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2021-09-08袁丽艳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6期

袁丽艳

摘 要 随着生态环境机构监测垂直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职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分析了县级环境监测站现状及在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人员数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老旧、机构及人员主观意愿不强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加强能力建设、采取灵活的测管协同方式和完善奖励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甘肃省酒泉市

中图分类号:X8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100

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地方环保管理体制的弊端,2018年11月全国推开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2019年3月,甘肃省委办公厅印发了《甘肃省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现有县级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职能调整为执法监测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随县级生态环境局一并上收到市级,支持配合属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同时按照要求做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相关工作。目前未设置环境监测机构的县(市、区),要组建相应的机构,加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妥善解决监测机构改革中监测资质

问题。

随着实施方案的发布,甘肃省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工作开始推进,笔者以酒泉市为例,分析了县级环境监测站现状,及在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3]。

1 酒泉市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酒泉市辖1区2市4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千米,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有6个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前,全市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源监测、执法及应急监测均由甘肃省酒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原酒泉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县级环境监测站主要承担的工作是配合采样。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根据实施方案,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要承担执法监测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由于种种原因,酒泉市各县级环境监测站无法承担起监测任务,执法监测工作主要通过购买服务完成,应急监测则主要依赖于酒泉生态环境监测

中心。

2 县级环境监测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数量不足

人员是一个机构发展的基础,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不足的问题依旧存在,并成为影响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主要原因。酒泉市6个县级环境监测站共有编制人员29人,平均每个监测站5人,再加上县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的情况,实际每个站专职监测人员不足3人,部分站甚至没有,人员力量极其薄弱,正常监测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县级站的人员编制没有变化,但工作任务却有所增加,现有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目前的工作需求。

2.2 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原因有2个方面。1)业务培训不足。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由于不承担实际的监测工作,对于监测业务培训思想上不重视、学习上不用心、培训后又不从事相关的监测工作,最终使得培训效果欠佳。2)监测人员长期不从事监测分析工作,监测能力不断下降,又因为监测能力不足而无法承担监测任务,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监测水平和监测任务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以酒泉市为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前,除了已取得资质的监测站,其他4个站只设站而未开展过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基本不懂监测分析技术,日常与监测相关的工作只是水质采样;而通过资质认定的监测站,由于日常开展监测工作少,技术人员业务技能也较生疏。根据了解,很多县级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读不懂监测方法标准、不会使用监测设备,包括一些便携式的仪器也没有操作使用过。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并不会因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而立刻得到提高。目前,酒泉市的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现有技术能力无法承担执法监测工作。

2.3 基础设施建设及利用问题

1)很多县级站由于不开展监测业务,没有设置实验室。根据调研,酒泉市6个县级环境监测站,4个站未开展过监测工作,没有监测用房或只有两三个房间用于存放监测设备,房间的通风设施、电路、水路不满足实验要求,不具备开展实验分析的条件。2)监测设备利用率低、更新不及时,缺乏应急监测设备。根据对酒泉市各县级环境监测站库存设备的调查,多個县级站都有大量未启用设备,如气相色谱仪、测汞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这些设备基本为2012—2014年购置,由于长期搁置,可能存在仪器开箱后就不能正常使用且无法维修的情况,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还有些县级监测站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而应急监测设备,很多县级监测站只有库存的多参数水质测试仪,根本无法满足应急监测工作的需要。

2.4 地方环保部门对监测站能力建设的意愿不强

多年来,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跟不上、监测工作无法开展,除了硬件上不具备条件,更重要的原因是主管部门的建设意愿不强。监测站建站及维持运行需要充足的人员、设备配置及不断投入的经费支持,而县级生态环境部门由于经费紧张,对加强监测站能力建设、取得资质的意愿不强。根据了解,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监察人员上收导致县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人员减少,对于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来说,县级站的设立只是增加人员编制途径,县级站的监测任务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检测机构完成省时省力,所以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县级站在资质建设方面一直没有进展。

2.5 人员工作的热情不高

在基层环境管理部门,对监测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奖励机制,监测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此外,监测人员都是专业技术岗,工资的提高更多依赖于职称晋升,但县级监测站职称职数分配比例不合理,初级比例大,中、高级比例极少或没有,酒泉市各县级监测站技术人员目前没有一个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人员也不超过3人,基层监测人员职称晋升困难,极大地打击了监测人员钻研监测业务的热情。

3 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对策建议

3.1 整合资源、重点建设

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县级环境监测站与县级生态环境局一并上收到市级,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整合全市县级监测站的人员、设备,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组建跨县区的县级区域站,改变现有“县县建站”的固有化模式和拟建“小而全”的均一化建设模式[1]。以酒泉市为例,酒泉市地广人稀,各县人口及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县人口仅有万人左右,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全局人员也才十几人,现有体制下不可能为县级监测站争取更多的人员编制,县县建站与监测人员短缺的矛盾不可避免,同时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全市范围内整合人员、设备和经费集中建设2~3个区域站,可以有效保障全市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工作开展。

3.2 加强能力建设、取得监测资质

县级环境监测站要承担执法监测,必须取得监测资质,可以从以下3方面入手:1)对监测能力准确定位,资质证书的范围不用求全、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区域内污染源类型确定,并以此为前提配置相应的设备、场所和针对性的人员培训,使最终取得的资质证书与实际监测工作能配套;2)市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对县级站的经费投入,优化实验室环境、配套监测设备、保证人员数量和运行经费,从硬件上提高县级站监测能力;3)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培训要理论与实操并重,切实通过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

3.3 采取灵活的测管协同方式

在现有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环境执法过程中过于明确执法和监测的分工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应采取更灵活的方式以使测管协同真正取得实效。《关于环境监察人员采样资格问题的复函》(环函〔2014〕75号)中规定:通过环境监测机构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采样资格后,环境监察人员可以进行现场采样。因此,可以对环境执法人员进行监测采样培训和考核,使其获得采样上岗证,成为懂监测、会采样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如需要采样时,可由持上岗证的执法人员完成样品采集、保存運输和简单的现场测定项目。样品分析由监测站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以保证执法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应对监测人员进行相关的执法培训,了解新形势下污染源执法对监测的要求,做到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能更好地配合环境执法工作。

3.4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市生态环境局是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主管部门,应积极优化现有绩效考核方式、合理核定监测人员职称职数、开展各种竞赛及争先评优活动,努力提高县级监测站人员薪酬和待遇水平,为监测人员职称评审创造条件,提高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调动监测人员钻研业务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陈传忠,赵岑.关于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187.

[2] 罗斌.垂直管理背景下基层生态环境监测单位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低碳世界,2020,10(9):221-222.

[3] 蒋宝林.县级环境监测站垂直管理后工作思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20,40(1):88-90.

[4] 中央党校”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题课题组.关于“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8(2):22-28.

[5] 王海芹,高世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取向[J].改革,2017(5):15-3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