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介入术中的应用

2021-09-02朱晓杰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偏振光治疗仪腰椎间盘

朱晓杰

天津市第一医院骨科 (天津 300231)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损坏、髓核突出刺激马尾神经、神经根等引发的综合征,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典型表现为腰部疼痛并伴随下肢放射疼痛,可致肢体功能受限,对患者健康存在严重威胁[1]。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微创介入手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该病的治疗中,为保证手术效果,需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2]。系统性护理属于目前新型护理方案,是针对护理全过程展开的科学、系统及规范的护理服务,而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则属于临床常用的疼痛护理器械。本研究旨在探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介入术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男138例,女112例;年龄31~78岁,平均(52.11±10.65)岁;病程0.5~16.0年,平均(7.62±2.15)年。观察组男134例,女116例;年龄30~79岁,平均(52.58±11.14)岁;病程0.5~17.0年,平均(7.55±2.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满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并经X线、CT等确诊;满足微创介入手术指征;认知正常;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脏器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护理:(1)术前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及微创介入手术优势,减轻患者应激反应;讲解疼痛的可控性,告知控制疼痛的方法,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监护患者禁食、禁水;并讲解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依从性。(2)术中护理:在转运时安抚好患者,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3)术后护理:术毕到手术室接患者时,安抚患者情绪,在转运时密切监护,直至返回病房;返回病房后,让患者平卧6 h,采用轴式翻身法辅助患者定期翻身,早期开展股四头肌等舒张、收缩及踝泵运动,预防神经根粘连;密切监测体征,观察穿刺位置,对渗液、渗血患者及时更换辅料;考虑患者术后存在神经根水肿、低颅内压、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的风险,密切监护,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慌、胸闷、腹痛等并发症,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如术后排尿不畅及改变体位等,热敷腹部,并进行膀胱按摩,以促进患者排尿;强化疼痛管理,教会患者通过想象、深呼吸、心理暗示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痛阈,指导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4)出院指导:教会患者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叮嘱3个月内注意休息,睡硬板床,不可久坐、久站、从事重体力劳动,坚持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期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XY-K-PZG-I型,豫械注准20192090741):术后固定进行疼痛位置的照射,照射时输出功率设定为10 W,连续照射,每个疼痛位置10 min,2次/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分及以上为重度疼痛。(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分值0~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造成腰痛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健康、生命质量均存在严重威胁,甚至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3]。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微创、安全及康复快等优势,但其属于侵入式操作,再加上疾病疼痛的影响,患者术后常伴随剧烈疼痛,容易产生较多负面情绪,导致护理满意度较低[4]。

系统性护理通过术前健康指导能够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利于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应激反应及患者对疼痛的恐惧;术中接送患者时,密切监护,通过熟悉护士的陪伴,不仅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可进一步拉近护患距离;术后早期翻身和活动,可改善机体状态,并预防神经根粘连,同时密切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不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5-6],强化疼痛管理转移患者注意力,可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程度;改善患者出院后行为,强化对患者的出院指导,可促进患者康复。在此基础上,配合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能够穿透组织5~7 cm,利用光电、光磁、光热等效应,增强细胞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且波长近似红外光线,可渗透进深层组织,减弱肌肉张力,解除肌肉痉挛,加快组织活性物质的生成,并促进致痛因子的代谢,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的修复,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与卢凤环等[7]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方案可改善患者的护理服务体验。推测原因为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治疗能够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利于改善机体状态,且该治疗方案无损伤、无疼痛,属于安全、绿色的疗法,故患者的接受度与认可度均较高。

综上所述,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护理服务体验。

猜你喜欢

偏振光治疗仪腰椎间盘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部分偏振光分解的研究①
线偏振光振动合成矢量端点轨迹方程的推导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