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要素观照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解读及实施策略

2021-09-05王红霞

新教师 2021年7期
关键词:伯牙要素想象

王红霞

语文要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创新性地解决了语文教学目标模糊、培养体系不明的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有一类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过程依旧艰难,那就是“审美类”单元。此类单元的编排以诗歌、散文为主体,通过语言的品读、意境的体悟、情趣的涵养等,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但从教学现状看,审美素养的培养常处于附庸的尴尬地位。基于此种现状,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要素观照下落实审美素养的整体培养与提升。

一、要素统领,明确单元价值定位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阅读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表达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整个单元编排的内容仅看课题,有“琴”“画”“曲”“剧”“书法”,这已让“艺术”的身影清晰亮相。细读课文,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具体生动,乐曲、名画、各式道具、舞台造型……不一而足。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元的。从文体看,课文体裁多样,包括两篇文言文、一篇叙事性文章、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从选材看,文章跨度很大,时间上从春秋时期到当代中国,空间上从国内到国外,体现了“艺术之美不分古今,不分国界”这一思想。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对艺术美的多样感知与体会,是学生获得深度审美体验的先决条件。

纵观单元助学系统(阅读提示、课后练习等),除朗读、背诵、把握大意等基本要求外,与单元语文要素直接关联的方法也是具体明确的,主要以探寻背景、讲述故事、想象画面、视听体验、生活链接为路径,推进并达成这次“艺术之美”旅程的最终目标。

由此可以得出,本单元的价值定位是以“审美”为基点,引领学生经历“艺术之美”的旅程,感受艺术魅力,获得审美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二、基于学能,锁定单元核心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本单元阅读要素的关键词之一是“展开想象”,想象是统编教材高度关注的一项阅读策略,也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先前的各册教材中都有相应训练,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而在指向审美素养的相关训练中,想象往往和“读课文”相辅相成。可见,“边读边想象”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策略,也是学生已掌握的体会美感的重要方法。基于这样的学能起点,本单元的审美能力培养要侧重引导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充分领略艺术的魅力。

基于对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细致剖析,承接相关学习能力,可以锁定单元教学核心目标:能借助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通过故事讲述、视听感受、文化追溯等方式进一步体会艺术之美;基于课文学习的审美体验,用习作表达自己学习某项艺术或技能的过程和感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此核心目标直接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明确和具化。

三、深度体验,设置单元实施路径

(一)递进式品读:丰盈想象,感受形象美

想象的细节越丰富、层次越立体,体会到的艺术之美就越深刻、越饱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强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所以“语言文字”是展開想象的重要载体。如《伯牙鼓琴》中“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通过形容词和比喻句的运用,学生在脑海中出现了高耸入云的大山和浩荡奔流的大河的形象。但“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不是简单地从“文字”跳跃到“想象”,而是需要在立足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辅以方法,搭设支架,从不同的角度丰盈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充分体会艺术的美。如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白描勾勒——在朗读中展开想象,镜头特写——在聆听中丰富想象,感同身受——在体察中推测想象,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感受乐曲的美妙迷人。

(二)审辨式质疑:字斟句酌,品味情意美

本单元课文文质俱佳,在表现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谊、融洽的关系,而这样的真挚和融洽又为艺术本身的美好提升了层次和境界。在教学中,不能将艺术之美与人情之美剥离开来分别进行,应在整体观察之下展开体悟。以《伯牙鼓琴》为例,要感受《高山流水》曲子的美妙绝伦、意境深远,是离不开对伯牙和子期两人之间心有灵犀、默契无间的知音关系和情分的感悟的。在教学时,要在感受琴曲美妙的基础上引发疑问,抓住关键字句深度理解伯牙借曲抒发心志,子期缘曲听懂心声的知音内涵。教学过程如下。

1. 伯牙有了锺子期这位知音,满心欢喜,不禁弹了一曲又一曲。

想象填空:方鼓琴而志在(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2. 伯牙琴技高绝,会弹曲目甚多,文中为何只写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

(1)理解“志”。甲骨文“志”,下为“心”,上为“行走的脚”,“志”就是心之所往。伯牙心往何处?(高山和流水之间)

(2)山水明“志”。高山和流水有着独特的文化含义,古代文人常常借高山和流水抒发远大志向和广博胸怀。

(3)回文悟“志”。再看“志在太山”“志在流水”,仅仅是在写山、水,写伯牙琴技高超吗?(感悟子期听懂的不仅是伯牙琴声的高妙,更是他高远、博大的志向)

3. 通过朗读,读出两人的相知相惜。

(三)全景式拓展:旁征博引,探寻文化美

作为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直接指向审美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单元,仅仅感受一首曲子、一幅画卷太过单薄,审美素养还需要通过文化背景的旁征博引才能得以积淀。以《京剧趣谈》为例,看看文化材料的补充对审美体验的促进。

1. 谈话导入:你了解京剧吗?(简单介绍)

2. 微课解说,初步了解。(微课介绍案例)

3. 自学课文,借助思维导图,了解主要内容。

4. 聚焦“马鞭”,体会道具特色。

(1)马鞭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道具,从文中找出关于马鞭作用和表演方式的语句。集体交流。

(2)作者说“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从哪里可体会到解决得“无比漂亮”?(凸显了角色,表演更自由,装饰美,不同角色不同用法)

(3)资料补充,重点感知。(补充介绍马鞭知识)

(4)观赏选段,视听体验。(要求充分关注演员使用马鞭的动作)

(5)融合体验,用自己的话介绍马鞭。

综上所述,要最终达成单元的核心目标“体会艺术之美”,就必须在语文要素观照下厘清审美单元的价值定位、学能起点和达成路径。如此,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

猜你喜欢

伯牙要素想象
伯牙鼓琴
快乐的想象
知 音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高山流水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