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

2021-09-03宁夏孔令孜黄艳芳李小红李宇翔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品牌价值茶园茶叶

宁夏 孔令孜 黄艳芳 李小红 李宇翔

(1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广西位于华南地区西部,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理位置、气温、雨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均适宜茶树生长。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茶叶产业有了较大发展,是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广西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桂政办发〔2019〕117号)、《关于支持广西茶叶产业技术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桂科农字〔2020〕78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角度提出更多要求和支持举措。加快广西茶叶产业发展,对促进产业兴旺、有效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化农业有着重大意义。

1 国内茶叶产业发展情况

2010—2019年中国茶叶生产呈持续增长态势,2019年实有茶园面积3 104.8 khm2,比2010年增长60.72%;2019年采摘茶园面积2 469.8 khm2,比2010年增长75.84%;茶叶产量同样呈增长态势,2019年茶叶产量277.72万t,比2010年增加89.89%(表1)。全国茶叶主产省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19年茶叶产量全国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福建、云南、湖北、四川、湖南,茶叶产量分别为43.99万、43.72万、35.25万、32.54万、23.34万t,分别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5.84%、15.74%、12.69%、11.72%、8.40%;其中,广西茶叶产量占全国的2.98%,在全国位列第十。

表1 2010—2019年中国茶叶生产情况

6大茶类中,绿茶产量最高,其中2019年产量为184.99万t,占茶叶总产量的66.61%,比上年增加6.65%;其次为青茶,2019年产量30.04万t,占总产量的10.82%,比上年增加7.98%;第三是红茶,产量25.83万t,占总产量的9.30%;其余依次为黑茶、白茶、黄茶,产量分别为19.21万、4.51万、0.86万t(表2)。

表2 2012—2013年中国制成茶类产量结构 单位:万t

近年来,全国茶叶内销量呈逐年上涨趋势,2010至2019年间,全国茶叶内销量年均增长速率67.49%,2019年茶叶内销量为202.56万t(表3),比2010年增长105%;2019年茶叶出口数量36.66万t,比2010年增长21.17%。中国茶叶长期以内销为主、出口为辅,分别占茶叶产量的72.94%、13.20%。伴随着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消费能力的增强、消费群体的增加等因素,2010—2019年,茶叶内销量整体呈持续增长趋势;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及出口政策的调整,茶叶出口数量呈小范围波动变化。

2 广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1 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9年广西实有茶园面积77.3 khm2,比2010年增长55.85%。2010—2019年,广西茶叶产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茶叶产量8.28万t,比2010年增长112.85%(表4)。茶叶生产遍及全区,主要生产绿茶、红茶、六堡茶(黑茶)、花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等茶类。2019年绿茶产量5.60万t,占全区茶叶总量的67.69%,比上年增长12.59%;其次是红茶,产量1.87万t,占全区的22.60%,比上年增长29.48%;第三是黑茶,产量0.30万t,占 全 区 的3.63%,比 上 年 增 长15.55%(表5)。

表3 2010—2019年中国茶叶流向情况

2.2 生产区域分布情况

广西茶叶生产区域主要分为桂西凌云白毫茶区(百色、河池)、桂中茶区(来宾、贵港、玉林、柳州)、桂南名优茶区(南宁、钦州、北海)、桂东六堡茶区(梧州、贺州)、桂北名优茶区(桂林、柳州西北)[1]。从茶园面积来看,茶叶生产主要集中于百色、柳州、贺州市,2019年三市茶园面积占全区茶园面积的65.53%(图1)。百色市茶园面积22.61 khm2,其次是柳州市(15.70 khm2),第三是贺州市(12.33 khm2),三市茶园面积均在10 khm2以上。2019年广西各市茶叶产量见图2。

表4 2010—2019年广西茶叶生产情况

图1 2019年广西各市茶园面积(单位:khm2)

表5 2018—2019年广西茶类产量结构 单位:t

2.3 茶业品牌发展情况

茶叶是商品化率最高、市场发育最早的农产品。桂西凌云白毫茶区拥有“浪伏”“八桂凌云”“王子山”等品牌;桂北名优茶区拥有“桂林毛尖”“三江春”“昭平银杉”“贵妃红”“桂花茶”等地方特色品牌;桂东六堡茶区则有众多六堡茶品牌;桂南名优茶产区拥有“茉莉花茶”“西山茶”“南山白毛茶”“覃塘毛尖”等茶叶品牌。广西茶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茶叶企业。广西梧州茶厂、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横县南方茶厂等一批初具规模、在市场上有较大知名度的企业及其拥有的产品品牌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带动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21年3月,全区通过SC认证的茶叶企业有815家。

图2 2019年广西各市茶叶产量(单位:t)

2.3.1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情况

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开展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2015年至2020年间,广西共有4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参与评估。其中,“六堡茶”2020年排名第28位,较2015年上升3位;品牌价值26.4亿元,较2015年增长91.03%;2015—2019年排名在第29位上下浮动,平均品牌价值19.48亿元。“横县茉莉花茶”近年来排名较为靠前,2019年和2020年因其他原因未参加评估,2018年为第20位,较2015年下降6位,品牌价值23.07亿元,较2015年增长28.24%;2015—2018年排名在第17位并上下变动,平均品牌价值20.60亿元。“桂平西山茶”2020年排名第81位,较2015年下降1位,品牌价值8.2亿元,较2015年增长33.55%;2015—2020年排名在第77位并上下波动,平均品牌价值7.82亿元。“昭平茶”近两年才参加评估,2020年排名第73位,品牌价值10.48亿元(表6)。

表6 2015—2020年广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情况

2.3.2 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情况

随着企业品牌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广西茶叶企业参与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的评估,由此提高自身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三鹤”“茂圣”“大明山”等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持续参与评估,排名相比其他广西企业产品品牌较为靠前,品牌价值呈逐年增长趋势(表7)。2020年参与评估的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数量为8个,比2015年增加5个;2015—2020年,2019年参与评估的企业品牌数量最多(12个)。2020年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的评估排行榜中,广西有5个企业进入前100名,其中梧州茶厂的“三鹤”位列26,较2015年提高6位;企业品牌价值4.53亿元,较2015年增长77.65%。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的“茂圣”位列42位,较2015年提升5位;品牌价值3.57亿元,较2015年增长81.22%。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大明山”位列51,较2015年提高36位;品牌价值2.89亿元,较2015年增长41.67%。广西南山白毛茶茶业有限公司的“聖種”从2016年第108位上升至2020年第88位,品牌价值增长30.70%。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的“金花”“人间壹香”品牌排名上升较快,从2016年的百位之外到2019年的百位之内,2019年品牌价值较2016年分别增长91.74%、67.08%。

表7 2015—2020年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情况

续表7 2015—2020年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情况

2.3.3 获地理标志保护情况

随着品牌保护意识的增强,相关政府部门就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茶叶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茶叶产品数量逐年增加,茶叶产品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提高。2010—2020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国家农业农村部口径)的广西茶叶产品共15个,占广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9.74%。2004年至2019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广西茶叶产品共12个(表8)。

表8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西茶叶部分)名单

3 广西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茶树品种较为单一,品种老化程度高

20世纪80年代之前,广西茶树品种以云南大叶种和凌云白毫茶、龙胜龙脊种、临桂宛田种等地方茶树品种为主,品种老化程度较高;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引进并大力推广福云六号、福云七号、福鼎大毫等无性系良种,但形态各异、种质不纯等问题仍影响着生产管理与产品品质。2012年广西的无性系良种茶园普及率为53.7%,2017年无性系良种茶园比例为58.75%[2];尽管无性系良种的普及较之前广,但受区内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供给有限[3]、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等影响,与其他国内茶叶主产省份、国外主产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2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加工能力有限

茶叶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等交通运输不便的地区,部分茶叶由于地势、采摘要求高等原因仍需人工采摘,采摘机械化水平较低。部分茶园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管理粗放,肥料农药等农资使用不规范,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较低。受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这一社会普遍问题影响,导致茶区采茶劳力不足,各茶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采茶难问题。茶叶初制厂分布不平衡,部分地区茶厂分布密集,而边远茶区的茶厂分布不足,加工生产条件较为局限。多数茶厂属于作坊类,厂房、机具、工艺、卫生状况等软硬条件较为落后,加工能力有限。部分茶叶品种(如六堡茶、茉莉花茶)虽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4],但全区整体的茶产业标准体系还不完善。

3.3 优质品牌较少,品牌效益不足

广西茶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各优势茶区为主导,培育和发展了一些茶叶品牌,但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有限。20世纪90年代,广西的传统名茶和新创名优茶已有30余种,包括红碎茶、六堡茶、西山茶、覃塘毛尖等[1],尽管茶叶品种较多,但市场竞争力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缺乏具备本土文化精神的品牌标杆[5],与其他茶叶大省生产的茶叶产品相比,产品附加值和品牌效益较低[6]。广西茶叶在区域品牌价值排名中未进入前十,区域品牌覆盖度较低且带动效应不强[7]。部分政府部门、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参与茶叶区域品牌或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积极性不足,评估连贯性不强。

4 广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 加强良种选育,推广无性系品种

加强茶树良种选育,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支持相关科研单位、茶叶企业开展茶树新品种的选育与研究,以选育和发展具有发芽早、产量高、质量优、适用于茶园机械化推广等特点[8]的无性系茶树品种为主,助力种业振兴。加快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茶苗繁育能力,保障区内充足的优良茶苗供应。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种植,加速茶园新旧品种更换,提高茶园良种覆盖率及无性系茶园比例,从根本上提升茶叶品质。

4.2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加工水平

优化茶产区布局,重点发展以横县为主的茉莉花茶产区,以梧州市、横县、桂林市等为主的六堡茶产区,以及绿茶、红茶重点产区。加快茶叶产业集群发展与提质升级,依托各类现代农业园区促进规模化生产,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建设高标准茶园,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强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在种植、管护、采摘等方面提高生产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改造升级现有茶园基础设施与生产环境,打造富硒茶园、生态茶园。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及茶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及加工集成技术研究,推动六堡茶、茉莉花茶等生产加工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支持企业引进和更新生产设施设备,提高生产加工管理水平,促进茶业装备智能化发展[9],不断提升茶产品质量。

4.3 壮大桂茶品牌,提高品牌溢价

统筹发展区域性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明确品牌差异化定位[10],厘清、整合小弱品牌[11],共同打造区域性茶叶品牌。充分利用广西特色自然资源优势,以“绿色、有机、保健”为主题,积极申报国家有关部门商标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对具有一定市场基础和规模的桂茶品牌进行适度市场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运用各类信息传播载体,组织开展多形式的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活动,如茶博会、展销会、云直播、云推介等,大力宣传广西茶叶品牌,不断提高桂茶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和支持相关政府部门、茶叶企业参加品牌价值评估,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认知,不断提高品牌溢价能力,增加产业收益。

4.4 延伸茶产业链,营造多元茶文化

加强广西茶叶全产业链培育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茶产业链的组织架构,健全茶产业链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茶产业链的全面协同能力[12]。积极拓展茶园的休闲、观光、科普等功能,大力发展以“茶”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要素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打造特色茶文化旅游产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13],促进产业共同转型升级[14]。深入挖掘广西丰富的茶历史和文化内涵,结合产业振兴、文化振兴,重点支持六堡茶、茉莉花茶等文化底蕴深厚的产品,推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引导形成多元的茶文化结构。组织开展各类品茶、斗茶、茶叶展示、展销等活动,定期举办春茶节、茶文化节、茶产业论坛等活动,推动茶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扩大消费阶层与群体。紧抓“国际茶日”这一对外沟通交流的良好机会,助推广西茶叶“走出去”。

猜你喜欢

品牌价值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品牌价值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宁生态茶园
汾酒品牌价值突破千亿大关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