候方觉得她可能不是需要锻炼,主要是这山也怪难爬的。

这些放下不说。刚开始往上爬,先是坡,这坡看着缓,但爬起来怪费劲的,让人直想“之字形”前行,作为天天走路的闲人,我还算是腿部力量强健,再加上风景实在了不得的好,我便边拍照边上山,倒也觉得趣味横生。忽想起之前一位女性友人说我,虽是不爱说话的性子,但也不会委屈自己非得去说话,反倒更加肆意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种爱谁谁的态度也是有点天下无敌!好吧,最后一句是我自己杜撰的,前面确实是友人说的,不过是我转述的话而已。本着这样的性格和态度,偶尔看看身边叫嚣着累得不行要歇息的友人,一边自顾自地拍照感叹,听“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好不愉快!这边奇山怪石嶙峋,那边迎客松向人招手,再听着水流潺潺,看着云朵漫天,甚是愉悦!

终于走着走着走到了有台阶的地方,或许,不是终于,而是新的旅程要开始了。“功德门”三个金色大字在拱门上挺立,像是在告诉人们:真正的旅途开始了哟!路上风景真正好,尤其是越往高处爬便越觉得吕梁山脉上方的云朵和霞光空旷又美丽,怎一个“美不胜收”!再往上走,便真真切切地靠近庙宇了。在一个台阶的岔路口,我们靠右走了几步,上去看到一个龙口在吐水,汩汩细流,怪石林立于旁,倒也算得上一处好风景了!从这处水流离开之后,我们又穿过铁索到了左边的石阶上,继续向前行。趁着他们歇息的时间,我突然间发现,这条上山的路只有右手边有红灯笼,左手边则没有,大约这灯也是为了指路,至于为何只有一边有就不得知了。我看了很多次云,往高处走一截便看一次,每一次都好像有所不同,相同的是都很美。终于走到那看到了主庙宇的地方,我以为迎面看到的庙宇就是白龙神庙,可劲儿激动地往上爬,爬上来看到二层小楼亭亭玉立,“逸仙阁”三个大字跃然其匾首。我才晓得原来上来之后要左转,往左手边再爬一出溜很陡的台阶才是我们要到的“白龙胜境”。在这个拐弯处,我得知在回头望处、青山掩映之间,有一个“寿”字大大地写在巨石上面,据查其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寿”字,是书法名家赵朴初所写,高15.5米,宽8.8米。从远处看,这个石刻“寿”字与迎客松一般,像是在为白龙神迎来送往一般。

终于,踏着轻松的步伐,我们走进了“白龙胜境”,走进去,回望大门,这门修得亦是高大巍峨,牌匾题字别有韵味。在往前走的路上,分布着一些展板,展示着岚县这座县城的一些文化,诸如“北魏秀荣古城”“岚县面塑”“晋北鼓吹”“岚城供会”“宋城遗址”等。在此处,看着这些展板,我突然就想起昨夜吃的“圪坨汤”,竟与展板上的模样别无二致,看着“莜面栲栳栳”之类,喉咙忍不住吞咽口水。据说岚县有一片很大很大的土豆花地,是供人们观看游玩的。这让我联想到“油菜花田”,都是长花的粮食蔬菜,这可真是个发展风景文化的好想法哩!在此处逗留了许久后,我们一行人便继续向前走,这接下来便是“红绸遍布”,其拥挤于栏杆上的场景了,拥挤到看不出栏杆究竟是什么样子,只让人注意到满眼的红,红了路两旁……

终于到了可以“朝拜神仙,求姻缘”的处所,乍一看到大门,我就被门口柱子上缠绕的白龙吸引了,双龙缠绕,龙头在最高处对视,红舌显得格外醒目。顶上则是两只小黄龙作“双龙戏珠”状,别有生气。终于到了此处,我偷偷地问好友: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上香吗?她回答我说:你不是来求姻缘的吗?我继续悄声地说:“可是我不会啊。”她说:“你就上香,心里想着你所求就是。”被分了三炷香,我们学着大人模样在香案前拜了三拜,把香插入香炉中。接着一位大叔拿来了两个坐垫,趁着这个功夫,我偷偷告知好友:“刚刚忘记想着我的事儿了。”她说:“一会儿想也不迟。”于是我们跪拜在香案前,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祈祷完毕后,我学着她的样子磕了三个头,当时只觉头发翻飞,也不晓得神灵愿意收否。

待一行人拜完神灵,我们忍不住朝空旷处望去,此时已是傍晚,远处的云层与山川交织,可怜我只会说一句“好美啊”,不然,我愿意用尽天下所有的文字来形容它,犹如我第一次描写天空,并将它记在心底。他们说从台子往下,看到的那座房子是戏台,是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为白龙神过节所设,每年还请人来唱戏。我突然想到:会唱什么戏呢?不会是上党梆子……

看完这些,我们去传说中的“白龙神池”洗手,是从大殿旁边小径穿过去,走到大殿后面,便是神池。我们提着茶壶倒水洗手,像是在举行一种“净手”仪式。在这过程中我了解到,神池实际上是一口井水,不过自然能被称作“白龙神池”是有缘由的,据说这口井从未干涸过,井水甘甜,总是保持在同一水位线上,怎么用都如此。

事实上我先想到的是地理中学过的地下水,只是毕竟在此处有所求,便没再肆意张狂地往下想。我们继续绕着大殿后面走,便走到了林立着许多石碑的地方,乍一看,这些石碑就像是一些石头做成了石碑的模样放在那儿。仔细一看,石碑上果然是有字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石碑上的字逐渐被风化至磨灭了。这些石头其实也没法记录下曾经发生在此处的全部故事,只是,总归能起到管中窥豹之用。在这些石碑下面有一块看起来比较新的石碑,上面记载了《白龙山记》,文笔优美,记录准确,故摘录部分如下:

大万亘古 合沓云齐 北倚芦芽 南延吕梁 西带黄河东望晋阳 经历代沧桑,卷世事风云 占岚阳鳌头,领八景之首 其势之峻,青嶂崚嶒有攀爬之险,碧岭嶙峋具逾越之虞 其形之奇,虎伏龙门显威仪之尊,翠虹贯月举群光之冠……白龙山耳,成自有来。秦籍李公,亲民抗上,谪于岚州。时年大旱,率众遍见水源,数日寻至斯山,岩下泽迹隐现,撬石掘地七尺,水泻穿岩越石,翻滚势若白龙。白龙山,由此而来。圣水井,随尔成名……

之后等待下山之时,守山人送给我和朋友俩油桃和一些饼干,吃着油桃的我们感觉分外幸福;再之后进大殿行了跪拜之礼,正式祈求白龙神帮我达成所愿,此次祭拜自我感觉格式对了。祭拜完后由于夜色渐渐降临,我们便往外走,又从“逸仙阁”上去,看了一番白龙书院。路过白龙书院的路可以带我们到达“寿”字石刻,可时间已晚,又担心下雨,故而便往下走了,拾级而下,只觉腿软。

终于坐上回家的车,途中有幸穿过一片松林看到了一片水域,水声哗啦响起在耳边,令人心旷神怡。虽然有点蚊子,这片水域分外好看,且是从白龙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我发现自己格外爱听水声。夜幕降临,我们驱车而返。路上我在筹谋着把白龙山记录下来,也依然忍不住看看窗外的好风景,终于夜色将风景也挡住了,疲惫把人送入梦乡……

猜你喜欢

岚县白龙石碑
岚县“土豆宴”迈上品牌化发展快车道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岚县第五届“土豆花开了”旅游文化月启动
Looking back at the Millennium- Temple of the Reclining Buddha (below)
变色龙
变色龙
想起那座石碑
在岚县,土豆不仅仅可以吃……
千与千寻
罗塞塔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