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1-08-31欧阳玉梅丘学勇

科技视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优化

欧阳玉梅 丘学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0 引言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理论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4G、5G网络的更新换代,高校的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现网的发展现状,掌握扎实的移动通信技术原理,掌握关键网络技术,并拥有宽阔的专业视野、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移动通信课程存在以下3个问题:首先,移动通信课程具有知识面非常广、原理复杂难懂、关键技术多且更新迅速、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其次,教材内容的更新跟不上通信技术更新的步伐,从而对4G、5G新技术、新系统的呈现不够完善,内容过于老旧过时;最后,实践教学设备陈旧、实验项目过于简单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且实验内容与现网工程应用脱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培养新时代新工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对移动通信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对基础理论和技关键术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市场应用技术发展需求,修订课程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技术部分,目前,已出版的大部分教材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主要是基于2G、3G和少量4G的技术,无法满足新基建时代下市场的需求,因此,需对基础理论的授课内容做适当调整,将重点转向4G LTE及5G NR中所采用的新技术,如将调制技术的重点放在256QAM、OFDM、F-OFDM调制方式上,将编码技术的讲解重点由卷积码、Turbo码转向LDPC码、Polar码,以及其他的如Massive MIMO技术、灵活双工技术、全双技术、SCMA新多址等新关键技术。

(2)移动通信系统部分,删减2G、3G系统的教学内容,压缩课时,把重点放在4G LTE、5G NR甚至是正在研发的6G系统上。从系统结构、网络架构、协议栈、空口技术和网络性能等方面详细介绍4G LTE、5G NR系统的有关原理、新技术及其网络优化等知识,如5G接入网中的CU/DU分离、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网络切片技术、NFV、SDN及超密集组网等技术。

(3)实验实训教学部分,根据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整教学实施过程,主要针对实验实训教学。根据校企合作企业(深圳讯方、润建通信等)的岗位技能需求,依托讯方公司提供的LTE移动通信创新综合实训平台,面向LTE产业链的就业岗位群,进行岗位技能培养。将理论讲授与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在该平台上开展以下实验及实训:LTE单站验证测试、室外GPS优化场景测试、室内CQT优化场景测试、RF优化测试、LTE DT LOG数据分析、Mapinfo在LTE网络优化中的基本应用上机实训。通过实验实训以及课后的扩展学习,使学生掌握覆盖LTE移动通信领域绝大部分专业岗位的技能。

2 教学改革措施

以“岗位能力及应用需求”为中心进行教学目标、授课方式、实验实训项目和考核方式方法等各教学环节的分析与设计,在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的相关投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及参加专业技术大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1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与讯方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ICT基地,联合建立了e-Bridge现代通信网络实验平台,该平台通过在接入层、传输层、交换层、业务层组成的网络结构中各个模块的灵活组合、分批分步建设、平台互联互通性制定等的建设,使得高校实现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电信运营商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训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各种设备调试、业务模拟、故障分析、课题设计等,实现各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实验室建设的LTE移动通信系统可与固网实验室平滑对接,组建固网整网架构,固网平台可作为LTE移动通信的移动回传系统,与LTE移动通信进行平滑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呈现固网、移动网络架构。同时配套基站工程安装的仿真实训系统,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基站工程安装等实训项目。依托e-Bridge实验平台,课题组教师开设了移动通信实验课程及移动通信网络综合实训课程,实训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2~3名学生组成一组,针对不同的实验实训项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讨论、设计、实施以解决现网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将理论课所学知识与通信系统工程实际相融合,从而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组教师可参与讯方及其他公司每年围绕5G技术及网络优化开展的培训项目,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促进理论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

2.2 以赛促学

课程组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通信类全国专业技术大赛,通过大赛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参赛的全过程,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赛的基础理论考试部分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基站设备调试和网络优化实操部分的可视化操作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移动通信网络的理解,及移动通信网络与优化等工程实践岗位技能的获取。同时,大赛也可弥补高校实践教学在硬件设备和仿真系统投入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2.3 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网络优化的技能

由于通信设备和场地缺失的原因,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移动通信原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且部分技术的实践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比如,区域覆盖及优化等路测工程实践,且上述e-Bridge实验平台也无法实现路测,无法使学生体验信号强度测试、覆盖问题发现及优化等处理,因此,制约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会贯通,基于此问题,可基于VR技术开发相应的虚拟仿真平台,模拟实际移动通信系统场景的区域覆盖及优化,建立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机房场景、复杂商业街道场景,配备相应的虚拟测试系统及测试工具,使学生在实验室内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即可有真实的移动网络环境体验,可进行路测,从而帮助学生累积无线网络优化方面的工程实践操作经验,并通过实验环节的设计,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以达到理论融合实践、掌握技术及递进能力的目的。

3 结论

在新工科及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学校就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形势,对移动通信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并依托e-Bridge平台开展实验、实训项目,使学生认识移动网络的运行环境,掌握基站工程安装及网络优化等知识,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术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