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021-09-10陈晓霞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念奴娇怀古赤壁赋

陈晓霞

进入高中,学生会接触到更多的古诗文,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比较吃力。對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这些古诗文。笔者认为,开展比较阅读活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将两篇古诗文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一、引导学生比较作品中的意象

意象存在于意境之中,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意境就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则是构成这一建筑的砖石。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需对“意象”这一名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为他们讲解一下什么是“意象”,让他们了解“意象”的含义、类别和作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他们找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其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虽然《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体裁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词,《赤壁赋》是赋,但是它们都是苏轼的作品,都以“赤壁”为题材,都描写了赤壁风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其中的意象,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在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创作时间间隔比较短,创作背景相似(都是苏轼在被贬黄州后所作),都描写了赤壁的风光。但是,作品中的意象却完全不同。在《赤壁赋》中,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了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描写了江上的清风、江面的波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展现的是静态的赤壁风光。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写的却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给人一种苍凉磅礴之感,展现的是动态的赤壁风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的意象完全不同,这与什么有关呢?”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最终会发现:《赤壁赋》中的赤壁风光沉静且柔美,正如作者当时的心境(闲适且洒脱);《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高低错落,正如作者当时的情绪(起伏不定)。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二、引导学生比较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除了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中的意象,还要比较其中的情感。作品中的意象不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通常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诵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大意,之后再进行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阕主要描写了赤壁风光,下阕则提到了英雄人物周瑜;《赤壁赋》的第一段主要描写了赤壁风光,后面的段落则提到了英雄人物曹操。可见,作者并不是单纯地想要描绘赤壁的美好景色,而是想为下文作铺垫,以此来借景抒情。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引出这些历史人物呢?为什么要分别提到周瑜和曹操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仔细比较,体会其中的不同情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则在教室内巡视,适时地对他们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给他们这样一些小提示:

曹操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英雄人物,他曾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削平袁尚、袁谭等势力….

周瑜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将领,力主抗曹,后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后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

在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者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其实是想将他的人生境遇和自己的人生境遇进行对比,表达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在《赤壁赋》中,“客”提到曹操这一英雄人物,认为连曹操这样的英雄都只能显赫一时,更何况是自己呢?他感叹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能长流不息。苏轼却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展现出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总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同一作者、同一主题或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培养其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念奴娇怀古赤壁赋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念奴娇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