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解读

2021-09-05吴立臻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16期
关键词:环保产业商业模式

作者简介:吴立臻(1979— ),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环保项目投资和运营管理。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环保理念不断地深入和熟知,人民的诉求自然就对我国发展的道路提出了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了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环保顺势成为了一个“重中之重”的产业。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就必须要在其中渗透战略思维,即站在国家经济发展、环境管理、金融政策、世界环境、环境科技等政策文件、发展形势的角度上思考如何发展环保产业。相较于其他产业,我国的环保产业仍属于朝阳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近年来,在政府积极支持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呈现出提质、快速、创新、集聚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这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环保企业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抓住机会,快速发展。为了环保企业更好地发展,就需要探寻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推进环保企业做大做强。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又分析了现阶段环保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详细研究了环保产业的三个发展阶段,希望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环保企业;环保产业;商业模式

一、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

(一)环保企业商业模式

一般而言,商业模式是指有机融合影响企业运行管理的各项因素,构建完善的、高效率的、具有本企业特色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管理体系,以实现最大化的客户价值与经济效益。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主要是看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当地政府是否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二是在政府的政绩考核中,环保是否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标准是否在不断提高。现阶段环保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在资金、技术、政策文件等方面。

(二)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种类

环保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积极探索适当的商业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现阶段已经发展成熟的部分传统商业模式都存在着诸多或大或小的不足,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OT(建造-运营-移交),即委托方通过特许经营协议将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工作授权给相关的承包商来实施,承包方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向用户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此来有效收回项目成本的同时,获取相应的项目利润,待经营期满后再将项目无偿移交给委托方。一般而言,BOT模式一般广泛运用于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生态环保项目、市政基础项目、污染治理项目等。BT(建设-移交)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变形,通过签署特许协议,委托方将项目的融资与建设工作授权给承包商来实施,在规定的期限内建设完成并移交给委托方,委托方在回购时考虑承包商的利润。这种商业模式一般适用于项目建设规模较大的、政府授权的特许协议项目,实际的投资风险较小,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广泛运用于大型的市政与生态环保项目中。TOT(转让-经营-转让)模式即委托方(政府部门)在一定的期限内将已建成项目的经营权(产权)转让给承包企业,委托其进行经营管理。待期满后承包企业再将项目移交给委托方(政府)。这种商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委托方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环节的经营管理风险,实际的决策与协调效率较高,一般广泛运用于托管运行项目中。传统的商业模式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严重阻碍了环保企业的转型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新型的商业模式——PPP模式、众筹模式及ABS模式应运而生。

二、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困境

(一)行业的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不足

通常而言,在某一产业的发展初期阶段会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协作发展能力不足),随着该产业的逐渐发展与成熟,某些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的企业会利用并购等商业手段实现产业集聚,环保产业的发展与成熟也不例外。在我国诸多环保企业中实际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较少,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环保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大部分生态修复项目的商业模式与回报机制极不完善,前期投入较大、后期回报较少,存在极大的资金缺口,环保产业并未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零散化、碎片化发展特点较为明显,甚至部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与顺应实际的发展形势,严重影响了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整体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二)生态修复类项目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和回报机制

随着時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发展较为成熟,进入到了关键的攻坚时期,大多数环保项目已经具有十分成熟的商业模式与治理模式且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剩余的多为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了,这些项目大多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实际回报率较低等特点,大多数企业都不愿意在这些项目中投入资金,只能由政府部门投资兴建,导致这些项目并未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有效地的施,严重阻碍我国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特别是在环保产业方面的投资更为有限,对环保产业难以实现较为强有力的扶持。

(三)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不足

只有开展综合治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但现阶段的污染治理工作还存在着资源力量分散、行政管理分隔、信息数据冗杂、数据来源多样等诸多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的污染治理工作较为混乱,其次,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在一个行政区划内,大多涉及到两个甚至多个行政区,行政区划之间难以形成高效的合作,这无疑又加大了污染治理工作的难度,污染治理工作的实际效率较低,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是十分必要且十分重要的。

(四)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政府和市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我国的环保产业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范围较大,严重模糊了权力与责任的界限,政府在其中不仅占据主导地位,还是主要的推动参与者,政府和市场的事权界限不明,主要表现在:在环保产业发展中引入特许经营制度是为了以民间资本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减少或避免环保产业的恶意竞争现象。但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污染治理强度的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对本地环保产业的保护较为严重,环保产业市场日趋饱和,全新环保产业市场的开拓难度较大,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不正当竞争甚至恶性竞争行为越来越多,环保产业的实际收益越来越少,“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越来越普遍,逐渐形成恶性循环,环保产业市场亟需进行有效的规范。

(五)环保产业的科技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诸多行业也开始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也不例外。环保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一种,相较于其他传统产业,其对新技术的要求较高。我国大部分环保企业的环保产品种类较为齐全、数量较多,生产配套能力较强,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需求,但我国现阶段环保产业的新增业务市场与综合治理业务开拓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环保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环保技术水平较低,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市场需求,相较于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我国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关键环保产品与技术的发展层次较低,多为中低端领域,难以满足高端领域的市场发展需求。因此,环保产业的信息化与高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环保产业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也就是初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发展核心主要为设备制造产业,政府是其中主要的市场需求主体,掌控具体的服务环节与工程环节,只向供应商采购相关设备,该阶段的商业模式为设备提供。

(二)第二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保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项目承包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了,急需运用一种全新的项目承包模式。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政府的能力有限,已经无法承担越来越多的环保工程,逐渐向市场开放部分工程项目。该阶段的发展核心为工程建设,商业模式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指EPC全功能(设计、采购、实施、管理、服务等功能健全),工程公司承担业主委托的部分或全部项目。大多数的EPC项目都具有投资较高、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实际管理难度较大、业主要求合同总价、项目工期较为固定等特点。环保工程的特点与EPC模式的特点较为吻合,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运用到环保项目中,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EPC总承包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模式,它能实现项目设计、施工、采购、管理等阶段的深度、有机融合,科学合理地衔接各阶段的工作实践,有效实现施工工作的安全性、实用性、技术性之间的统一。

(三)第三阶段

1.PPP模式

PPP模式即公私合营模式,它能在政府项目中吸纳民间社会资本,政府负责环保项目的招标,选择条件最佳的社会企业来负责污染治理项目的建设、管理与运营,不仅能有效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激发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的积极性与热情,还能实现项目参与双方的共赢或多赢。需要注意的是PPP模式并不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修修补补”,而是根据项目实际生命周期设置的一种较为完善的、系统的、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它能有效吸引政府部门、社会资本、非营利机构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到项目工程中,有效体现了各方共赢或多赢的商业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PPP模式的推广和实践存在一些挑战,部分政府部门对PPP模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使得PPP模式的效用得不到最大化的发挥,也并未为PPP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导致实际的融资工作困难重重。针对PPP模式存在的挑战,需要做如下工作:①确保PPP项目及流程的合法合规。实施PPP必须以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效率、实现项目的物有所值为出发点。如果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物有所值”理念的贯彻实施存在一定的问题,项目评价工作并未得到深切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甚至出现各种伪PPP、保底回报、明股实债或拉长版BT等不规范现象,会给项目未来的运作埋下隐患。总之,对于企业来说,“真做PPP”和“做真的PPP”非常重要。一个不合规的项目短期也许不会出问题,但长期必然会出问题。②要和政府建立良好伙伴关系。PPP项目合同的不完备性决定了合同文件很难针对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当项目运营与签约时的预测出现较大的偏差时,项目将难以按照合同字面上的规定进行执行,只能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商沟通解决。因此,为了降低未来就项目沟通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甚至不利后果,企业应有与政府建立真正伙伴关系的意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交流其中的不明白、不清楚之处,探讨相关的最新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并向社会公众保持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公开透明,充分尊重社会与民众对项目实施的知情权,及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助于降低各方对项目的质疑,促进双方长期关系的维护和问题的切实有效的解决。③注重PPP项目的融资管理。在PPP项目的融资活动中需要注意:一方面,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用于PPP,也不是都适合项目融资,一般而言,适合项目融资的项目在经济与法律层面上都是独立的,项目本身的现金流较为稳定、还本付息能力较强、项目的边界条件较为明确、合同关系较为清楚。因此,在进行项目工程的融资管理工作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项目的实际状况与相关参与企业的资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核、评价,判断该项目是否适合参与融资、是否适用于PPP模式。此外,PPP合同的设计与实施能有效分担与转移项目的融资风险(项目资产抵押、质押项目收益权、动态调节价款等),有效吸引社会层面的投资者,进而有效實现工程项目融资成本的有效降低。④强化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PPP项目能有效实现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静态形式的风险分担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全新的社会形势了,这也就要求PPP项目要进行动态层面的风险分担,可以在合同中提前设置各责任方所承担的不可抗力风险之外风险的边界,构建完善的价格调节机制,有效调节项目长期运营管理中的市场汇率、利率、材料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因素。PPP模式作为一种全新且较为完善的商业模式能有效吸收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的力量,实现各方的共赢。

2.BOT(投资建设—运营—转让)

BOT(投资建设—运营—转让)是指政府借助于契约(合同)将一定的特许专营权授予企业,允许其可以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基础设施、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相关产品的形式来清偿各项负债以实现投资成本的回收与利润的增加。待特权期满后再将基础设施无偿转交给政府。使用BOT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的原因有利用资金、设计创新、风险转移、成本控制及开发当地资本市场和吸引外资。

投资建设。可以出资兴办新企业,也可以购买企业股份;也可以是股权式合营公司,也可是契约式合营;成立的新实体可以具备法人资格,也可不具备;投资比例可由投资者自主决定。

经营。所谓运营是指企业的运转、操作和管理。经营方式包括独立经营(独资经营,自负盈亏,政府可获得税收)、参与经营(由投资者与政府共同成立股权式合营企业)、委托管理(委托第三方管理,收益相对固定)。

转移。在经营期满以后,投资方将财产转移给政府,多数时候为无偿转移。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商业模式是影响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环保企业也不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与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的环保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较快,产业链发展逐渐成熟,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对环保企业商业模式的探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随着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与实践,广大环保企业会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我国的环保产业也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袁栋栋.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及环保企业商业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14(10):16-20.

猜你喜欢

环保产业商业模式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积极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O2O商业模式探讨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研究分析
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商业模式那些“坑”!
商业模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