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约束路径式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9李金爱莫金妹邓灶清

医学美学美容 2021年16期
关键词:躁动颅脑约束

李金爱,莫金妹,邓灶清

(肇庆市德庆县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600)

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为躁动,对患者的治疗、护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而由于目前尚无对颅脑损伤躁动的干预方式,以镇静药物容易造成依赖,亦可能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害[2]。约束护理为针对此类患者而形成的额护理干预有效的方式,又由于护理人员护理技术不同而效果不同[3]。对于目前,临床常用保护性约束带,但是由于未能结局护理问题,其效果亦受到影响。而护理路径为针对护理措施而进行改良形成的一种" 标准式"的护理手段[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接受保护约束路径式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颅脑损伤后躁动诊断;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家属知情同意可配合护理要求。排除标准:发病前有其他疾病不能进行约束干预;痴呆以及严重失语、失用障碍、精神障碍等无法判定是躁动影响还是精神影响者。将德庆县人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时期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总计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0 例患者,其中30 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对照组,男19 例,女11例,年龄34-71 岁,平均(46.82±4.52)岁,合并基础疾病0-3.0种,平均(0.75±0.15)种。另30 例患者则实施保护约束路径式护理干预为研究组,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3-70 岁,平均(45.37±4.77)岁,合并基础疾病0-3.0 种,平均(0.67±0.14)种。在一般资料相对照,差异(P>0.05)无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约束性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躁动程度,评估后给与约束保护。研究组予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①成立小组:护理专家、外科护士长各2 名,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护理人员8 名。参考相关文献要点,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制定保护性约束路径。②实施:訩评估:选择保护性约束,根据患者躁动程度选择是否约束四肢宽床单当胸带来约束患者,严重躁动者则配合约束手套。訪在非紧急情况下:评估→确认签字→报告医生→准备用物→约束→巡视填写记录。訫急情况:约束→确认签字→通知医生(2h 内补开医嘱)→巡视填写记录。訬30 min 内评估约束效果,每小时巡视,每2h 更换体位,松解约束带,观察有无并发症。設做好交接。f.约束结束:评估→躁动等级降低→报告医生→解除约束→妥善保管约束带→记录观察单→观察→护理记录。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躁动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并统计在干预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几率。躁动评分参照杨伟伟研究中对躁动的评分标准,分值1-8 分,分数越高代表躁动的严重程度越高。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参考自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值分布0-100 分,其中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以n (%)描述计数资料,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s)描述计量资料,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躁动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躁动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P>0.05)无意义。在护理后两组的躁动评分较护理前均可见明显的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躁动评分更低,而在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中则较护理前有着明显的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更高,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躁动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躁动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P例数30 30治疗前5.42±0.67 5.69±0.75 1.470 0.147躁动评分 满意度治疗后1.14±0.32 3.16±1.09 9.739 0.000 t P t 31.573 10.73 0.000 0.000治疗前55.46±7.64 55.79±7.79 0.166 0.869治疗后95.57±2.48 90.16±4.25 6.022 0.000 27.351 21.214 P 0.000 0.006

2.2 两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几率对照

研究组患者仅发生1 例意外拔出胃管,1 例皮肤损伤,而对照组患者在引流管、输液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中均有意外拔管事件发生,且发生1 例坠床和4 例皮肤损伤,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及几率比较[n,(%)]

3 讨论

颅脑损伤为常见的脑外伤后遗症,此类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到影响,较多行为不受到患者本人的控制,其中以躁动为此类患者高发的并发症,研究调查指出[5],其发生率高达50%及以上,也就是说平均每2 位颅脑损伤的患者就可能出现1 位躁动患者。由躁动可能影响到多种不良事件发生如意外坠床、意外拔管、脱管等,对患者的治疗、健康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亦可能引发不良后果[6]。而目前对于此类患者的躁动诱因尚未获得明确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亦缺乏对于躁动的治疗的"金标准"[7]。在护理中,可以采取一定的干预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约束护理,但由于每位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不同,其约束的质量也不同,约束的太松则影响约束效果[8]。临床路径是一种标准的流程管理工具,在医疗活动中实施临床路径,也是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优化医疗资源使用率、降低医疗运营程度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全球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9-10]。而本研究将保护约束护理路径实施于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躁动患者,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躁动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P>0.05)无意义。在护理后两组的躁动评分较护理前均可见明显的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躁动评分更低,而在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比较中则较护理前有着明显的提升,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则更高,差异(P<0.05)有意义。研究组患者仅发生1 例意外拔出胃管,1 例皮肤损伤,而对照组患者在引流管、输液管、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中均有意外拔管事件发生,且发生1 例坠床和4 例皮肤损伤,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意义。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运用保护约束路径式护理干预,可以较为明显的降低患者的躁动,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并有效的减少了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躁动颅脑约束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马和骑师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躁动季节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