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02孙丽娜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治疗仪预见性肌瘤

孙丽娜

沈阳菁华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5)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体表瘢痕小、子宫肌瘤清除率高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高效术式[1]。但因手术具有创伤性,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进而增加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2]。因此,在术后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在护理前全面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护理重点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气压治疗仪利用气囊大面积挤压按摩下肢,增大血流速度,防止血液瘀滞,预防下肢DVT、浅静脉曲张、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32~52岁,平均(40.25±2.17)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24~28 kg/m2,平均(26.07±0.35)kg/m2;肌瘤数量,2~6个,平均(4.41±0.18)个;肌瘤直径,3~7 cm,平均(5.42±0.22)cm。观察组年龄33~50岁,平均(38.12±5.08)岁;BMI 24.5~28.5 kg/m2,平均(26.10±0.32)kg/m2;肌瘤数量,3~7个,平均(4.43±0.15)个;肌瘤直径,4~8 cm,平均(5.39±0.24)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沈阳菁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9版)[4]中关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和(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本研究;符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指征。排除标准: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腹壁广泛瘢痕或腹腔内广泛粘连;脐疝、膈疝、腹壁疝;传染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下肢感染或有大面积溃疡性皮疹或有出血倾向。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预见性护理。(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术后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疏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向患者推广康复者的治疗经验,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2)宣教护理:护理人员通过床旁宣教、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知识。(3)生活护理:术后6 h恢复饮食,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多饮水。(4)并发症预防:术后对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查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评估下肢DVT、浅静脉曲张、肿胀的发生风险;针对低风险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宣教,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直腿抬高30 °~60 °,平持10~20 s,30~50下/组,3~4组/d,踝泵运动,伸展放松大腿,勾起脚尖朝向自己并维持10 s,然后脚尖下压,保持10 s,10~20次/组,3~4组/d;依次按摩髋、膝、踝,30 min/次,2次/d;针对中高风险患者,护理人员要悬挂高危标识,加强宣教,监督患者穿弹力袜、使用弹力绷带,并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准确告知患者用药剂量、频率、不良反应。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莱博泰克(大连)科技有限公司,LBTK-M-I 1000型,辽械注准20162260212],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选择大小合适的气囊套在患者下肢,并拉好拉链,将导气管按顺序插在气囊接口上,设置治疗时间为20~30 min/次,治疗压力在100~130 mmHg(1 mmHg=0.133 kPa),打开电源后进行治疗,治疗期间询问患者感受,及时调整治疗参数,1次/d。

两组均干预1周。

1.3 观察指标

(1)股静脉血流峰速:分别于干预1 d(T0)、3 d(T1)、5 d(T2)、7 d(T3)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百科医疗有限公司BK Medical ApS,1202型,国械注进20153061933)测定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干预期间下肢DVT、浅静脉曲张、肿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比较

T1、T2、T3时,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T0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点股静脉血流峰速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常采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术后患者卧床休养期间,由于下肢肌肉长时间处于松弛状态,下肢股静脉血液流速放缓,易发生下肢DVT、浅静脉曲张、肿胀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股静脉血流速度、预防并发症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预见性护理通过实施心理护理、宣教护理、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静脉血流速度,预防并发症。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该护理措施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护理效果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单一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有限。气压治疗仪是临床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并发症的常用物理仪器。本研究结果显示,T1、T2、T3时,两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T0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行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实施气压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方案,能有效增加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原因为,气压治疗仪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反复地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可均匀有序挤压肢体远端及近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达到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及肢体动脉灌注的效果,联合预见性护理后能更好地提升股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降低下肢肿胀及浅静脉曲张的发生率[5]。此外,气压治疗仪可向下肢发射脉冲刺激信号,增加下肢纤溶系统活性,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效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联合预见性护理后有效降低DVT发生率[6]。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仪与预见性护理联合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能有效增加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治疗仪预见性肌瘤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