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底肌治疗仪联合中医护理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02尹慧英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尿量尿潴留治疗仪

尹慧英

泰和县中医院 (江西吉安 343700)

产后尿潴留主要指产妇在产后6~8 h出现排尿障碍,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多,临床表现为尿液点滴而下、小腹疼痛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影响子宫收缩,引发多种并发症[2]。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热敷、听流水声等方式诱导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但效果欠佳。盆底肌治疗仪是一种产后康复设备,主要通过低频脉冲刺激调节产妇机体内环境,具有无创、无痛、操作简单等优势。中医理论认为,产后尿潴留的主要病机为产后机体耗气动血,肺脾之气不足,膀胱气化功能减弱,导致水道通调不利,中医护理干预在产后尿潴留患者康复中具有独特优势[3]。基于此,本研究将盆底肌治疗仪电刺激干预联合中医护理用于产后尿潴留患者,拟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3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8.73±2.01)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4±0.55)周;产程8~21 h,平均(15.39±2.05)h;孕次1~4次,平均(2.03±0.17)次。对照组年龄20~37岁,平均(28.52±2.19)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8±0.49)周;产程10~23 h,平均(16.21±2.37)h;孕次1~5次,平均(2.08±0.19)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产后6~8 h出现排尿障碍,膀胱残余尿量>100 ml,伴有腹部疼痛等症状;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患心血管疾病;存在交流、认知障碍;患泌尿系统疾病等。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情绪疏导、饮食调理、新生儿喂养指导等基础护理;针对产后尿潴留,指导患者听流水声,辅以热敷、增加饮水量、盆底肌训练等方式诱导患者排尿。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具体如下。(1)穴位按摩:患者平卧,护士双手重叠在其肚脐上1寸处,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水道穴5 min;休息5 mim后双手拇指齐按患者双侧足三里,60次/min;3 min后顺时针揉按患者肾区,手掌放置其下腹膀胱突起处,朝腹部两边按压15次,然后从膀胱底部向下按压推移,双手拇指重叠在关元穴,逐渐增大按压力度,按压5 min,2次/d。(2)音乐疗法:根据宫商角徵羽对音乐曲目进行分类,患者小便不利、夜寐不安、紧张焦虑选择徵、羽调音乐,情绪好转后更换宫、商调音乐;护士每日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播放,20 min/次。上述中医护理措施持续干预3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肌治疗仪电刺激干预:采用广州市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USB4型盆底肌治疗仪,连接2个电源通道,将专用电极片黑色面涂满耦合剂,相同通道的一对电极片放置于患者骶尾部,另一通道的一对电极片放置于关元穴与中极穴,启动设备,切换尿潴留模式,设置频率35 Hz、脉宽200 μs,刺激会阴肌、逼尿肌20 min,然后调整频率1~4 Hz、脉宽270~230 μs,干预30 min,2次/d,持续使用3 d。

1.3 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干预3 d后评价患者尿潴留康复情况,无法自行排尿,仍需采用导尿管为无效;可自行排尿,排尿时阻力大,伴有尿不尽感,且膀胱残余尿量>100 ml为有效;膀胱残余尿量50~100 ml为显效;膀胱残余尿量<50 ml为痊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排尿情况:记录两组干预后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3)膀胱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 d后采用B超检测两组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干预3 d后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排尿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排尿情况比较

2.3 两组膀胱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d后,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膀胱功能比较

3 讨论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与分娩方式、药物使用及导尿管刺激等因素有关[4]。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阴道壁受胎儿挤压,盆底神经受损,膀胱肌与括约肌控制力减弱,导致膀胱肌难以正常收缩,诱发排尿障碍;加之产后腹壁肌与盆底肌松弛,腹内压力降低,外加会阴撕裂痛或剖宫产切口疼痛明显,导致患者排尿无力,进一步造成产后尿潴留,对患者产后康复尤为不利[5-6]。

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解除产后尿潴留患者的症状,恢复膀胱功能,对促进产后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干预3 d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盆底肌治疗仪电刺激干预联合中医护理能够改善产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盆底肌治疗仪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解除脊髓排尿中枢的抑制状态,增强膀胱肌力,并舒张尿道括约肌,进而诱导尿液从尿道口顺利排出;通过电流刺激患者骶尾部及肌肉,可减轻肌肉疲劳,增强肌肉敏感性,使膀胱肌肉节律性运动收缩,进而提高肌肉张力,达到刺激患者排尿的目的[7-8];同时,低频电刺激还能够通过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缓解膀胱水肿充血,恢复膀胱功能,使膀胱括约肌恢复自主排尿能力。中医理论认为,尿潴留属于“闭证”范畴,即主要由膀胱气化失常、三焦气化不利所致;穴位按摩是中医特色护理手段,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经络之气,从而影响患者生理与病理状况;揉按足三里、水道穴等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进而通利水道、化气利尿,使膀胱开阖有度,三焦气化有权;音乐疗法是利用特定节奏、旋律、曲调作用于人体大脑,以调节神经,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发挥镇静安神作用,从而有效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有利于各项措施的开展,更好地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盆底肌治疗仪电刺激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用于产后尿潴留患者,有助于增强控尿能力,改善膀胱功能,提升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尿量尿潴留治疗仪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