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C-MS和GC-IMS联用法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2021-08-31刘静宜陈小爱杨玉洁陈树喜张子明周爱梅

食品科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萜烯佛手醇类

汤 酿,刘静宜,陈小爱,杨玉洁,陈树喜,张子明,周爱梅,*

(1.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2;2.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潮州 515634)

佛手(Citrus medicaL. var.sarcodactylisSwingle)为芸香科香橼属植物的果实,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以及香豆素类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材[1-3]。佛手精油是佛手的主要活性组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佛手精油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活性[4-5],在食品、药品及化妆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佛手的采摘时期会影响佛手精油的产率、品质及其药理作用[6]。因此,比较不同采收期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可对佛手的采收时期及佛手精油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国内外有关佛手精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精油的提取分离、成分分析和功能活性[7-10]。鲜见关于不同采收期佛手精油挥发性组分变化规律的研究。Wu Zhen等[11]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川佛手果实在成熟阶段精油的产量和挥发性组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佛手成熟,精油产量显著增加,萜烯类物质始终是精油的主要组分,单萜烃和酮类物质的含量增加,倍半萜烃类和其他氧化衍生物含量减少。严赞开等[12]应用GC-MS技术研究了广佛手成熟期间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熟期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佛手果实在黄熟期采摘,可获得含量丰富的柠檬烯。有关于佛手精油成分分析的研究,GC-MS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13-14]。

利用GC优良的分离性和MS鉴定的高选择性,可实现对待测样品具体风味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是一种成熟的常规分析技术。该技术分离性能强,具有独特、高效、快速的特点,但此技术无法分析鉴定出一些含量少而对风味至关重要的物质[15-17]。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技术基于离子迁移分离原理能够高效分离化合物中的同分异构体,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且样品几乎不需要任何前处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风味分析、品质检测等多个领域[18-19]。由于GC-IMS技术相对于传统分析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其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20-21]。GC-MS和GC-IMS两种技术的结合可充分利用GC-IMS快速灵敏及信息的丰富性,以及GC-MS对于鉴定气味物质的独特和高效性,能更全面且科学地对不同采收期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

本实验以不同采收期的广佛手为原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佛手精油,进而采用GC-MS和GC-IMS技术检测广佛手精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获得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的综合信息,并结合聚类热图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化学计量法对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加以区分。2 种技术相结合更有利于探明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广佛手精油品质鉴别和其最佳采收时间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这对于探索佛手独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实验用广佛手样品均产于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佛手种植基地,分别采摘于2019年6月、7月、8月、9月和10月中旬5 个时期,共采摘5 次,每隔1 个月采摘1 次。每次取2~3 株,每株取大小相近的果7~10 个,各月份采摘的广佛手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Fig. 1 Pictures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in different months

正己烷(色谱纯) 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氯化钠等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TSQ 8000 Evo三重四极杆GC-MS联用仪(配有Xcalibur软件) 美国Thermo公司;Flavour Spec GC-IMS联用仪(配有分析软件包括LAV(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和三款插件以及GC×IMS Library Search) 德国G.A.S公司;AL104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水蒸气蒸馏简易装置 广州北玻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广佛手精油的制备

参考林敏浩等[22]的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加以改进。取新鲜广佛手切片(1 cm×1 cm×1 mm),装入挥发油提取器中按料液比1∶3(g/mL)加入蒸馏水,再加入9%氯化钠溶液作为助剂,加热至微沸提取4 h后用正己烷进行萃取,经氮吹仪除去残余正己烷,获得的精油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实验重复3 次,用0.22 µm有机膜过滤精油,所得精油封装后置于-20 ℃冰柜中备用。按下式计算精油得率:

式中:m1为精油的净质量/g;m2为鲜佛手的干质量/g。

1.3.2 广佛手水分含量测定

提取精油前测定广佛手水分含量,根据GB 5009. 3—2010《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中第一法直接干燥法进行测定[23]。

1.3.3 GC-MS分析条件

GC条件:TG-5 MS色谱柱(60 m×0.25 mm,0.25 μm);载气He(99.999%);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 µL;分流比5∶1;进样口温度250 ℃;程序升温:50 ℃保持2 min,然后以10 ℃/min升温至110 ℃,再以4 ℃/min升至190 ℃,5 ℃/min升至220 ℃,10℃/min升至260 ℃,保持5 min。

MS条件:电子电离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80 ℃;四极杆温度150 ℃;质量扫描范围m/z50~550;溶剂延迟时间9 min。用NIST MS Search 2.0谱库检索加以确认,各物质相对含量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11]。

1.3.4 GC-IMS分析条件

GC-IMS分析委托山东海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应用实验室完成。

顶空进样条件:顶空孵化温度80 ℃;孵化时间10 min;孵化转速500 r/min;进样体积100 µL;进样针温度85 ℃。

GC条件:FS-SE-54-CB-1色谱柱(15 m×0.53 mm,1 µm);色谱柱温60 ℃;运行时间40 min;载气为高纯N2(纯度≥99.999%);载气流速:起始2.00 mL/min,保持2 min,在2~20 min线性增至20.00 mL/min,在20~30 min线性增至100.00 mL/min后保持10 min。

IMS条件:离子源为氚源(6.5 keV);正离子模式;漂移管长度9.8 cm;管内线性电压500 V/cm;漂移气流速150 mL/min(高纯氮气,纯度≥99.999%);漂移管温度45 ℃[24]。

1.4 数据处理

应用软件内置的NISTMS Search 2.0谱库对GC-MS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取相似指数大于750为有效数据,当相似指数大于750则认定该组分存在于样品中;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采用GC-IMS设备自带仪器分析软件,包括LAV和插件(Reporter、Galleryplot),以及GC-IMS Library Search定性分析软件对样品的VOCs进行采集和分析,Dynamic PCA插件进行动态PCA;使用TB tools软件绘制聚类热图;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差异显著;结果以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得率比较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所得精油得率(以干物质计算)见图2。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时间广佛手精油得率分别为9月(3.65±0.08)%>10月(3.43±0.17)%>8月(2.63±0.12)%、7月(2.62±0.12)%>6月(1.48±0.10)%。显然,在佛手成熟过程中伴随着精油的积累,9月广佛手的精油得率达到峰值,随后精油得率下降(P<0.05)。其原因可能是9月采摘的佛手初生代谢速度减慢,而次生代谢占主导,次生代谢产物不断富集,达到最高值[25]。本研究佛手精油的得率(1.48%~3.65%)与Wu Zhen等[11]的研究结果(2.39%~3.57%)相近,且都表明不同采收期佛手精油的含量差异显著。有研究表明,农业气候条件、收获时间和提取分析方法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精油的产率和品质[26],9月中旬(果皮约85%黄色时)采摘广佛手,可使佛手精油得率最大化。

图2 广佛手在不同采收期的精油得率Fig. 2 Yield of essential oil from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2.2 基于GC-MS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2.2.1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聚类热图分析

如图3所示,其中8月和9月样品的峰数量显著增多且各挥发性成分丰度值显著增大,表明这2 个采收期可能伴有新物质的生成且样品中各挥发性组分浓度相对较高。如表1所示,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样品中共检测出54 种VOCs,其C链均在C9~C21以内,包括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酚类和烷烃类6 类化合物。其中6—10月精油样品中分别鉴定出19、17、38、41 种和26 种VOCs,分别占总检出成分的92.68%、97.36%、98.59%、97.79%和98.90%。随着佛手的成熟,精油样品中的各类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有些物质仅出现在特定的采收期样品中。

图3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成分的总离子流图Fig. 3 Total ion current chromatograph of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萜烯类是佛手精油中含量最高且种类最多的一类化合物,5 个广佛手精油样品中共检测到25 种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变化范围为79.48%~97.21%,且多为单萜烯类化合物,其中D-柠檬烯(35.29%~51.42%)、γ-松油烯(25.91%~34.31%)、α-蒎烯(1.55%~3.20%)、β-蒎烯(1.22%~2.91%)为主要成分。随着广佛手的成熟,精油样品中萜烯类物质的种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其总相对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且在10月达到峰值。佛手中萜烯类化合物具有柠檬香、木香、柑橘香和药草香等香味,其中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γ-松油烯、β-石竹烯、松油烯、水芹烯、月桂烯、α-侧柏烯、(S)-β-没药烯是对佛手香气贡献较大的香气物质[14,27]。

5 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样品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1.28%、1.32%、6.68%、3.35%、0.91%,且在8月达到最大值,其中α-松油醇(1.69%)和香叶醇(3.93%)占该时期醇类总量的84.13%。醇类化合物种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8月样品中达到最多。佛手中醇类大多具有不同的果香、花香、木香等香气,其中α-松油醇具有柑橘、紫丁香花香、木香,香叶醇具有玫瑰花香、果香,橙花醇具有柑橘、木兰香气,对佛手香气具有一定贡献[14]。

5 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4.88%、3.40%、9.23%、2.24%、0.13%,其相对含量和种类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醇类物质变化趋势一致。醛类物质含量在8月样品中最高,橙花醛(3.74%)和柠檬醛(4.50%)占该时期醛类总量的89.27%。佛手中醛类大多具有不同的果香、花香、青香等香气,其中橙花醛具有柑橘甜、似柠檬皮,柠檬醛具有明显的柠檬香甜感,对佛手香气具有一定贡献[14]。

表1GC-MS鉴定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的VOCsTable 1 Identific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by GC-MS

酯类物质仅在8、9月广佛手精油样品中检出,相对含量极微,分别为0.31%和0.48%。烷烃类和酚类物质主要在8月和9月样品中检出,且相对含量分别为2.89%和3.14%。其中对伞花烃具有新鲜的柑橘气息和木香[14],乙酸橙花酯具有玫瑰花香、果香,主要用以配制生梨、苹果、柠檬、柑橘类等水果型香精,乙酸香叶酯因具有香味而被广泛用于化妆品行业[28]。香芹酚具有柑橘香,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香料之一[29]。结果表明,含量较少的一些VOCs也有可能是佛手精油的主要赋香成分。

为直观观察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之间的差异,使用TB tool软件进行热图聚类分析。以鉴定出的54 种VOCs的相对含量作为变量,在row-scale基础上对每个变量进行Z-score标准化,得到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的热图(图4)。从图4可以看出,5 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可聚为3 类,6、7月聚为一类,8、9月聚为一类,10月另为一类。结合表1和图4可看出,6、7月广佛手精油样品中的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种类较少,而D-柠檬烯、松油烯和水芹烯等几类物质含量较高。8、9月广佛手精油样品中醇类、醛类、酯类、酚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且相对含量较高。10月采收的广佛手精油样品与其他样品间差异较大,主要为单萜烯类物质(96.05%),倍半萜烯类、醇类、醛类和酯类等物质含量极少。

图4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变化的聚类分析热图Fig. 4 Heat map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ing the change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GC-MS结果表明,5 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中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79.48%~97.21%),而醇类、醛类、酯类、酚类及烷烃化合物含量较少。随着佛手的成熟,精油中的萜烯类物质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在10月增至最大值,醇、醛类物质的含量在8月达到峰值,而酯类、烷烃和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8、9月精油样品中。热图聚类可将5 个采收期精油区分为3 类,使其特征性物质可视化。由于佛手精油的化学组成复杂,且其结果易受客观的提取方法、所应用的佛手品种和栽培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与Wu Zhen[11]和严赞开[12]等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2.2.2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共有VOCs的变化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中鉴定出15 个共有峰(84.59%~95.03%),分别为水芹烯、α-蒎烯、月桂烯、β-蒎烯、松油烯、D-柠檬烯、罗勒烯、γ-松油烯、β-石竹烯、大牛儿烯D、(S)-β-没药烯、4-萜烯醇、α-松油醇、香叶醇、对伞花烃。进一步分析比较15 个共有VOCs的动态变化趋势,见图5。如图5A所示,D-柠檬烯相对含量随广佛手的成熟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8月降至最低值35.29%,10月增加至峰值51.42%。γ-松油烯相对含量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在7月达到峰值34.31%。2 种主要成分总含量在10月可达最高82.56%。如图5B所示,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β-石竹烯、(S)-β-没药烯、对伞花烃相对含量均在9月达到峰值,这一现象与佛手精油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如图5C所示,4-萜烯醇、α-松油醇、香叶醇和大牛儿烯D相对含量在8月达到峰值,与醇类物质总的变化趋势一致。如图5D所示,水芹烯、松油烯相对含量在7月达峰值,此后随广佛手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罗勒烯在整个成熟阶段,含量一直呈升高的趋势,在10月采收期达到峰值。在广佛手成熟期间,D-柠檬烯和γ-松油烯总含量在8月和9月采收期较低,10月升至最高点。而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香叶醇、α-松油醇等含量在8、9月达到峰值,达到峰值后其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呈现出与D-柠檬烯和γ-松油烯相反的变化趋势,这表明精油中的上述共有挥发性成分在广佛手成熟过程中的代谢变化可能同时受某一因子的调节,并且D-柠檬烯的生物合成可能与α-松油醇和香叶醇的合成存在底物竞争的关系[33]。在15 种共有成分中,D-柠檬烯具有明显柠檬特征果香和青香味,γ-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具有强烈萜类物质特征的木青气息、花香和药草香气,是佛手精油的主要香气成分[14],且总含量在10月精油中达到最大值89.03%,为广佛手精油应用于香精香料行业确定了最佳采收时间。

图5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挥发油样品中15 个共有化合物相对含量Fig. 5 Changes in relative contents of 15 components in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with harvest time

2.3 基于GC-IMS分析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

2.3.1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组分变化规律分析

如图6所示,横坐标1.0处红色竖线为反应离子峰(经归一化处理),反应离子峰右侧的每一个点代表一种挥发性化合物,颜色代表物质的浓度,白色表示浓度较低,红色表示浓度较高,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样品内VOCs可通过GC-IMS很好地分离。图6红框区域的VOCs在6月样品中含量最高,随着佛手的成熟,其含量逐渐降低。图6黄框区域的VOCs在6、7月2 个样品中较相似,而在其他月样品中差异明显。图6表明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VOCs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离子峰的位置、数量、强度及时间上。

图6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的GC-IMS二维谱图Fig. 6 Two-dimensional GC-IMS spectra of essential oil in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在5 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样品中共计检测出71 种挥发性组分,根据目前现有的软件内置NIST 2014气相保留指数数据库与G.A.S.的IMS迁移时间数据库资料进行二维定性,定性检出61 种VOCs(表2)。61 种VOCs的C链均在C2~C10以内,主要包括萜烯类14 种、醇类13 种、醛类12 种、酯类8 种、酮类5 种、酸类4 种、呋喃类3 种、硫醚类1 种、吡嗪类1 种。5 个样品中富含柠檬烯、γ-松油烯、罗勒烯、α-蒎烯、水芹烯和芳樟醇等常见香味成分,赋予了佛手精油较强烈木青气息和似柠檬的柑橘气息[14]。其中,L-薄荷醇、反式-2-己烯-1-醇、庚醛、呋喃甲醛、异戊醛、肉桂酸乙酯、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甲基庚烯酮、丙酮、2,3-丁二酮、辛酸、2-乙基呋喃、2-乙酰基呋喃、2-甲基吡嗪等VOCs,目前在佛手精油的挥发性成分研究中鲜有报道。

表2GC-IMS鉴定广佛手精油的VOCsTable 2 Y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dentified in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by GC-IMS

为进一步比较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VOCs的差异,采用G.A.S.公司开发的LAV软件的GalleryPlot插件,选取图中待分析区域自动生成指纹图谱。横轴为VOCs,纵轴为6—10月5 个采收期的广佛手精油样品。由图7可知,随着广佛手成熟度的提高,佛手精油中一部分VOCs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另有一部分VOCs不断增多,甚至从无到有,说明精油中挥发性组分会随采收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图7中A区域为5 个采收期的共有VOCs,主要为萜烯类和醇类物质,其中γ-松油烯、罗勒烯、柠檬烯(单体和二聚体)、α-蒎烯、水芹烯、芳樟醇和α-松油醇等在5 个采收期样品中含量都较高。B区域VOCs主要为酯类和醛类物质,包括肉桂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乙酸异丁酯、呋喃甲醛、庚醛、苯甲醛和壬醛等。从B区域可看出,酯类和醛类物质主要存在于6、7月和8月样品中。C区域VOCs有:2,3-丁二酮、2-庚酮、正己醇、反式-2-己烯-1-醇、2-甲基-1-丁醇。从C区域可看出,这几种物质主要存在于9、10月样品中。D区域VOCs主要为醇类、酸类和呋喃类等物质,包括正丁醇、乙醇、辛酸、丁酸、醋酸、2-乙基呋喃、2-甲基吡嗪等。从D区域可看出,这些物质主要存在于6、7月和8月样品中。E区域VOCs未进行定性,1~10号未知化合物在6、7月和8月采收期浓度较高。

图7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的VOCs指纹图谱Fig. 7 Fingerprint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由图7结合表2可知,随着广佛手的成熟,萜烯类化合物始终是广佛手精油的主要组成部分,酮类化合物浓度逐渐增大,酸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特征峰在9月采收期开始消减,部分醇类物质逐渐累积,另有一部分醇类物质逐渐消减,在6、7、8月精油样品中各类挥发性组分更为丰富。该结果与GC-MS结果呈现一定差异性,原因是GC-MS技术检测出的多为大分子且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而GC-IMS检测出的大部分为小分子且含量低的挥发性成分,且IMS对高电负性或高质子亲和力官能团结构的物质具有高灵敏度,如氨基、巯基、卤素基团以及含不饱和键结构的醛、酮、醚等有机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35]。而目前关于佛手精油成分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采用GC-MS进行检测分析,且很少有检测到酮类、酸类、呋喃类等化合物,是由于这类物质分子质量小且含量极微,难以被检测到[10-11],而本研究表明GC-IMS能够很好地弥补GC-MS在检测中存在的缺陷,扩大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范围,在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3.2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VOCs的 PCA

PCA通过对以VOCs种类为变量的高维数组进行维度压缩,以几个互相无关的PC因子表示原始样本中许多复杂的变量,然后根据PC因子在不同样本中的贡献率评价样本之间的规律性和差异性[36]。本研究以所选取的特征峰对应的峰强度值为特征参数变量,得到图8,不同点代表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样品的归类情况。如图8所示,PC1贡献率为56%,PC2贡献率为20%,PC1与PC2的贡献率之和为76%,数据降维后所得综合变量在二维空间能较好地代表原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通过二维空间的数据分布差异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组间和组内样品间的差异性,组内各样品相对距离较近或重叠,说明不同采收期精油样品的重复性较好,不同样品各组数据的成簇区域有明显的间距,说明不同采收期精油样品间的特异性较明显,样品间VOCs差异较大。6、7月和9月样品的主要差异在PC1,7月和8月样品的主要差异在PC2,各样品的组间距离明显,9月和10月样品在PC1和PC2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能较好区分。上述结果表明,GC-IMS可针对不同采收期的佛手精油进行快速分类鉴别,可用于监测佛手精油品质。

图8 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PCAFig. 8 PCA plot for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essential oil of fingered citro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harvested at different times

3 结 论

9月中旬(果皮约85%黄色时)采摘广佛手,可使精油提取率最大化。利用GC-MS和GC-IMS技术的互补优势对不同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2 种技术的分析结果存在差异。GC-MS检测出的大多是大分子(C9~C21)高含量挥发性组分,GC-IMS检测出的主要是小分子(C2~C10)低含量挥发性成分,此2 种技术相结合能弥补各自的局限,并扩大样品中挥发性成分检测范围,更加全面地反映样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情况。根据2 种技术的结果得出5 个采收期广佛手精油挥发性组分主要为萜烯类物质,其次为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随着广佛手的成熟,精油中萜烯类物质含量在10月达最大值,酮类化合物逐渐增多,酸类化合物逐渐减少,醇类物质在成熟过程中伴随着累积和消减,低分子质量醛类、酯类物质主要存在于6、7、8月样品中。GC-IMS能更好地对不同采收期佛手精油进行区分。本研究为广佛手精油品质鉴别和其最佳采收时间的选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萜烯佛手醇类
固锈材料和低表面处理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及涂料工艺
割手密萜烯合成酶(TPS)基因家族分析及其在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漫步在森林当中为何让人感觉心情舒畅?
8个杧果品种胶乳挥发性成分及胶乳的灼伤机制初探
连云港市化工园区VOCs排放情况调查研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之间进阶关系分析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艺的优化
破壁灵芝孢子粉的灵芝清香及其成分来源探讨
金佛手
中型车辆用醇类-汽油机的性能及排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