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2王星星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微量气管次数

王星星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江西九江 332000)

气管切开是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呼吸支持及解除气道不畅或梗阻的重要措施,可维持患者呼吸通畅,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吸气过程中患者的上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及过滤功能,易导致气道黏膜干燥及黏液纤毛系统受损,难以排出气道痰液,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呼吸道感染与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后气道管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既往多实施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护理,虽能促进痰液排出,但整体湿化效果不佳,且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微量泵可准确控制湿化液滴速,达到持续性气道湿化的目的,在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实践中有一定的优势[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65岁,平均(45.12±5.08)岁;气管切开原因,颅脑损伤15例,喉癌手术20例,急性喉阻塞15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0~64岁,平均(45.25±5.12)岁;气管切开原因,颅脑损伤14例,喉癌手术19例,急性喉阻塞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纳入标准:均经临床明确,需切开气管建立人工气道;病情稳定且意识正常;患者和(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配合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胸膜瘘、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史;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如下。(1)环境护理:保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干净,定时开窗通风,3次/d;使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器(河北清爽科技有限公司,KXD-Y600型)进行消毒,2次/d;维持室内温度为22~24 ℃,湿度为60%~80%。(2)宣教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气管切开注意事项及气道湿化配合要点。(3)吸痰护理:行气道湿化操作后,护理人员应清洁患者口腔,并选择适宜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当痰液黏稠时,护理人员手指微屈,五指合拢,手形呈中空状从下往上、由外向内轻柔而有节奏地拍击患者的后背,帮助排痰。(4)气管护理:定期消毒或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扣,加强日常巡视,避免插管滑脱。

对照组加用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护理:使用无菌针筒抽取3~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70,规格 500 ml︰4.5 g)滴至气管套筒内,滴注间隔时间为0.5 h,依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适当调整湿化液用量。

观察组加用微量泵(北京科力建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KL-702型)持续气道湿化护理:使用无菌针筒抽取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去除针头并连接输液延长管,将延长管的前端和微量泵连接固定后,以6 ml/h速度持续泵入,并根据痰液黏稠度适当调节湿化速度。

两组均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1)日均吸痰次数:统计并比较两组干预期间日均吸痰次数。(2)气道湿化效果:根据痰液黏稠度评估干预2周结束时的湿化效果,湿化良好,痰液黏稠度适中,负压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有较少痰液黏附,但易冲洗干净;湿化过度,痰液稀薄呈泡沫或米汤状,负压吸痰后吸痰管内壁上无痰液黏附;湿化不足,痰液颜色黄且黏稠,吸痰管难以插入,且吸痰困难,肺部有干啰音,负压吸痰后吸痰管黏附大量痰液,难以冲洗干净。(3)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期间刺激性干咳、气道黏膜出血、气管损伤、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日均吸痰次数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日均吸痰次数为(9.15±2.34)次,少于对照组的(12.98±2.6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7,P<0.001)。

2.2 两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干预2周结束时,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气道湿化是利用特殊器械使湿化液转变为蒸汽微粒,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可有效湿化气道黏膜及稀释痰液,维持气道黏膜上皮纤毛运动和清洁功能,是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前,临床应用的气道湿化方案众多,主要包括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方案及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案。其中,传统间断气道湿化方案不易控制湿化液用量及湿化速度,湿化液进入呼吸道后不易均匀分布,影响气道湿化效果;若发生气道湿化过度及湿化不足的情况,不仅会引发患者刺激性干咳、肺部感染,还会增加吸痰次数及气道黏膜出血、气管损伤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效果不佳[4]。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方案利用微量泵可准确地控制湿化液用量和湿化速度,有效保证气管切开患者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期间,观察组日均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结束时,观察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在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可精准地控制湿化液滴速,确保湿化液持续、均匀滴入气道内,且可根据痰液浓度及时调整湿化液量及湿化速度,有效保证气道湿化效果,减少气道湿化不足及气道湿化过度情况的出现,利于降低刺激性干咳、肺部感染的发生率[6];且良好的气道湿化可有效满足气道持续需要水分的需求,保证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及痰痂形成率,利于痰液及时排出及减少吸痰次数[7],进而减少吸痰操作对气道黏膜、气管造成的损害,降低气道黏膜出血、气管损伤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将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可减少日均吸痰次数,提升气道湿化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微量气管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依据“次数”求概率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