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的百年进程及启示

2021-09-05崔言鹏

理论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锻炼干部的方式方法:注重从工农运动中锻炼干部,强调干部是从实践斗争中出来的,从群众中培植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锻炼干部,在关键时期的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抓好基层一线干部锻炼课堂,完善相关党内法规制度。这其中蕴含着十分重要的经验,即围绕时代发展确定具体目标,针对现实问题搭建锻炼平台,结合自身短板提升能力本领,立足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干部实践锻炼;组织路线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8-0018-07

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延安时期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CDJ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崔言鹏(1985-),男,济南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

2019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秋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1]。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干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培养干部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经验。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年代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的历史进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革命年代:干部在战争的洗礼中砺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同时也是党的第一代主要领导干部成长的关键时期。从早期领导工人运动,到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再到抗日根据地建设以及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制定了干部实践锻炼的具体方针政策,为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一)在工农运动中发挥党员干部领导作用

参加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由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时间较短,理论准备不足,党的早期工作重心是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指出:“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协会。”[2]为执行决议,党中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组织成立铁路工会等等,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影响深远的有香港海员工人大罷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等等。这些大罢工,以实际的斗争锻炼了党员干部,培养了一大批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成为早期培养党的干部的摇篮。

由领导工人运动扩展到领导工农运动。中共三大讨论了关于国共合作的问题,同时形成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关注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逐渐兴起。在党的主持下,以国民党农民部的名义,在广州开办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较著名的有广东海陆丰地区的农民运动、毛泽东领导发动的湖南韶山的农民运动等。这些农民运动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党的组织,教育和培养了大批农民干部和积极分子,使之成为党的革命事业的骨干。

在工人运动方面,1923年11月到1924年4月约半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30余次罢工斗争。特别是1924年1月国共合作以后,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进一步发展,举行了反抗英、法帝国主义的罢工,取得了工人运动的阶段性胜利。中共四大后,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不断高涨,党成功发动和领导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进一步壮大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干部的领导和指挥能力。

(二)以党员干部为基础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

参加支部教育实践。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宣布了红军的三大任务,即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以及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3]。为了加强军队纪律建设,毛泽东制定了红军的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三湾改编”正式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原则。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进一步强化了“支部建在连上”原则,加强支部的思想建设,参加支部教育实践成为党员干部实践锻炼的重要平台。

地方党部是训练基地,干部要从实际的斗争中锻炼出来。中共六大提出了之前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即忽略对工人干部的训练问题。周恩来在六大上谈到党的组织问题时强调,党内干部分子都应系统地从支部中训练出来,地方党部成为党员干部分子实践训练基地[4]。同时,中共六大还批评了过去训练干部的方法,要求“将行动与训练打成一片”,一切工作环境、一切工作都是训练的学校和教材。1929年10月17日,中央给云南临时委员会的信中进一步指出,“干部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实际的斗争中锻炼出来的”[5],要从斗争中实践工作中去训练干部,教育同志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这些要求比较切合实际,使得党组织的干部训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环境中锤炼干部。在共产国际的干涉下,党中央由于对革命性质、革命形势、革命道路等问题作出了错误的判断,直接造成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中央红军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作出了巨大牺牲,但是也锤炼了红军党员干部的意志,坚定了党员干部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未来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

(三)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促进党员干部成长

明确干部的重要性。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干部和党的任务的关系以及加强实践锻炼的干部政策。《决议》提出“大数量的培养干部”问题,强调要有成千上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否则,没有好的干部作为枢纽,革命任务是不能成功的。《决议》同时强调在培养干部中要注重实践,要把干部放到斗争中去,“使他们从斗争中学习”。《决议》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干部政策,标志着党的组织建设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步入正轨。

从群众中培植锻炼干部。抗日战争前期主要依靠军队建立党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政权。但是这种培养方式无法满足对干部的需求。彭真在《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指出了从群众中培植干部的方法,把在群众中活动最积极、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信任的分子召集起来,通过开办培训班、发展党员,再对党员初步训练后派回原地工作,从而在实践中产生出一大批干部。除此之外,党中央还通过直接创办学校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如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等,号召党员干部“到抗战前线去!到民众中去!到困难中去”[6]。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干部方针和政策,培养了大批年轻干部,适应了革命高涨形势的需要,为开展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调查研究中训练干部。针对教条主义的盛行,党内开展了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中,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全党范围内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1943年毛泽东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详细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要求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观念、思维方式,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

(四)在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干部要有正确的态度。”解放战争时期是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期,更是党员干部在斗争和困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时期。为应对时局发展,党中央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部调动。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结束返回延安后的报告中,针对大批延安干部调动到前线的重要性,强调指出,“干部要有正确的态度”,那些有困难、有问题的地方,需要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去斗争、去解决,要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

开展土地改革,密切联系群众。为了激发群众热情,赢得群众支持,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各解放区派出党员干部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形成了土地改革高潮,增加了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丰富了工作经验。同时,为了克服党员干部成分不纯、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中央开展整党运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纯洁了党组织,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为争取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建设年代:干部在火热的实践中磨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历史重任,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干部的状态之间诸多不匹配问题,提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增强干部本领

开展整党工作。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迫切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但是在党内出现了骄傲自满、命令主义、堕落颓废和违法乱纪现象。为此,1950年2月中央指示全黨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进党的领导作风。随后,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讨论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问题。为开展整党工作,中央组织了10万整党干部到基层组织去进行整党工作。这次整党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对于党的基层组织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促进了整党干部了解基层,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长干部才干;另一方面,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了一次系统审查,锤炼了党的基层组织,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到经济建设一线锻炼干部。1953年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此,党中央统一调配干部,改造和培训干部去经济建设一线。从1952年到1954年三年间,有16万多干部被调配到生产建设一线。这些干部大多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轻,通过参加工业生产建设一线工作,提高了干部经济管理技能,促进了干部成长,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干部参加劳动。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当前的主要任务。但是,党中央认为当前党内存在着严重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1957年4月中央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党提倡各级党政军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领导人用一部分时间同工人农民参加体力劳动,并使之形成一种永久的制度。这是党执政以后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干部参加劳动的主张。1958年2月中央又发出《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全国各级大多数领导机关都掀起了劳动锻炼的热潮。干部参加劳动,对于增强干部劳动观点、群众观点,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作风,克服工作中的某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许多党员干部同志被下放到基层,或下放到农村、农场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干部长期被排除在工作之外,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损失。

三、改革年代:干部在复杂的局面中锤炼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如何冲破旧的禁锢,加快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领导干部,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党不断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素质,以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为目标,不断深化对干部实践锻炼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拓创新干部实践锻炼的方式方法,推进干部实践锻炼制度化。由过去简单的能下“基层挂职锻炼”,扩展到能上“上级机关挂职锻炼”,以及能左——“同级单位之间轮岗交流”和能右——“去体制外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目标,不断丰富干部实践锻炼内容。

(一)在拨乱反正和伟大历史转折中考验干部

在关键时期的斗争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1976年10月从粉碎“四人帮”到1982年9月召开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完成拨乱反正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伟大转折时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的工作中心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组织建设问题上,坚持平反冤假错案,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等,重新确立了新时期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针对干部问题,邓小平指出,要在斗争的实践中观察识别干部,要全面历史地看干部,注重从过去的斗争实践中识别干部。

(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复杂实践中培养年轻干部

创造机会,压担子。“文化大革命”时期忽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导致了干部队伍老龄化。为此,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提出要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确立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1983年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以后,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积极制定规划,认真开展工作,加强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1985年4月12日,尉健行在第三梯队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后备干部要给他们创造锻炼学习的机会,大胆地给他们压担子。7月2日,乔石也在讲话中指出,要逐人落实培养措施,给他们压担子,根据不同情况放到主要领导岗位上去锻炼。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许多地方将第三梯队干部推到领导工作第一线,让他们独立负责工作,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尽快成长。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1983年8月中央组织部下发的《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提出,每年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定数量政治品德好、作风正派、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放到基层锻炼,然后择优逐级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1980年到1985年,全国选调了5批近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这项措施缺乏制度保障,没有持续下去。

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关怀、培养干部。1982年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王伯惠等同志给时任中组部部长宋任穷写信,建议建立县以上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陈云在这封来信上作了重要批示:交流制度好。在中央的倡导下,许多地方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县、地两级党委、政府及部分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进行异地交流。到1988年,全国有近10个省、市在实践基础上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经过交流,增强了干部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有效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结构。

推进干部实践锻炼制度化。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强调“选拔干部应从经过实践锻炼的同志中择优任用”,凡提任上一级领导职务之前,都应在下一级领导岗位上实践锻炼,取得领导经验。这对于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抵制干部选拔培养过程中的任人唯亲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提高干部素质

在党章中明确干部新要求。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党在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的一个重大突破。十四大修改的党章中对党的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7],这是党章第一次明确要求党的干部要有“实践经验”。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新时期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两项重大战略任务,即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素质和抓紧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干部。

制定干部交流制度。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提出,要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干部深入到基层和群众,深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行锻炼和考验;要有计划地对青年干部进行交流和轮岗。这一文件下发后,各级组织部门积极推动青年干部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进行锻炼。截至1993年7月,全国共有12万多名青年干部去基层锻炼,县以上党政机关中有7万多名青年干部进行了交流和轮岗。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市县级干部交流,加大省部级干部交流的力度。1995年2月中央发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對交流对象、交流的重点以及一些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干部交流制度在党内法规文件中得以确立。

建立干部挂职锻炼制度。1994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了《关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干部挂职锻炼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对象和条件、去向和职务安排、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1995年4月,胡锦涛在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注重实践锻炼”这一基本环节抓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践锻炼。在1997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将选派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改为下派任职,提高锻炼的质量。选派党政领导骨干去西藏、新疆等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成为干部实践锻炼的又一重要途径。2000年6月中央颁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将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化,称为“干部挂职锻炼制度”。至此,干部挂职锻炼制度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在党内确定下来,解决了干部实践锻炼过程中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内能外的制度问题,创新了干部实践锻炼途径方法。

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完善时期。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十六大提出“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中加强实践锻炼。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指示,曾庆红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部署了干部加强实践锻炼的任务。首先,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充分认识加强实践锻炼的重要作用;其次,要求年轻干部深入基层,在困难的地方、矛盾集中的地方等复杂局面中锻炼成长,使干部在重要岗位和关键时刻经受锻炼和考验;最后,要置身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汲取经验,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高干部执政本领。

用好基层一线干部锻炼好课堂。党的十七大后,干部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越来越少。为此,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会后,中央继续加快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等地方挂职,提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2010年10月,习近平再次强调:“地方尤其是基层一线,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好课堂。”[8]同时,要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断加强年轻干部源头建设。

(四)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争当好干部

完善制度,增添干部实践锻炼新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9],同时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习近平在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上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强调要想成为一名好干部,必须自身加强实践,去条件艰苦、困难多的地方锤炼。2014年初,中央修订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落实选人用人机制。同年6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干部实践锻炼,注重从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培养和考验干部,对年轻干部实行台阶和递进式的培养锻炼,注重关键岗位的历练。除此之外,还建立了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挂职锻炼的制度。截至2017年3月,共有9000多名干部到中央单位挂职锻炼[10]。

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调要“注重在一线和苦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这进一步表明党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的指向性更强了。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注重政治標准,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2019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勉励年轻干部,要进行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干部实践锻炼” 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已然成为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新时代干部的培养和成长规律。

四、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的现实启示

邓小平曾经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同样是宝贵财富[11]。我们党已经走过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100年历程。汲取百年来干部实践锻炼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对于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围绕时代发展确定具体目标

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不同,党要求干部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目标也不一样。换言之,围绕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地调整干部参加实践的具体目标。进而言之,将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一条重要经验。今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是贯穿干部实践锻炼的一条主线。在此方面,我们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总的来说适应了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干部基础。革命时期,残酷的战争环境为干部实践锻炼提供了天然的砺炼舞台,但是党内也出现了“唯成分论”,不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党员干部的现象,给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带来了挫折。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保持党的艰苦奋斗作风和继续发扬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中央号召“干部参加劳动”。但是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也发生了过分注重劳动、轻视知识作用的错误。改革开放后,全党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号召党员干部参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是新时代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的具体目标。这是我们党对过去干部工作的总结,也是新时代贯彻党的干部路线的重要指导方针。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干部实践锻炼的具体目标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二)针对现实问题搭建锻炼平台

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任务,应对着不同的问题,为干部实践锻炼搭建了不同的锻炼平台。进入新时代,党的任务同样发生了变化,必须针对现实问题,不断创新干部实践锻炼的方式,搭建干部锻炼平台。首先,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年轻干部深入改革开放一线,增强业务能力和提升专业化水平提供平台。其次,继续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为年轻干部深入群众、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提供契机。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全面提升人民幸福水平,为年轻干部到边远民族地区、艰苦地区等提供砺炼舞台。最后,锻炼形式多样化。通过挂职锻炼、异地交流、竞争上岗、单位轮岗、代理工作等形式,不断丰富干部实践锻炼的平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出现,要不断探索出新的适应年轻干部成长的新平台。

(三)结合自身短板增强能力本领

党所面临的不同任务要求干部具备不同的能力和本领,同时由于每个干部自身成长环境不同,必须针对干部自身的短板,不断提升其能力本领。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18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要政治上过硬,忠诚;要干净,思想纯净,做事干净,内心清净;要有担当,要勇于负责,敢于亮剑;要高素质,拥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当前干部队伍中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干部不去发现自身短板,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存在依靠年龄优势坐等提拔心理。因此,年轻干部要针对自身短板,提高素质能力。首先,要开拓视野,提高观大势、谋大局能力。积极去改革一线和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关注政策方向,提高前瞻意识,解决好眼界不宽、办法不多等问题。其次,要深入基层,提高实事求是、精准决策的能力。积极去基层挂职锻炼,注重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将党的政策落实到实处。最后,要磨炼意志,提高应对困难、敢于担当的能力。积极去艰苦地区,边远民族地区,在艰难困苦中锻造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总之,年轻干部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12]的总要求,提高专业素养,确保会担当,踏实肯干,不谋私利,成为人民满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四)立足成长规律创新体制机制

习近平指出:“成为一名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13]年轻干部需要组织来培养,经过不同的岗位、多个层面的岗位砺炼,经受艰苦的环境和条件磨炼以及年轻干部的个人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干部。因此,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必须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因此,首先,必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干部培养路径,根据不同干部的情况完善干部实践锻炼模式,并加以制度化,确保培养成本与干部成长成正比。其次,必须优化干部成长机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机制竞争择优选拔干部实践锻炼,为优秀干部成长提供动力和保障。最后,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加强干部实践锻炼过程中的监督,确保干部实践锻炼效果,避免沦为走形式、去“镀金”等。

回顾百年干部实践锻炼历程,可以说,一部百年干部实践锻炼史就是一部百年干部制度改革史。当前,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坚持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不断创新干部实践锻炼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干部培养和选拔过程中的难题,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01).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 6.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 801.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 453.

[5]王炳林.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 285.

[6]赵生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M].合肥:安徽出版社,1987 ∶ 141.

[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 48.

[8]习近平.在地方和基层历练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N].光明日报,2010-10-12.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 41.

[10]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237名干部赴中央单位挂职锻炼[N].人民日报,2017-03-23.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272.

[12]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 405.

[13]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 124.

【责任编辑:张亚茹】

猜你喜欢

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
党的组织路线建设的历史逻辑及经验启示
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研究述评
党的“组织路线”概念是如何提出的?(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我省书写新时代组织工作壮美画卷
坚持组织工作路线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