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视机的视知觉训练在改善弱视患儿视力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2熊艳

医疗装备 2021年14期
关键词:弱视立体视力

熊艳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1100)

弱视是儿童常见的眼部疾病,由视觉发育期异常视觉经验所致。随着电视、计算机及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儿童弱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弱视患儿常伴有斜视、屈光不正等症状,这会对患儿视觉功能的健康发育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2]。若未能及时治疗与纠正弱视患儿,则可能会导致患儿出现终身弱视,甚至存在失明的风险。0~12岁是儿童的敏感期,在此期间,经过合理的视觉刺激能够促使其视觉正常发育,实现理想的视觉矫正效果。目前,临床常采用屈光矫正法、遮盖法等方式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但治疗时间均较长,且无法同时进行双眼协调功能训练,视力改善效果往往欠佳。视知觉训练是学习能力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训练患儿准确接受视觉信息,提升患儿大脑准确加工处理的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同视机的视知觉训练在改善弱视患儿视力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弱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3例,患眼52眼)与对照组(33例,患眼50眼)。试验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12岁,平均(8.11±1.12)岁;双眼弱视19例,单眼弱视14例;弱视程度,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7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11岁,平均(7.93±1.08)岁;双眼弱视17例,单眼弱视16例;弱视程度,轻度16例,中度11例,重度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中对儿童弱视的相关诊断标准[4];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的认知及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眼部器质性、功能性病变以及邻近部位占位病变;既往接受过弱视手术治疗;合并严重躯体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遮盖法治疗:结合患儿弱视程度,给予遮盖疗法,遮盖治疗时间为3~6 h/d,遮盖时指导患儿进行穿针、描图、穿小珠子等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持续治疗5个月。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同视机(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YZ23B型)进行视知觉训练:采用同视机对患儿视知觉功能进行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实施针对性训练;针对融合点处有抑制患儿行脱抑制训练,指导患儿开展捕捉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振动画片和开亮大灯;针对融合力不足的患儿行融合训练,在分离与综合训练的基础上振动画片和开亮大灯;针对立体视范围低于正常者,行立体视加强训练,待患儿观察到立体感觉后,由简单到复杂变动画片种类与照明强度;将上述训练内容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总,以便了解患儿训练情况及近期各项视功能改善情况;以30 d为1个疗程;待1个疗程结束后,结合患儿训练反馈数据、视力、视功能情况对下一个疗程的训练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持续治疗5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5个月后,矫正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为无效;矫正视力提高0.2及以上为好转;视力恢复正常,达到0.9或以上为基本自愈;治疗总有效率=(基本自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后的视力情况。(3)视功能:采用Titmus立体图测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在自然光线下,嘱患儿佩戴偏振光眼镜,距离检查图40 cm处进行视功能检查,以患儿能够正确识别的最小视差为立体视锐度值,≤60〞为正常立体视,>60〞且≤800〞为不能识别立体视,>800〞为无立体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视功能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视功能比较(〞,

3 讨论

弱视多由先天性或视觉系统发育障碍导致,临床常表现为单眼或双眼视觉功能损害,但眼球内、外部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且无法通过光学途径进行矫正。儿童弱视是可治愈的功能性眼病,其危害程度随患儿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但早期症状往往不明确,易被家属及医师忽视,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5-6]。遮盖疗法是弱视患儿的主流治疗方案,但易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其出现自卑心理,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且其对优势眼的遮盖会使患儿失去双眼共同视物的机会,从而影响双眼立体视的建立。

视知觉训练以大脑神经的可塑性为依据,结合患儿视力情况为其制订个性化的视觉刺激与视觉学习方案,旨在激活视觉信号通路,促进视觉通路与皮层功能发育,从而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视功能优于对照组,表明利用同视机进行视知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促进其双眼立体视功能的恢复。同视机可通过分析图像应答及任务完成情况,实时调整任务内容,从而利于制订有效的个性化训练方案,提升训练效果。相较于传统的遮盖疗法,同视机的视知觉训练更具吸引力及趣味性,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其利用计算机终端了解患儿的训练情况与训练效果,并结合训练反馈相关信息,及时调整训练难度,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于促进患儿视觉系统的不断发育与完善[7-8]。立体视是双眼视功能的最高级形式,建立在双眼视差的基础上,反映大脑视觉中枢对周围物体在三维空间的感知能力,参与到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同视机的视知觉训练设置噪声立体视、轮廓整合等项目,通过双眼视平衡的生物模型刺激,改善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情况,使其获得清晰的视锐度与对外界物体的立体视和深感度,从而利于促进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同视机的视知觉训练在弱视患儿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其视力,促进视功能的重建。

猜你喜欢

弱视立体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念个立体咒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立体登陆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