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凝胶特性及老化的影响

2021-09-09张美莉

中国食品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葡聚糖燕麦网络结构

张 晶,张美莉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8)

燕麦淀粉位于燕麦籽粒的胚乳中,被β-葡聚糖和含蛋白质的麸皮包围,燕麦淀粉与β-葡聚糖的相互作用是燕麦面团形成的前提[1]。燕麦淀粉含量约为50%~65%,颗粒较小,比其它淀粉更易糊化[2-3]。淀粉的性质直接影响淀粉原料食品的品质、加工性能、保鲜期以及淀粉的商业应用价值[4-5]。原淀粉存在不溶于冷水、易老化、抗剪切能力差等缺点,直接影响淀粉的加工应用[6]。淀粉的老化会影响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货架期,一般通过添加乳化剂、食品胶、糖类等抑制淀粉的老化[7]。采用复配的方法,可以克服原淀粉本身的缺点,并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和应用范围。加工性能与凝胶特性、流变特性、老化特性等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复配体系的这些特性极为重要。

燕麦β-葡聚糖是由β-D-吡喃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种线性无支链、水溶性非淀粉类黏多糖,含量约为3%~9%,具有增稠、胶凝等加工特性,以及降血脂、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此外,β-葡聚糖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没有营养功能,因此没有热量[8-10]。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淀粉与胶体复配的相关研究,如Banchathanakij 等[11]研究发现,β-葡聚糖的添加导致大米淀粉在4 ℃下储存后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终止温度和老化焓值显著降低,回生度增加。李渊等[12]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大麦β-葡聚糖对小麦淀粉糊化性质和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β-葡聚糖的添加使得小麦粉糊化过程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回生值有所降低。张丹丹等[13]研究发现皂荚糖胶的加入使玉米淀粉凝胶更加柔软,硬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淀粉的短期老化。Yang 等[14]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低场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亚麻籽胶对玉米淀粉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的添加使淀粉的老化焓值降低,抑制老化的效果明显。糖类对淀粉性质的影响与糖的类型、来源等密切相关。还有很多学者研究了黄原胶、魔芋葡甘聚糖、亚麻籽胶、葡萄糖、蔗糖、壳聚糖、海藻糖等的添加对大米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理化性质、糊化、老化及流变特性等的影响[15-16]。

利用β-葡聚糖与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淀粉组织结构,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抑制淀粉的老化,对燕麦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燕麦淀粉为原料,探讨不同β-葡聚糖添加量对燕麦淀粉微观结构、质构特性、热特性、流变学特性及老化的影响,为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燕麦籽粒,北京西贝餐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燕麦淀粉,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粮油及植物蛋白加工研究室自制(淀粉90.85%,蛋白质0.18%,脂肪0.98%,灰分0.96%);β-葡聚糖,广州诺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RS6000 哈克流变仪,美国赛默飞公司;TM4000 电子扫描显微镜,日本株式会社;TA-XT2i 质构仪,英国SMS 公司;Discovery 25 差示扫描量热仪,美国TA 仪器公司;FDVE 淀粉糊化粘度测量仪,上海尼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BT-2002 激光粒度分析仪,丹东百特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配制 β-葡聚糖按0%,5%,10%,15%,20%的量(以淀粉质量计)与燕麦淀粉混合,并参照Banchathanakij等[11]的方法,配制成15 g/100 mL 的混合液:将一定量的β-葡聚糖加入蒸馏水中,搅拌15 min 后于80 ℃加热10 min,快速冷却至室温,将燕麦淀粉加入β-葡聚糖溶液中,室温搅拌15 min,避免结块,真空冷冻干燥后备用。

1.3.2 颗粒结构的观察 将复配体系配制成质量浓度为8 g/100 mL 的悬浮液,搅拌均匀后沸水浴加热糊化20 min,糊化后的样品在培养基均匀涂膜,冷冻干燥;冷冻干燥后的样品粘于导电胶上,镀金后,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加速电压为15 kV。

1.3.3 粒度分布的测定 参照Yang 等[9]的方法,测定复配体系颗粒粒度范围,平行3 次,结果取平均值。淀粉颗粒折射率:1.53,分散剂折射率:1.33。

1.3.4 红外光谱扫描 为了消除水分子对吸收峰的干扰,将样品和溴化钾粉末置于105 ℃烘干3~4 h。准确称取1.5 mg 样品及150 mg 溴化钾粉末,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压片并抽真空,将样品薄片放入样品架上扫描,扫描波数为400~4 000 cm-1,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64 次,绘制红外光谱图。

1.3.5 凝胶质构特性的测定 参照张晶等[17]的方法,测定复配体系凝胶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和回复性,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 次。

1.3.6 糊化特性的测定 利用快速粘度测定仪测定复配体系的糊化特性,测定参数包括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 次。

1.3.7 热特性的测定 称取3.0 mg 样品置于铝质坩埚内,加入9 μL 去离子水,密封压盖。空铝质坩埚为对照,扫描温度从40 ℃到200 ℃,温度上升速率为10 ℃/min。

1.3.8 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参照张晶等[17]的方法,采用振荡模式测定复配体系凝胶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随频率的变化,频率扫描范围为1~10 Hz;采用稳态模式测定淀粉凝胶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从0 s-1增到300 s-1,再从300 s-1降到0 s-1过程中的变化。

1.3.9 老化焓的测定 将燕麦淀粉、β-葡聚糖添加量为10%的复配体系配成质量分数为30%的悬浮液,在沸水中糊化30 min,将糊化后的样品分别放在4 ℃和25 ℃贮藏,分别在第0,1,3,5,7,14,21,35 天取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样品的老化焓。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Excel 对数据进行整理,Origin 2017 软件作图,SPSS 20.0 进行ANOVA 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颗粒结构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燕麦淀粉糊化后凝胶体系结构松散,分布不均匀、不连续,存在大量的孔洞和凹陷(图1a);加入β-葡聚糖后,体系孔洞数量减少,形成均匀、光滑、连续的结构。据报道,孔洞表征冻干前凝胶结构中水的位置,β-葡聚糖与淀粉竞争水分,导致浸入淀粉颗粒内部的水分变少,孔洞数量减少[18]。随着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多,网络骨架结构数量增多,可以明显的看到致密的、类蜂窝状结构及相互交联的网络结构(图1c~e),说明β-葡聚糖填充在燕麦淀粉之间,与淀粉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体系稳定性提高。当β-葡聚糖添加量为10%时,复配体系网络结构孔壁较厚,表明缠结力最强;当添加量为15%和20%时,孔壁变薄,这是由于添加量增大,淀粉相对含量降低,导致网络结构疏散。微观结构的显著变化必然会导致复配体系凝胶特性的变化,下文进一步对复配体系凝胶特性的变化进行描述。

图1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SEM 图Fig.1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2.2 β-葡聚糖的添加对燕麦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

添加不同含量β-葡聚糖后,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见表1,图2为复配体系粒度体积分数分布图。

从图2和表1中可以看出,燕麦淀粉颗粒体积平均粒径为10.35 μm,粒径范围为1.46~26.68 μm,粒径小于9.75 μm 的颗粒占总颗粒的50%,其颗粒体积分布图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 μm 附近。随着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复配体系颗粒粒径减小,体积分布图向左移动,峰型变窄。添加量5%和10%之间的粒径分布无差异,说明β-葡聚糖刚性较大,在混合过程中容易破裂。此外,β-葡聚糖易溶于水,添加量越多,淀粉浓度相对越小,复配体系粒径越小。汪磊[10]报道称随着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平均粒径减小,但差异性不显著,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表1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粒径分布Table 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图2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颗粒粒径体积分布图Fig.2 Particle size and volume distribution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2.3 β-葡聚糖的添加对燕麦淀粉红外光谱的影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常用于分析分子结构的短程有序性,对分子链构象及双螺旋结构的改变十分敏感[19]。红外光谱图中,波数1 045 cm-1附近的吸收峰与淀粉的结晶结构有关,1 022 cm-1附近的吸收峰与非结晶结构有关,因此1 045 cm-1与1 022 cm-1的吸收峰峰值强度的比值R1045/1022可用于表征样品的短程有序结构;R955/1022值可以反映淀粉颗粒内部双螺旋结构的变化[20-21]。复配体系红外光谱图经归一化处理后见图3。

图3 复配体系红外光谱图Fig.3 Infrared spectrum of mixtures

复配体系与燕麦淀粉相比,没有形成新的特征峰,说明添加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并未形成新的基团,主要还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凝胶网络结构[22]。复配体系在3 700~3 100 cm-1处形成一个宽峰,是大分子物质间典型的羟基缔合峰。添加β-葡聚糖后,波谱带3 415 cm-1处的O-H 拉伸峰变宽,说明淀粉和β-葡聚糖间存在着氢键相互作用。

表2为复配体系R1045/1022与R955/1022值。从表中可以看出,当β-葡聚糖添加量为10%时,R1045/1022与R955/1022值较高,有序程度和双螺旋结构增多,推测此时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晶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表2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R1045/1022 与R955/1022 值Table 2 R1045/1022 and R955/1022 value of oat starch/β-glucan mixtures

2.4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淀粉凝胶的质构特性不仅与食品的口感、质地密切相关,凝胶在贮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还与淀粉的老化程度相关。添加不同含量β-葡聚糖后,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凝胶质构参数测定结果见表3。

表3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凝胶质构参数Table 3 Gel texture parameters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从表3中可以看出,β-葡聚糖添加后,复配体系凝胶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显著降低,弹性、回复性增加,但不同添加量之间回复性差异不显著。凝胶的硬度是淀粉回生的直接结果,这与淀粉分子的重结晶有关,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分子间重排程度越高,硬度越大[23]。β-葡聚糖的添加阻碍了直链淀粉分子聚集重排,削弱了直链淀粉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复配体系凝胶质地更为柔软。此外,部分淀粉被β-葡聚糖取代,混合体系内淀粉总量降低,淀粉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凝胶硬度降低[24-25]。弹性与淀粉凝胶样品网状结构有关,弹性越大,说明网络结构越强。添加β-葡聚糖后,大分子物质同时在溶液中展开,形成相互交织的三维网络结构,结合SEM 结果,β-葡聚糖的添加使得复配体系网络结构增强,弹性值增加。

2.5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复配体系糊化曲线整体下移,且β-葡聚糖添加量越高,曲线下移位置越低。与燕麦淀粉相比,添加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生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升高。回生值反映糊化后分子重新结晶的程度,主要与直链淀粉的重结晶相关,回生值越大,越易老化。回生值的降低说明β-葡聚糖抑制了淀粉的老化;自由水含量的减少导致糊化温度升高,峰值时间延长[26]。崩解值越小,抗剪切性越强,峰值时间越长,越不容易糊化。崩解值显著降低,说明β-葡聚糖提高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这与SEM 图中β-葡聚糖与淀粉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增强了体系的稳定性一致。

图4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糊化曲线Fig.4 Pasting curves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表4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糊化参数Table 4 Pasting parameters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2.6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热特性的影响

差示扫描量热仪可以得到样品在加热糊化过程中的温度参数。糊化焓反映在淀粉糊化过程中,破坏双螺旋结构所需要的能量。添加不同含量β-葡聚糖后,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热力学变化规律见图5,表5为热特性参数。

图5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热力学曲线Fig.5 DSC spectra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复配体系糊化焓呈升高趋势,表明添加β-葡聚糖后,形成了结构稳定的网络结构,降低了淀粉链的流动性。β-葡聚糖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使得体系内自由水含量减少,影响淀粉的膨胀,抑制了淀粉的糊化,体系稳定性增高,最终导致糊化温度升高[27],这与前文糊化特性结果研究一致。黄泽华[28]研究发现,随着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增加,面团峰值温度增加。李妍等[18]的研究显示,玉米淀粉/玉木耳多糖体系的热焓值随玉木耳多糖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而峰值温度显著升高。这些差异的产生与胶体的种类、结构、空间构象等有关。

表5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热力学参数Table 5 Thermal parameters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2.7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动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动态流变学可以判断样品以黏性还是弹性为主。储能模量(G')为应力能量在试验中暂时储存,以后可以恢复的弹性性质;损耗模量(G'')为初始流动所需能量,是不可逆损耗。tan δ 为G'' 与G'的比值,比值越大,表明体系的黏性越大;比值越小,体系中的弹性成分就越多[26]。添加不同含量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及tan δ 随频率变化见图6。

由图6可知,复配体系的G'与G''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增大,G'值大于G'',二者曲线不重合,即所有样品以弹性性质为主。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加,tan δ 呈上升趋势,且tan δ 值小于1,说明复配体系表现出典型的弱凝胶动态流变学特性[29]。

图6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及tan δ 随频率的变化曲线Fig.6 Change curves of storage modulus,loss modulus and tan δ with frequency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当β-葡聚糖的添加量为15%~20%时,复配体系的G' 与G'' 均低于燕麦淀粉,tan δ 升高,说明15%~20%的β-葡聚糖添加量降低淀粉糊的黏弹性,且显示出更高的黏性流体性质,即相比于燕麦淀粉,复配体系糊化后更趋于流体性质。高浓度非淀粉多糖的添加与淀粉竞争水分,导致淀粉糊化的自由水分减少,淀粉颗粒无定形区域水合作用减弱,加热后分子链不能充分伸展,复配体系黏弹性降低[18]。当β-葡聚糖的添加量为5%~10%时,复配体系的G' 与G'' 略高于燕麦淀粉,tan δ 降低,说明β-葡聚糖的添加使淀粉糊黏性和弹性增强,且复配体系显示出更高的弹性流体性质。β-葡聚糖与淀粉及水分子通过氢键聚集,体系结构内部分子段间的缠结点增多,网络结构增强,形成了更强的三维网状结构,这与前文研究结果相符。不同添加量的复配体系与燕麦淀粉动态流变学特性差异不显著,因此添加10% β-葡聚糖的复配体系固体性质表现最明显。

2.8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静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静态流变学反映样品结构随剪切速率变化的规律。添加不同含量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黏度、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见图7。

从图7a 可以看出,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复配体系黏度快速下降。当剪切速率逐渐增加到100 s-1时,体系黏度趋于稳定,存在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为时间依赖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复配体系经充分糊化后,体系间分子链互相缠绕,阻碍了分子的运动,流动阻力较大。在外部剪切力作用下,内部结构被破坏,氢键断裂,流动阻力降低,从而引起黏度下降;当剪切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体系间分子来不及取向或者已经充分取向,其黏度保持不变[16,30]。当β-葡聚糖的添加量为5%和10%时,复配体系的黏度略高于燕麦淀粉,剪切变稀现象更明显,但差异不显著;当β-葡聚糖的添加量为15%和20%时,复配体系的黏度低于燕麦淀粉,验证了动态流变学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图7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静态流变曲线Fig.7 Static rheological curves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复配体系剪切应力也增加,随后趋于平缓(图7b)。凝胶体系中大分子链以非共价氢键互相缠绕,剪切初期,破坏凝胶体系的结构需要的剪切应力较大,随后越来越多的分子转为定向流动,分子链由于缠结点的减少被拉直,导致剪切应力趋于平缓[18]。触变性是重要的流变学特性之一,体系在剪切力的作用下,黏性变化的曲线构成一个闭合的触变环,触变环面积大小可以表示淀粉糊网络结构被破坏所需要的能量,如果体系黏性维持较好,触变环的面积相对较小[31]。从图7b 可以看出,当剪切速率在0~300 s-1之间先增加再下降时,复配体系的触变曲线均出现顺时针滞后环,说明复配体系属于触变体系。与燕麦淀粉相比,当β-葡聚糖添加量为5%和10%时,触变环面积与燕麦淀粉无差异;当β-葡聚糖添加量为15%和20%时,触变环面积减小,说明β-葡聚糖可增强复配体系网络结构,有助于提高体系的剪切稳定性。

幂次定律方程τ=K·γn常用于拟合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曲线,流变方程拟合参数见表6。其中τ 为剪切应力;γ 为剪切速率;K 为黏稠系数,值越大增稠能力越强;n 为流动性特征指数,值越小偏离牛顿型越远,越容易剪切变稀,假塑性越大[17]。

表6 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流变方程拟合参数Table 6 Fitting parameters for rheological equations for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从表5中可以看出,R2越高,说明拟合方程精密度越高;流体指数;n 值小于1,复配体系表现为剪切时间依赖现象,为假塑性流体。随着β-葡聚糖的增加,稠度系数K 先增大后减小,5%~10%的β-葡聚糖添加量使淀粉糊变黏稠,说明复配体系分子链在糊化过程中充分伸展,分子链缠绕程度加大,增稠效果好;当添加量为15%和20%时,稠度系数减小,说明高浓度β-葡聚糖的加入与淀粉竞争水分,淀粉颗粒水合作用减弱,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淀粉凝胶的流动性,与前文研究结果一致。

2.9 β-葡聚糖对燕麦淀粉老化的影响

老化过程中,会发生相转变和热转变,晶体的熔化温度、吸热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等都可以通过DSC 检测。根据SEM、FTIR 及流变学特性研究结果,选取β-葡聚糖添加量10%研究β-葡聚糖添加对燕麦淀粉老化的影响。

从图8中可以看出,贮藏期间样品DSC 曲线差异较大,刚开始吸热峰尖而窄,说明此时结晶均匀稳定,随后吸热峰变宽,表明在重结晶期间淀粉结晶结构不均匀,多重吸热峰的出现可能与重结晶期间水分子的迁移、分布不均匀有关[32-33]。25 ℃贮藏条件下复配体系老化焓低于4 ℃,说明4 ℃贮藏条件下更容易老化,4 ℃贮藏时,淀粉分子会以一次成核的方式形成重结晶,重结晶速率快,老化速率高;25 ℃贮藏时,淀粉分子则是以不断成核的方式缓慢形成重结晶晶体,老化速率较低。杨雪[34]研究发现,20 ℃贮藏条件下的亚麻籽胶/玉米淀粉凝胶老化度显著低于4 ℃,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图8 不同温度贮藏后燕麦淀粉/β-葡聚糖复配体系的DSC 曲线Fig.8 DSC spectra of oat starch and β-glucan mixtures after stor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在4 ℃和25 ℃贮藏期间,10% β-葡聚糖的添加可以降低淀粉在贮藏过程中的老化焓值。25 ℃贮藏5 d 后老化焓值显著降低,说明β-葡聚糖对淀粉长期回生的抑制效果明显。结合糊化特性结果,β-葡聚糖添加后回生值降低,说明β-葡聚糖抑制了淀粉的老化。因此β-葡聚糖抑制燕麦淀粉回生机制可能是:β-葡聚糖与淀粉通过氢键形成更强的网络结构,减缓了淀粉分子聚集重排速度。此外,β-葡聚糖持水能力较高,与淀粉竞争水分,导致体系内自由水含量减少,延缓淀粉分子链的迁移速率,淀粉分子重排受到抑制,有效的抑制淀粉的长期回生[13,35]。

3 结论

1)β-葡聚糖的添加对燕麦淀粉微观结构有显著的影响。β-葡聚糖添加后形成了均匀、致密、相互交联的网络结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复配体系并未形成新的基团,主要是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网络结构的形成,导致复配体系糊化焓值升高。

2)β-葡聚糖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复配体系凝胶的硬度、胶着度和咀嚼度,增加弹性和回复性,改善淀粉食品品质并降低淀粉的回生。

3)添加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升高,复配体系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

4)添加β-葡聚糖后,复配体系仍表现出弱凝胶动态流变学特性。与燕麦淀粉相比,β-葡聚糖添加量为5%~10%的复配体系黏弹性增强,稠度系数增大,剪切变稀现象更明显,其中添加10%β-葡聚糖的复配体系固体性质表现最明显。添加量为15%~20%时,复配体系黏弹性降低,剪切稳定性提高。

5)β-葡聚糖与淀粉通过氢键形成更强的网络结构,干扰贮藏过程中淀粉多聚链自身的结合,抑制燕麦淀粉的长期回生,与4 ℃相比,25 ℃贮藏条件可以延缓老化程度。

β-葡聚糖通过氢键与淀粉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从而影响复配体系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及质构特性,并延缓淀粉的老化,然而对β-葡聚糖延缓淀粉老化的机理还需要从水分子的迁移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便完善β-葡聚糖抑制淀粉老化的机理。此外,大分子多糖与淀粉复配的结构变化还可以利用核磁、质谱等技术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葡聚糖燕麦网络结构
可嚼燕麦,营养打折
燕麦的栽培技术
晋粒康燕麦 守护您的健康
行了,我像所有的他们一样
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知识网络结构维对于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远程创新搜寻的中介作用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复杂网络结构比对算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