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1-09-02冯利娜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治疗仪偏瘫下肢

冯利娜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 30014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梗死偏瘫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慢,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可为患者提供系统、全面、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广泛,可达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气压治疗仪通过气囊挤压按摩下肢,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可有效预防血液凝集,进而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对性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5岁,平均(61.24±1.22)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3]评分8~15分,平均(12.22±0.55)分;合并症,高血压15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20例。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1~76岁,平均(61.28±1.30)岁;NIHSS评分9~16分,平均(12.25±0.56)分;合并症,高血压16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相符,且均为单侧偏瘫;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高度配合;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正常;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患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下肢有大面积溃疡性皮疹或出血倾向;已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用药护理:护理人员给予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药物治疗,准确告知患者用药时间、剂量及注意事项,并加强用药期间的巡视。(2)心理及宣教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疏导其焦躁、易怒、不安等负性情绪;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宣教,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可通过床旁宣教、视频宣教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案。(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高蛋白、高能量饮食方案,嘱患者多饮水。(4)下肢训练:嘱患者抬高患肢,利用小枕将足跟垫高,使小腿和床面呈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护理人员交替对患者健患侧膝关节进行屈伸、背屈、内外翻运动,每组20次,4组/d;护理人员交替对患者健患侧踝关节进行屈伸、背屈、内外翻运动,每组10次,4组/d;护理人员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每侧按摩20~30 min,1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北京龙马负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420f型气压波治疗仪治疗,在接通电源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充气腿套,患者取平卧位,戴好套筒后连接主机,使用双排气管,将仪器电源开关打开后选择静脉治疗模式,设置充气末腿套压力为35~45 mmHg(1 mmHg=0.133 kPa),按照脚踝—小腿—大腿的顺序进行充放气;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耐受阈值及时调整压力参数,30 min/次,1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后不同时点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分别于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2个月(T2)、干预3个月(T3)使用百科医疗有限公司生产的BK Medical ApS,120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国械注进20153061933)测定两组的股静脉血流峰速。(2)统计两组干预3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点股静脉血流峰速比较

两组T1、T2、T3股静脉血流峰速均较T0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1、T2、T3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不同时点股静脉血流峰速比较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干预3个月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38)。

3 讨论

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和静脉壁损伤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期间给予血管刺激性药物及进行介入性治疗,可明显损伤静脉壁,且患者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需长期卧床静养,而长期的活动受限会导致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液流速缓慢,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继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预后[5]。

本研究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下肢训练为主,同时辅助心理护理、宣教护理、生活护理及下肢训练,在提升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下肢血液高凝状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方面的效果显著。但经临床实践发现,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偏瘫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往往达不到预期的干预效果。气压治疗仪利用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气、放气,可对肢体及组织循环产生一定的压力,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T1、T2、T3股静脉血流峰速均较T0显著升高,且观察组T1、T2、T3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能有效提升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其原因为,气压治疗仪依据血液流向从肢体的远端至近端均匀有序的进行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股静脉血流峰速,达到促进下肢静脉内淤血排空及改善下肢动脉血流灌注的效果,可有效缓解下肢静脉高凝状态;同时,联合使用气压治疗仪进行增减压可产生周期性的波动血流,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微循环系统,阻碍凝血因子的形成,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6]。因此,在针对性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气压治疗仪,可更好地提升股静脉血流峰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方案,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猜你喜欢

治疗仪偏瘫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