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诊断阳性率及耐受性

2021-08-31刘欣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耐受性镜检查小肠

刘欣

小肠出血属于临床较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疾病,患病率约为4%[1],结合出血量及速度临床常将其分为显性出血、急性出血、隐性出血,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由于小肠距离口腔和肛门较远,加上迂曲绵长,给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难度[3]。以往常采取小肠气钡造影检查,但上述检查的检出率较低,仅为20%左右[4]。随着医学技术飞速进步,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应运而生,常被用于病灶检查中,但文献[5-6]显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过程较痛苦,较多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老年患者,而胶囊内镜具有无创、操作简便、舒适等特点,患者接受度更高,为探究胶囊内镜检查的有效性,本院对78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均实施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本院78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未使用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2)18~80岁;(3)近期无外科手术史。排除标准:(1)存在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禁忌证;(2)吞咽困难、食管狭窄、小肠梗阻;(3)胃肠道功能障碍;(4)精神障碍、痴呆;(5)麻醉禁忌证;(6)多次经腹腔手术史。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42.75±10.73)岁;男48例,女30例;病程2 d~7年,平均(5.36±0.61)个月。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晓,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

1.2 方法

对78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均实施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两种检查间隔3 d,具体操作如下。(1)胶囊内镜检查:告知患者于检查前一天晚上进食流食,晚9点后禁食,检查前3 h禁饮,于检查当天早6点指导患者服用甘露醇,在检查前口服二甲硅油,以增加肠道清洁度,若患者腹胀,可于检查前15 min指导其口服甲氧氯普安,以增加胃肠动力。于患者皮肤指定处张贴芯片,连接记录仪器,指导患者取卧位,吞服胶囊内镜探头,然后告知患者在床上进行辗转运动,观察胶囊内镜成像情况,告知患者30 min后可下床自由活动,检查结束后,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影像工作站,告知患者观察和记录胶囊排出时间,同时,告知患者可于2 h后进食流食,于4 h后进食固体食物。(2)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于经口进镜者,告知患者于检查前2天进食流食,禁食12 h;对于经肛门进镜者,告知患者于检查前1天进食流食,禁食12 h。于检查前1 d晚7点指导患者口服45 ml酸钠盐溶液(使用750 ml温凉水稀释),然后于检查当天早7点再口服一次,对患者实施相关麻醉干预,给予其吸氧、心电监护干预,对其开展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可对其开展止血操作,如可在内镜下喷洒凝血酶药剂、使用高频电凝等方式止血;对于血管搏动性出血者,可使用1%乙氧硬化醇针止血;对于存在息肉者,可给予切除干预(使用圈套),并仔细观察是否伴有出血或穿孔。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手术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组诊断情况、检查时长、检查面积、耐受性评分。

阳性结果判断:发现病变部位存在肿瘤、溃疡、小息肉、多发性血管发育不良,反之为阴性[7]。

耐受性评分: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检查舒适度进行评估,总分0~10分,评分越高,舒适度越差,耐受性越低。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检测行Kappa检验,分为一致性良好、中等、较差,对应Kappa值分别为>0.7、0.4~0.7、<0.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与手术诊断结果

78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中,经手术结果显示,69例被确诊为小肠出血。经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显示,分别有58、65例被诊断为小肠出血,其中胶囊内镜误诊、漏诊分别为3、14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误诊、漏诊分别为2、6例,见表1,一致性检测显示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706、0.893。

表1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与手术诊断结果 例

2.2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在诊断小肠出血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方面,胶囊内镜分别为79.71%、66.67%、78.21%,双气囊小肠镜分别为91.30%、77.78%、89.74%,双气囊小肠镜准确率高于胶囊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

2.3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长、检查面积、耐受性评分对比

胶囊内镜检查时长较双气囊小肠镜更长,检查面积大于双气囊小肠镜,VAS评分低于双气囊小肠镜(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长、检查面积、耐受性评分对比 (±s)

表3 两种检查方法检查时长、检查面积、耐受性评分对比 (±s)

检查方法 检查时长(h) 检查面积(cm2) VAS评分(分)双气囊小肠镜 1.24±0.65 45.24±4.61 8.46±0.58胶囊内镜 5.12±1.25 72.36±12.58 5.24±0.61 t值 24.322 17.877 33.786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均属于临床内镜检查方法,其中双气囊小肠镜由小肠内镜发展而来,主要是指在小肠镜外加上一个外套管(顶端带气囊),同时在小镜顶端安装了一个气囊[8]。其能通过口腔直接抵达回肠中下段,完成全消化道检查,病变检出率较高,并可对活动性出血部位进行止血,但上述检查的过程较痛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群使用范围,如对于体质差、年老、基础疾病较严重的患者不适用[9-10]。胶囊内镜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医用无线内镜,主要是指受检者通过口服含有内置摄像和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经消化道蠕动使其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通过体外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对患者整个消化道状况进行评估,进而达到评估病情的目的[11-12]。上述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无痛、一次性特点,可有效避免感染,并能有效增加患者耐受性,适用范围较广,对年老体弱、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病情危重者亦适用[13]。目前常将其作为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方案,且上述检查自带的微型相机能直接拍到彩色的肠壁、肠腔图像,能有效避免小肠检查的盲区[14-15]。但上述检查需要经消化道排出,检查时间较漫长,加上较易受到消化道内液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变检出率。虽然胶囊内镜具有传统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依然不能完全替代小肠钡剂造影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等传统检查方法,故为最大限度发挥胶囊内镜的优势,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为探究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的价值,本研究对小肠出血患者均施行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此次研究显示,一致性检测显示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706、0.893,双气囊小肠镜准确率高于胶囊内镜(P<0.05),两种方式敏感度及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胶囊内镜的检查效果低于双气囊小肠镜,但依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对医师分析患者病情仍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数据显示,胶囊内镜检查时长较双气囊小肠镜更长,检查面积大于双气囊小肠镜,VAS评分低于双气囊小肠镜(P<0.05),提示胶囊内镜具有视野广等优势,且患者耐受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小肠出血诊断中应用胶囊内镜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检查面积更广,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可将其作为医师分析患者病情的辅助手段。

猜你喜欢

耐受性镜检查小肠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黄鳝对常用消毒药物的耐受性反应研究
养好女人小肠经
小肠深处来“探幽”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