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多维逻辑探析

2021-09-03农辉锋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摘 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文简称为“有效衔接”)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主要内容之一。人口较少民族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中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逻辑、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美美与共的内生逻辑。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维逻辑

【作 者】农辉锋,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21。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454X(2021)03-0172-0007

一、研究缘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是习近平同志的一贯主张。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云南省考察时接见了2014年元旦夕前给他写信,汇报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消息的5位独龙族干部群众。在与独龙族干部群众的座谈中,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命题[1]。此后习近平同志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这个命题。2015年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第6期《“中国扶贫开发第一村”福建宁德市赤溪畲族村各族群众全面迈入小康生活》上批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2]。2015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3]。随着各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整族脱贫,习近平同志对人口较少民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给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中殷切瞩托“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4]2019年,只有10万左右人口的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2020年“两会”前期,习近平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5]。在提出希望的同时,习近平同志对今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了战略部署,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生动力”[6],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在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习近平同志又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7]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又指出:“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8]这充分说明,实现人口较少民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促进其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重点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就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全面深刻的论述,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巩固拓展和巩固拓展的总体思路、具体路径及最终目标是什么等问题。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促进人口较少民族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角度进行探究。

二、学术溯源: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的理论逻辑

“人口较少民族”这一概念是近20年才出现的新概念。西方民族学、社会学界多用“原住民”“土著”“部落民”“初民”等概念指称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的民族或族群。我国学术界早期曾使用“小民族”“少小民族”“弱小民族”等称谓。“人口较少民族”这一称呼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的复函》。

我国对人口较少民族人口数量的划分标准作出了两次规定。第一次是2005年,在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中,依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规定了人口较少民族的基数划分标准为10万人以下。据此,当时有22个民族为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9]。第二次是2011年,即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民族人口在30万人以下为标准。据此,2011年6月20日在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在已有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景颇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仫佬族、土族等6个民族,共有28个民族。这28个人口较少民族恰好为我国民族种类的一半,但总人口数仅为169.5万人,只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总数的1.66%,是名副其实的人口较少民族。

这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居住在西南岩溶山区、西南高原高寒山区、西南高原热带丘陵地区、西北荒漠化地区、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和其他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从总体上看,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大多数生活在边远山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特别困难,具有“边”(地处深山区、边境地区)、“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弱”(自我发展能弱、生态脆弱)、“穷”(贫困面广、程度深)等特点,是脱贫攻坚战中“短板中的短板、重点中的重点、难啃中最难啃的骨头”。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口较少民族均实现了整族脱贫,但他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然存在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发展基础还很薄弱,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还较低,扶贫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还不乐观,发展可持续性不够强;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压力较大,部分脱贫群众返贫风险和边缘人口致贫风险较高;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完善。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本身具有整体性贫困的特殊性,因而,在脱贫攻坚阶段,其对精准脱贫的实践探索、经验与启示深受学者们的关注。“十三五”时期,学者们主要围绕人口较少民族开展精准脱贫进行了研究,重点放在贫困问题及其原因、精准扶贫方法、路径与对策、个案分析等方面。李成通过实地对莽人聚居区帮扶的考察,认为非内生动力主导因素下的整族帮扶模式,必须变“输血式”为“造血式”,走“扶贫—扶智—扶志”道路,才能巩固帮扶的效果[10];杨九迎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做了针对性探讨[11];耿新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为例,探讨精准扶贫的差别化政策问题[12];范颖等通过对西藏自治区隆自县珞巴族村落的文化贫困现实的考察,提出了开展文化扶贫的具体建议[13];朱玉福和伍淑花认为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必须走特色经济之路[14];朴今海和王春荣积极探索人口较少民族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通过生计转型实现民族发展的问题[15];杨艳对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的扶贫与发展做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16];刘晓春总结和反思人口较少民族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17];刘宏宇从脱贫内生动力的角度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精准脱贫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政府要转变扶贫理念、完善相关教育和救助制度、进行资源优化和整合,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的愿望和能力[18]。张文磊、刘奥东、许玉凤以平塘卡蒲毛南族为例,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地方企业、地方高校作为靶向涓滴主体应形成三维聚合涓滴管道组合攻坚,开辟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新路径[19];等等。

上述成果是几年来学者们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法、路径及其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其中不乏对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注,在方法论上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鄉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之后的新问题、新要求、新领域,从文献回顾来看,当下仍鲜见有对人口较少民族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研究成果。

三、共同富裕: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的本质逻辑

(一)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表述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人民谋幸福具有高度一致性,也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品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21]。邓小平同志早年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的过程中,曾经和韦拔群同志一起在韦拔群的故乡——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开展“共耕社”试验,探索带领人民群众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先富共富思想和“两个大局”的战略,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的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22]。在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实现了摆脱千年贫困的历史性巨变。但是绝大部分地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石漠化片区的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一些边缘户存在返贫风险。因此,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抓好政策稳定、健全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等重点工作,确保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平稳过渡,促进人口较少民族与全国人民一道踏上共同富裕之路。这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四个全面”的底线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做了形象的描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表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原因,从宏观上看,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充分,因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为此,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做出了“七个要”1的战略部署。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发展。“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尤其要照顾到发展很不平衡很不充分的人口较少民族。因此说,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底线要求。

(三)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论断。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经济生活各领域发展有差距、各区域发展有差距、各群体发展有差距;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国家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处于攻坚阶段,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因此,在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后强化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是解决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也就是找到了未来突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将人口较少民族贫困连根拔除,避免返贫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口较少民族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流中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实现我国全面发展、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的系统发展。因此说,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人民至上: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的价值逻辑

(一)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

人民立场是融入马克思主义者血液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武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观,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宏文中开门见山谈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3]这个人民,指的是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明了权力来源,讲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公仆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落实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不仅在农村考察中揭锅盖察民情,更是在宏观战略上,立足于织密社会保险网,关注“锅底人群”,誓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并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24]。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虽然人口只有169.5万人,但是却占了我国56个民族种类中的一半,他们大多生产条件比较恶劣,生活比较困难,因此全力强化对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真谛,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因此说,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

民生思想在古代以“民本”思想的表述蕴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改善了人民生活。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民生思想。2014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维吾尔族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调研时指出“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25]习近平同志不仅密切关注大民生,如分配制度改革、就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也关注所谓的小民生,如冬季取暖、垃圾分类、厕所改革、养老服务。这充分体现出习近平同志思想上亲民、爱民,政治上重民、安民,经济上利民、富民的民生思想。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就今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七个要”的战略部署,体现的是更加注重民生发展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这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以人为本的人民情怀,也是对古代民本思想的时代升华。随着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其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人口较少民族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及可持续仍有待强化。因此说,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

(三)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脱贫攻坚总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先天不足,其巩固脱贫成果的压力巨大。一方面,人口较少民族农村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经过近20年的扶持,特别是近几年的集中攻坚,人口较少民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依然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农村路网尚未形成,部分村屯道路路面宽度不达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率低,农村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人口较少民族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仍然十分滞后,亟需花大力气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轉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确保帮扶政策、项目、资金、力量稳定。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在原有帮扶政策、项目、资金、力量不减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方位提速发展,在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促进其早日与其它地区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这是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五、美美与共: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的内生逻辑

(一)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确实有了很大发展,现在稳居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的第二。但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等等。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共享”理念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共享发展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富共享、共建共享四个方面。共享发展理念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利于保障分配正义、丰富脱贫资源以及提升脱贫效益。基于此,我们要提升人口较少民族参与共享发展的可行能力,强化人口较少民族的“共享”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发展的既定目标。《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6]这是最初的大同思想,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最早的理想社会。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九所”1上取得新进展的要求,这是上述记载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深化与提升。脱贫攻坚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生产生活特别困难。通过脱贫攻坚,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从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角度来看,其差距依然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巩固拓展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攻坚成果,是落实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历來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我国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这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引领。在2014年1月29日在内蒙古以及2014年4月27日至30日在新疆的考察中,习近平同志均特别强调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为具体落实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2018年12月5日《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由中办和国办联合出台,民族团结有了进一步的政策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2019年9月27日中央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一两个甚至是多个民族富裕不代表五十六个民族的富裕,因为每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因此,在实现了整族脱贫后,强化人口较少民族后续帮扶,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注重将二十八个人口较少民族各自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各自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在发展中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我国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路。因此说,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三)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有效衔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我国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形势、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7]的要求。随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方针之一。在《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提到“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新高度。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有不少居住在我国边境线上,有的还属于跨境民族,他们的主体民族往往在边境另一边的国度里。在脱贫攻坚战中,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使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与边境另一侧的同一民族相比,生活水平节节高,这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极大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例如,独龙族是我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居住于中缅边境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通过近年来的全面帮扶,独龙江乡实现了经济发展大跨越、基础设施大夯实、人居环境大改善、社会事业大改观、特色产业大发展和素质能力大提升的“六大变化”,实现了一个民族的“千年跨越”,独龙江乡已成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漂亮的乡镇,也是云南省最有特色、最有魅力的乡镇之一。2019年实现整族脱贫的独龙族群众给习近平同志写信汇报了这一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在百忙中回信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这是人口较少民族在脱贫攻坚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因此说,让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这就要求在实现少数民族整体脱贫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上,要不断巩固拓展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成果。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迫切要求。

六、结语

2020年是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已成为历史。在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后,我国的贫困问题将主要以“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形式体现出来。虽然人口较少民族取得了整族脱贫的骄人成绩,但这些地区由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总体上仍属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上,必须强化人口较少民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要注重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以此谋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斌,李自良.“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贡山独龙族恕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侧记[N].光明日报,2015-01-23(0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6(01).

[3]求是杂志社,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联合调研组.壮美广西,不让一个民族掉队[J].求是,2020(19).

[4]习近平.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 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N].中国青年报,2019-04-12(01).

[5]习近平.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N].人民日报,2020-05-21(01).

[6]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02).

[7]习近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N].北京青年报,2020-12-04(01).

[8]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N].人民日报,2020-12-30(01).

[9]国家民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G]//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民族经济政策文件汇编(2008—2012年)》,2013.

[10]李成.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研究:基于莽人整族帮扶的个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

[11]杨九迎.人口较少民族教育问题与教育扶贫:以云南为例[J].学术探索,2016(8).

[12]耿新.精準扶贫的差别化政策研究——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13]范颖,唐毅.基于贫困文化论的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精准扶贫研究——以西藏自治区隆自县斗玉珞巴族文化扶贫为例 [J].农村经济,2017(12).

[14]朱玉福,伍淑花.人口较少民族精准扶贫须走特色经济之路: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8(10).

[15]朴今海,王春荣.社会转型视域下东北地区人口较少民族的生存与发展[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16]杨艳.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的扶贫与发展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8.

[17]刘晓春.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实施与跨越式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

[18]刘宏宇.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内生动力研究——以H州L县哈尼族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19]张文磊,刘奥东,许玉凤.基于靶向涓滴主体的人口较少民族贫困群体脱贫新路径研究——以平塘卡蒲毛南族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6).

[2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5]张云梅.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民族团结综述[N].新疆日报,2019-09-26(04).

[26]〔西汉〕戴圣,编;刘小沙,译.礼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2015.

[2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A MULTIDIMENSIONAL LOGICAL INQUIRY INTO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SOLID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FOR THE ETHNIC GROUP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 IN CHINA

Nong Huifeng

Abstract:"Starting a new journey 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hieving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solidation and expan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ffective connection")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adopted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new journey of modernization, ethnic group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 have achieved a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solidation and expan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chievement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embodies the essential logic of common prosperity, the value logic of the people's supremacy, and the endogenous logic of coexistence of beauty.

Keywords:ethnic groups with a small population; consolidate and expand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multidimensional logic

﹝责任编辑:陆 露﹞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