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

2021-09-07田园翟星杨洋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后疫情时代

田园 翟星 杨洋

摘   要: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健康中国”、“创新中国”都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新的原生动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构建和提升创新创业育人新格局,从教育内容挖掘、导师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出发,探索制定相关提升及实施路径,为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3-0060-03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就业的影响,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如今,全国上下都将稳就业、保民生工作放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医药院校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同样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就业形势,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医学生的就业、创业理念,运用创新创业思维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院校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亟需探索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中医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医热”直接导致报考中药院校的学生不断增加,这就给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带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并为此提供了很多创新创业实践的政策、平台和机会,以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由于中医药院校的专业特点,中医药学生虽具有创新创业的迫切需要,但是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相对淡薄,创新创业精神相对缺乏,不能很好地将创新创业的想法转换为创新创业实践。很多中医药院校学生觉得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却忽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去传承、去挖掘、去守正创新。所以,在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在中医药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自己所学专业内探索、挖掘,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激发自身的创新创业潜质,实现自己作为一名中医药学生的专业价值。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承担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青年怎样,未来中国就怎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引导教育当代大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理想信念放到成长时间轴中,设立一个远景目标,将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中医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当前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问题

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启了在中国大地上创新创业的新潮流。如何提高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是所有中医药院校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不足

中医药院校因其特殊的专业性,学科相对较单一。部分高校从管理者、专业教师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热情。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认同感极强,他们肩负着“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与使命,学业压力大,且未来就业形式固化,在就业选择时受家庭及传统思维影响较大,觉得找一个稳定的事业单位是人生最优选择,所以创新创业的意识淡薄。大部分中医药院校已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同时配置了相关的高校创业孵化园。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还是相对单一。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佳,这就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动力,导致无法提高其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缺乏

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1]。这就需要中医药院校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医学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在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但目前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缺乏。虽有部分高校主动联系社会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但因合作单位自身质量参差不齐、合作的方式不夠深入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不佳,不能很好调动大学生利用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创新与创业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能力不足

只有打好内力+外力的组合拳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创业的原生动力。发散的创新创业思维、完善的创新创业素养和丰富的创新创业经历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从层级上分类又可以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自身核心素质。从现状来看,许多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均为辅导员、行政人员及部分课时量不饱和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专业型、专家型的缺位,导致创新创业的教育中缺少了系统、科学的学科和理论支撑,致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项目简单化、空洞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需要对时代的前沿信息有很强的敏锐性和辨别力,同时要利用专业知识,将时代所需和医学知识相结合,不断尝试提升创新创业的技能。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缺乏,导致运用中医药相关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信心不足、底气不够。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医药院校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