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4种作物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2021-09-03夏丽娟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整片黄素叶面积

赵 霞,夏丽娟

(四川省农药检定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大黄素甲醚(Physcion)是从中草药廖科植物大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源农药,属蒽醌类高活性抗菌化合物[1],主要作用机制是细菌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抑制氨氮的同化及氨基酸的氧化、脱氢和脱氨,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2]。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在农药方面的用途也逐渐增加[3-4],目前已经有两家企业的6个相关产品在农药上取得登记[5]。

大黄素甲醚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不仅可以抑制植物真菌的萌发生长,还可以诱导作物产生抗逆保卫反应[1]。室内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对水稻稻瘟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专性寄生菌小麦白粉病菌具有明显的活性,室内盆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甲醚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均表现优异的防效[6]。田间防效研究报道,大黄素甲醚在田间对黄瓜白粉病、刺梨白粉病、燕麦白粉病等具有理想的效果[3,7-8]。本文作者基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选择了我省白粉病发生较重的4种作物,开展了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其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以期为白粉病的的科学用药和农药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试验在四川省夹江县、犍为县进行。草莓品种为章姬,亩植5 500~6 500株,施药时为座果期,前作蔬菜,试验地为潮泥土,pH值6.5,有机质含量2.5%;番茄品种为合作903大红番茄,栽培规格1.5m×0.5m,亩植约900株,前作甘蓝;黄瓜品种为早瓜领秀,栽培规格0.5m×0.4m,亩植约3 300株,施药时为开花挂果期,前作甘蓝;葡萄品种为夏黑,2009年定植,单行单株常规栽培,黄壤土,pH值6.2,有机质含量2.4%,亩植约900~1 000株,施药时为初熟期。

防治对象为草莓白粉病、番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

1.2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

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

1.3 试验处理及方法

试验分别设供试药剂4个浓度梯度,对照药剂及清水对照,共24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表1)。小区面积21~26m2,随机排列,设有保护行。

表1 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4种作物白粉病田间试验设计

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开始施药,共施药4次,间隔7d,使用HD-400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清水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期间天气晴好。

1.4 结果调查 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最后一次药后7、14d各调查1次防治结果。参考《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9-11]对病情进行分级,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草莓白粉病调查方法及病情分级标准: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3株的全部叶片。并根据以下方法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

番茄白粉病调查方法及病情分级标准: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查2株,每株分上、中、下各10片叶。并根据以下方法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

黄瓜白粉病调查方法及病情分级标准:每小区4点取样,每点查2株全部叶片。并根据以下方法分级。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41%。

葡萄白粉病调查方法及病情分级标准:每小区调查10个新梢,每梢自上而下从第5片叶开始,调查5~10片叶。叶片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

式中:CK0—清水对照区施药前病指,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

CK1—清水对照区施药后病指,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指。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黄素甲醚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表2)试验地草莓白粉病中等发生,4次药后14d清水对照区病指12.2。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较好,4次药后7、14d药剂处理区病指为清水对照区的1/6~1/2,防效可达83%,有效减轻了白粉病的危害。统计分析表明,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2.5、3.75g a.i/hm2、防效相当,显著>1.25g a.i/hm2,<5g a.i/hm2。与对照药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相比,1.25g a.i/hm2显著低于其防效,2.5、3.75g a.i/hm2与其防效相当,5g a.i/hm2显著高于其防效。

2.2 大黄素甲醚对番茄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表3)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用于防治番茄白粉病,4次药后7、14d药剂处理区病指为清水对照区的1/5~1/2,防效在49%~77%,番茄叶色浓绿,长势良好。统计分析表明,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3.75、5g a.i/hm2防效相当,显著>1.25、2.5g a.i/hm2。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相比,5g a.i/hm2与其防效相当。

表3 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番茄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四川犍为)

2.3 大黄素甲醚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表4)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效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4次药后7、14d药剂处理区病指为清水对照区的1/5~2/5,防效在61%~82%。统计分析表明,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5、3.75g a.i/hm2防效相当,显著>1.25、2.5g a.i/hm2。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相比,4次药后7d 5g a.i/hm2、3.75g a.i/hm2与其防效相当,4次药后14d 5g a.i/hm2显著高于其防效,2.5、3.75g a.i/hm2与其差异不显著。

表4 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四川犍为)

续表

2.4 大黄素甲醚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表5)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4次药后7、14d,药剂处理区病指为清水对照区的1/7~1/2,防效在53%~85%。统计分析表明,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3.75g a.i/hm2与2.5、5g a.i/hm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1.25g a.i/hm2。与对照药剂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相比,2.5、3.75g a.i/hm2与其防效相当,5g a.i/hm2显著高于其防效。

表5 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对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四川夹江)

3 结论与讨论

白粉病是草莓、番茄、黄瓜、葡萄栽培中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登记和生产上用于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均以化学农药居多[12]。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化学农药抗药性、残留和环境安全性的日益关注,类似于大黄素甲醚的植物源农药普遍受到欢迎[4]。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用于防治4种作物白粉病效果显著,施药后对病情发展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植株长势良好,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与对照药剂比较,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高剂量防效与化学药剂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的防效相当或优于其防效,与农用抗菌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相比,优于其防效。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具有不污染环境、易于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等优点[7],同时还有利于植株的生理活动,促进植株体内物质合成,提高酶活性,提高作物的品质、增加产量,是目前实现绿色、无公害、无残留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13]。但植物源农药的稳定性控制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一个难题,由于天然物的不稳定性,导致植物源农药在阳光及高温下都极易分解失效[3]。而大黄素甲醚其化学稳定性非常好,在水中、土壤表面光解性等级均为难光解[4],田间试验也表明,大黄素甲醚对生物生长期间的光、温等条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酸碱条件和在极限温度(-20~80℃)下,均能获得稳定的防效,有效解决了植物源农药田间应用不稳定的弊端[3,7]。

综合试验结果,0.05%大黄素甲醚悬浮剂用于防治4种作物的白粉病,低剂量防效略低,2.5~5g a.i./hm2(或mg a.i./kg)是理想的防治浓度,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施用方法为,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根据气候和植株发病情况喷施3~4次,间隔7d,防治草莓、番茄、黄瓜3种作物白粉病推荐剂量为2.5~5g a.i./hm2,防治葡萄白粉病推荐剂量为2.5~5mg a.i./kg。本试验仅开展了大黄素甲醚对几种作物白粉病的防效研究,而诸如与化学药剂交替使用效果如何、对植株生理活性及果实品质影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整片黄素叶面积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2种水培观叶植物叶面积回归测定①
大黄素通过下调miR-1224缓解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眼眸
N-端改造植物P450酶实现工程大肠杆菌合成甜菜黄素
穿越时光的黄素石楼
纠缠
怪脾气的云娃娃
千疮百孔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