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地方特色课程《神秘的大红袍》慕课建设

2021-09-07郑慕蓉李远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红袍武夷山学习者

郑慕蓉,李远华

(1.武夷学院 茶与食品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大武夷茶产业研究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3.茶叶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慕课,是基于网络的在线开放课程[1]。我国慕课建设主要定位于大学生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兼顾社会学习者,希望依托互联网,让不同地区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在疫情期间,我国网络教育呈井喷态势,慕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者,其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在时代大背景下,武夷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大学,立足于武夷山的茶文化特色,开设了《神秘的大红袍》慕课。大红袍乃中国名茶,位居武夷名丛之首,是武夷茶的优秀代表,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其历史底蕴深厚,知名度高。选择《神秘的大红袍》课程作为武夷学院首批慕课建设内容之一,是因为该课程不仅具有武夷山地方特色,同时也适用于大学生、爱茶人士与当地茶企茶农,能够发挥地方人才培养与茶产业服务的双重价值。

一、《神秘的大红袍》课程内容彰显地方特色

(一)大红袍是武夷山的特色经济作物与文化名片

大红袍的发源地为武夷山市。武夷山市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享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市同时也是中、蒙、俄万里茶道的起点,中国著名的生态旅游茶乡,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茶乡小城。2019年,武夷山全市种茶面积14.8万亩,区域遍及96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83.48%,涉茶人数达12万余人,约占全市人口的50%,共有登记在册茶企4560家[3]。2020年,预计全年干毛茶产量20800吨,产值22.63亿元[4]。武夷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文化业、包装业、物流业、电商业、会展业、广告业、服务业、金融业等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并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问题。“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很好地诠释了武夷山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武夷山自汉唐时期已产茶,并受历代文人高士喜爱与传颂,大儒朱熹、扣冰古佛、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都与武夷茶有着不解之缘。而大红袍是武夷茶中的魁首,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10年“武夷山大红袍”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自2010年起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发布2019年“武夷山大红袍”区域品牌价值评估达31.34亿元。[5]“大红袍”俨然已成为武夷岩茶甚至武夷茶的代名词,它与“武夷山水”一起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与文化缩影。

(二)课程内容融入地方特色与非遗技艺

茶文化是武夷文化的重要组成。武夷岩茶的生长区与武夷山景区高度重合,“岩骨花香漫游道”是游客最喜爱的步行小道;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重要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外界了解武夷山与大红袍的窗口之一;历史名村“下梅”同时也是历史商道“万里茶路”的起点;武夷茶俗“喊山祭茶”也是武夷山独特的民间风俗。因此,在传播武夷茶文化的同时也在宣传武夷山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人文。

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是2006年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大红袍制作技术的传承与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在武夷茶区流行的建盏以及茶百戏,是古代斗茶文化的见证,现今仍是武夷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神秘的大红袍》课程中,我们将这些珍贵的非遗技艺都收录了进来,通过技艺演示、遗址参观、非遗传承人访谈等形式并结合线下的非遗技艺体验,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也彰显了地方文化特性。

表1 《神秘的大红袍》MOOC内容设计Tab.1 Contents of MOOC“Mysterious Dahongpao Tea Culture”

(三)地方文化视角介绍大红袍

大红袍自宋代时就被列为贡茶,以其稀少神秘闻于坊间。关于大红袍的起源传说众多,文人骚客的赞诗不绝,苏轼、蔡襄、辛弃疾、朱熹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武夷山驻足,皆为大红袍留下笔墨。当代,又有毛主席送给尼克松“半壁江山”(即4两母树大红袍)的故事,可见大红袍的分量之重。课程还从政治家、文学家、科研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不同人群的视角对大红袍的认识进行梳理,突出课程特色。

(四)内容充实,助力地方茶产业发展

课程从实用性、有效性出发,内容涉及大红袍的历史文化、种植加工、审评冲泡、营销推广、营养保健等方面,既科学全面,又通俗易学。一方面,本课程对武夷学院学子传承武夷茶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本课程对提升当地茶农、茶叶从业人员的整体茶文化修养也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本课程也将吸引更多茶叶爱好者学习大红袍,对于大红袍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二、《神秘的大红袍》慕课建设与运行现状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神秘的大红袍》慕课是一门公共选修课,面向在校大学生与社会人员。旨在从科学与文化角度介绍中国名茶大红袍,同时拓展茶生活美学、茶营养保健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以满足广大大学生及茶叶爱好者的茶叶知识和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茶文化素养。通过向选课者传播大红袍的历史文化、大红袍的正确辨识方法、大红袍制作的非遗技艺,以及武夷山独特的工夫冲泡法等,让更多人科学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大红袍,帮助提升大红袍的美誉度。

(二)课程建设

1.素材拍摄

为保证本课程的专业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带入感,《神秘的大红袍》慕课中增加了大量实景素材拍摄,如大红袍的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冲泡艺术等。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地方特色文化,课程中融入闽北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茶百戏、建盏等。

2.课程录制

课程录制分为室内讲解录制与室外实景录制。通过调研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受视频播放时长的影响巨大,6~9分钟是大多数学习者注意力的拐点,而慕课的应用实践也表明,每段在线视频最好控制在5~15分钟。[6]在《神秘的大红袍》慕课中,每一小节设置1~2个知识点,重要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对重要的图形、景观、文字等重点显示,教师通过语言进行介绍与辅助讲解。在每一节课程的开篇与结尾,以及章节内容中需重点强调的部分,老师出镜讲解。例如在“大红袍茶艺”一节,对于大红袍的茶艺准备要素则通过图片与文字说明形式进行画面展示,老师话外音讲解,对于茶艺演示时则老师出镜示范与讲解。

3.慕课上传与发布

本课程选择“学银在线”与“中国大学MOOC”两大慕课平台运行,将录制的课程视频,以及准备好的课程资料(大纲、课件、题库、讨论等)上传到慕课平台,在线发布开课通知,学生在线选课。然后按照开课时间与教学计划,每周定时发布学习视频及课程资料。慕课以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为主体,课程视频借助动画、视频、图片、文本等多元形式呈现,每个视频知识点清晰,内容精练,力求在最有限的时间传达精准的学习内容。

(三)慕课运行现状

《神秘的大红袍》慕课自2019年3月上线,现已完成5轮开课,选课人数达2165人。首期选课生以校内学生为主,后期选课人数不断增加,跨校、跨专业选课成为常态,诸多社会爱茶人士也参与了课程学习。该慕课整体运行顺利,选课人数仍在持续增长,课程已初见成效。

表2 《神秘的大红袍》选课学生数统计Tab.2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enrolled in“Mysterious Dahongpao Tea Culture”

1.慕课的教学

对于校内选课生,开设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需要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线教学资源的学习。然后,教师挑选出在线课程中学生兴趣度高、以及不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进行线下教学,最后综合线上线下学习内容,进行线下考试测评。而对于社会学习者,由于不受学分的约束,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权。学习者对于一门课的选择与学习,除了兴趣支撑外,课程的质量与吸引力、有效的管理也十分重要。

在开课调查中显示,60%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学会大红袍的日常选购与品鉴,因此这部分内容也是线下课的重点内容。以“茶树品种王国”一课为例,学生在线学习武夷山茶树品种的常识与不同品种的特征,线下课则参观学校的茶树种质资源圃,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真实感受茶树叶片的颜色深浅、厚薄、边缘锯齿、叶背茸毛等生理性状,加深对茶树品种的认知与理解;“大红袍茶艺”一课中,学生先在线学习大红袍茶艺的基础知识,线下课程则动手冲泡,学习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冲泡一壶茶的快乐。

课程中出现的学习难点或学生反复提问的章节,教师通过开设直播答疑,助力于学生的学习,也促进与学生的亲密关系建立。

图1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Fig.1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MOOC

2.慕课的管理

为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本课程采取学期制与班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教师通过慕课平台的APP进行班级管理,现有使用“学习通”与“慕课堂”。教师在手机上可直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以随时答疑。班级群内,学员可以自由地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发送私信,讨论与交流。老师通过平台电脑端发布学习计划与讨论,可与手机端同步更新,并通过通知或任务栏功能,提醒每一位同学及时学习。

通过后台的数据收集功能,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的视频观看完成率、章节测试的正确率和讨论的参与度,对于部分落课较多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软件中的私信聊天功能,一对一地辅导,了解学生缺课的原因与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三、《神秘的大红袍》慕课建设效果评价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造成学校停课。由于前期的建设,《神秘的大红袍》通过慕课的教学形式,有序完成教学进度,降低了停课带来的影响。

(一)扩大了课程的受众范围

《神秘的大红袍》慕课从课程数据显示,69.1%的学生是跨校、跨区域选课,选课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跨越了传统的地理限制。此外,选课人数也远远超过了传统教室的容量,如果按常规线下课程60人/班,五轮课最多能够容纳300人学习,而《神秘的大红袍》慕课五轮选课达2165人次,受众人数与范围大幅提高,真正实现将优秀的教学资源普惠到大众。

(二)茶知识与大红袍品牌有一定扩散

选课学生的课前问卷调查显示,班级8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中国有六大茶类,70%以上的学生将大红袍误认成红茶而非乌龙茶。班上少数学生有听说过商品大红袍,多数仍停留在六株母树大红袍的认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我国茶叶的常识认知明显提升,通过线上讨论与课堂互动发现,饮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更加深入,对于大红袍的认识更加深刻,班级内愿意购买、饮用与分享大红袍的人群比例有明显上升。

(三)学生学习效果尚有提升空间

慕课主要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知识点,由于老师无法提前预知学习者的背景,内容设计偏固定,课程的难易度不能灵活调整,加之在线课程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导致很多选课学生中途弃课。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第一期选课的学生中,按要求完成全部学习内容的只占12.9%,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仅4%,期末考核成绩合格率仅2%,课程的完成率极低。而同期针对校内学生的混合式教学结课率则超过90%,期末考核合格率达85%,教学效果显著优于纯慕课教学。但混合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班级相比,其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更低,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显得不够牢固,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对于课程的情感关联性更小,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疏远一些。

纯慕课学习没有教师的现场监督,学习轻松自由,但容易造成学习精力不集中。同时线上学习因缺乏教学的仪式感,也就造成学生对慕课的重视度普遍低于传统线下课程,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本课程未来还可以在慕课质量与教学过程、师生情感互动方面进一步探索,以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重点,努力提升慕课的学生参与性与结课率。

四、结语

慕课扩展了现代教学方式,扩大了优秀课程的受众范围,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大学教育资源,慕课教学已成为时代潮流。《神秘的大红袍》慕课开设虽见初步成效,但相比优秀慕课而言,仍存在推广不够,选课人数不足,资源应用不充分。本慕课的建设意义在于广泛应用,只有充分应用才能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与社会人士的茶叶常识,提升大红袍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反过来助推课程建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有限的选课学生中,学生存在自主学习性弱,课程坚持度不够,结课率低等突出情况,而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仪式感、秩序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的亲密性,仍然是慕课无法取代的,未来以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将是本课程的主要探索方向。同时,本课程在慕课建设和维护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资源不够完善、评价体系不够严谨、新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也需要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进一步改进。慕课时代,不仅需要学生学,更需要教师学,教师的学习能力也关系着慕课建设的成败。在大数据时代,只有以工匠精神为榜样,不断学习与改进,千锤百炼课程,才能打造出精品慕课[6]。

猜你喜欢

大红袍武夷山学习者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大红袍
大红袍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韩城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鸡血石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