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奄包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2021-09-02江淑琴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神经

江淑琴

赣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江西赣州 341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退行性脊柱疾病,主要症状为颈肩部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上肢麻木、肢体胀痛、上肢放射痛等症状,针对该病患者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根据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议纪要,对该病患者首选保守治疗[1-3]。西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神经根阻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控制疼痛,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药物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使用。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证”“颈痛”等范畴,病机为肝肾亏虚、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使筋脉闭阻,或跌打损伤使脉络受阻,气滞血瘀所致。中药热奄包为传统外治疗法,利用温热刺激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入病灶,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本研究采用中药热奄包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探讨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8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1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1~68岁,平均(43.6±7.3)岁;病程1~9年,平均(4.3±1.2)年;发病至就诊时间2~42 d,平均(12.8±3.5)d。试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4~63岁,平均(42.9±8.3)岁;病程1~11年,平均(4.6±1.8)年;发病至就诊时间3~21 d,平均(13.1±4.3)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镇痛、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等方法,并口服塞来昔布(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220,规格 0.2 g×18粒),0.2 g/次,1次/d,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中药热奄包的组方为炙甘草30 g、荆芥30 g、独活15 g、当归30 g、红花15 g、川牛膝15 g、乳香15 g、防己15 g、防风15 g、没药15 g、威灵仙15 g、川芎30 g;将中药进行加工处理,并研磨成粉末,装入大小为15 cm×30 cm的布袋,将装有中药的布袋放入药袋锅蒸45 min左右取出,使用温度枪检测热奄包温度,当其表面温度冷却至55 ℃左右时,外敷至患者病灶部位,确保能够完全覆盖患者病灶部位与颈肩部;外敷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每天晚上进行外敷,1次/d;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临床评价

(1)治疗效果:治疗后2周,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治疗效果[4],分为无效、有效、显效及临床痊愈,患者的原有症状消失且肌力恢复正常,肢体功能及颈部功能恢复正常,可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判定为临床痊愈;患者的原有症状有所减轻,颈、肩背疼痛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判定为显效;患者原有症状有所减轻,颈、肩部及背部的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有所改善判定为有效;患者原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临床痊愈例数)/总例数×100%。(2)颈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颈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的判定标准为治疗后肩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上肢、肩部及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活动无疼痛。(3)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5]:VAS评分总分为10分,患者于治疗前、后根据评测时自身感觉,对自身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打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情况越严重;治疗前、后,由患者填写颈椎病症状量表,总分20分,包括颈椎病症状、体征、工作能力、手部功能4个维度,分数越低表示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颈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颈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7.9±2.8)d,短于对照组的(11.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及颈椎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病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骨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颈部长时间疲劳或年龄增长,导致椎体间关节及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钩椎关节增生引起神经根压迫,产生的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特征及症状。目前,国内外研究尚未完全阐明其具体病理及发病机制,主要认为该病的发病与机械压迫、局部血运障碍、椎体不稳定有密切联系[6]。患者典型症状包括颈部僵硬、疼痛,上肢麻木及放射痛,上肢感觉减退、握力下降等。目前,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西医保守治疗主要采用镇痛、改善血液循环等方法,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由于部分患者长期服药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出血等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不利。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方面有一定优势,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属于“筋痹”“痹症”“颈痛”等范畴,病位在颈项部。中医学研究显示[7],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外因有肌肉劳损、风寒湿邪入侵等,内因有经络、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气滞血瘀。

中药热奄包技术利用中药功效结合热力,使药物有效成分快速通过皮肤渗透进入病灶,利用身体的经络循行将药物传遍整个病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高温状态能够使皮肤毛细血管及毛孔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利于外敷药物通过毛孔进入毛细血管内部,高温状态下血液循环加速,引起局部疼痛的细胞因子、代谢产物水平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疼痛症状可迅速缓解。

本研究中使用的热奄包包括炙甘草、荆芥、独活、当归、川芎等12种中药材,其中当归、乳香、没药、红花均有活血通络的功效,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红花中含有的红花素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抗血小板凝集等功能,内服或外用均可发挥疗效[8];独活、防风、荆芥、防己有驱散外邪、散风解表等功效,能够降低湿邪、风寒对敷药部位的侵袭;川芎有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川芎中的川芎嗪有拮抗钙离子、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外敷能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加速新陈代谢;川牛膝、威灵仙祛风止痛、活络舒筋。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益气补中;诸药合用达到散寒除湿祛风的作用,结合热奄包技术中的热效应,各种有效成分可迅速到达病灶。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热奄包能够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病友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