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中国戏曲“百老汇”

2021-08-30葛欣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院团百老汇剧种

葛欣

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自2018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3年,让我国目前现存的348个剧种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同登舞台,在昆山市实现了“大团圆”,这是我国戏曲艺术界的一件盛事。2020年,百戏盛典升格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这是对这项工作最好的肯定。三年来,百戏盛典演出201场,现场观众达11万人次,网络媒体直播点击观看量超1.5亿次,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超7.2亿次,全国共有1.2万多戏曲演职人员参演,上万人次来昆山观摩,真正成为戏曲界的盛典。

为充分了解各参演剧团对百戏盛典的评价,掌握当地政府重视程度,进一步推进百戏盛典工作步入常态化,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委托百戏盛典组委会办公室,分别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1月,分阶段通过微信对参演剧团进行调研。

此次调研通过发放电子问卷方式进行,问卷回收情况如下:共计回收问卷187份,回访率应答率达到54%。其中,2018年共120个参演剧团,回收55份问卷表,占比45.8%。2019年共113参演剧团,回收62份问卷表,占比54.8%。2020年118个参演剧团,回收70份问卷表,占比60%,问卷回收率逐年增高。其中,小剧种剧团回收率较高,大剧种剧团回收率较低。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百戏盛典重塑戏剧生态观

1.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传统戏曲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六成参演剧团获得政府部门前期专业指导,并在中期由政府组织带队观摩,后期获得政府跟进扶持。(1)前期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30%的剧团得到政府部门在资金、排练场地及购置道具等方面的支持,部分省文旅厅召集参演剧团到省会城市集中排练、组台。广西、河北、福建、江西、西藏等地文旅厅走进基层剧团,观看指导并进行辅导。2020年,百戏盛典有4个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参演剧团,分布在最偏远的山区,自治区藏剧团安排两位导演长期下乡指导,全程带队演出。江西省永新县政府给予永新县采茶剧团20万元经费扶持,武穴市对文曲戏特批20万元项目经费,辽宁省文旅厅给予阜新蒙古剧15万元的资金支持。(2)中期带队参演观摩。2020年,有16个省安排了观摩团前来昆山,达2000多人次,其中湖南省有650人,河北省共5批次近100人。福建省文旅厅、河北省文旅厅、厦门市领导带队赴昆山调研,福建省、河南省组织上海、苏州等地乡贤为福建参演剧团助威。(3)后期采取跟进扶持措施。借助百戏盛典,当地政府更加重视本地剧种发展,提供平台为院团进行宣传,加大项目和经费的扶持力度以及院团人才的引进,少数还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院团建造新的排练场所。如湖北省襄阳市投入100万元对花鼓戏剧场进行改扩建,增加20名事业编制,定向委培10名,引进专业人才10名,政府另投入300万元作为创作经费。湖南省澧县政府批准招收了25名荆河戏传承人,与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办班。山西省广灵县艺承秧歌演出团反馈,参演完百戏盛典后,在广灵县宣传部和文联支持下,广灵县成立了戏剧家协会,由广灵县艺承秧歌演出团团长担任戏剧家协会主席。

2.提高基层戏曲工作者的职业信心与热情。百戏盛典为新时代中国戏曲的传承发展构筑起一个可供学习认知、发现比较和研究推进的平台,提高大众对戏曲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绝大多数剧团演职员认为,通过百戏盛典,观摩了不同剧种演出,了解了不同剧种特色,学习交流了剧团管理经验,认识到自身不足和差距,对弘扬传统戏曲文化更有信心。南通市海门区海门山歌艺术剧院反馈,参演百戏盛典激发了对地方小微剧种的保护传承。恩施傩戏和灯戏演员对传统戏曲艺术有了一个更宏观更全面的认识,希望有机会能学习到更多的优秀戏曲剧种。丹阳市丹剧团反馈,参加百戏盛典让基层弱势剧种的艺术工作者看到了希望,激发了他们对戏曲艺术工作的活力和热情。而对大荔县剧团来讲,参演百戏盛典对演员队伍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演员投入戏曲演出积极性更大,对基层院团的未来发展有了乐观态度。调查显示,通过参演百戏盛典,演员们对自己要求更严,练功更加刻苦,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有了新的高度,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演职人员艺术演出积极性提高。山西省大秧歌剧团、江西省赣剧院、竹马戏剧团反馈,参演人员走出去,見识了兄弟剧团的剧种特色和演出技巧及风格特点,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戏曲演出阅历,剧团出现“人人勤练功,个个争唱戏”的良好风气。邵阳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河北省威县冯庄乱弹艺术团反馈,演职员了解到自身不足,更加刻苦提升演技和唱腔,勤练基本功,在角色塑造中更加细腻、专注、走心,剧团对剧本的挑选也有了更深层、更广泛的思路。晋中市和顺县凤台小戏传习所从原来的露天演出向剧场演出发展,由单一的日光下演出向灯光下演出发展,由单幕剧向多幕剧发展,器乐也从民乐向掺杂管乐、电声乐发展。卫调花鼓戏、扬高戏有了新生机,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编创紧跟时代的新戏,老戏开始萌发出新芽。

3.强化剧种意识。百戏盛典的举办对剧种的传播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改变了社会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认知,尤其小剧种得到了社会大众和专家的认可,影响力明显增加,剧团更加重视剧种保护和传承。蓝关戏老艺人感叹:“《八仙过海》《蟠桃会》是最能代表蓝关戏的经典剧目,如果哪一天这两个剧目能重现舞台,那蓝关戏的春天就真的到了。”内蒙古二人台剧团则对地方剧种发展的文化自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彰显独特个性和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歌仔戏剧团对剧种的传承工作思路更加明确。通过百戏盛典展演,剧种及院团获得更多社会认可,剧团更加重视剧种的传承和人才培养。

对百戏盛典平台载体的常态化建设需求

1.常态化定期举办。调查显示,90%的剧团认为“百戏盛典”已成为戏曲活动的一个品牌,激发了戏曲剧种的活力和戏曲院团的实力与潜力,希望这样的活动定期举办,让更多剧种展现在百戏盛典大舞台上,让全国观众都能认知戏曲剧种的魅力,让百戏盛典成为中国戏曲工作者乃至世界艺人的集聚地。

2.加大对濒危剧种的扶持力度。65%的剧团希望各级政府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实事求是加大扶持力度,如为小剧种特别是稀有剧种提供展演平台,地方政府给予财政、人事等政策上的倾斜,对濒危地方剧种给予重视和保护等。

3.加强现场交流和观摩活动。80%的剧团普遍表示对百戏盛典的组织工作比较满意,建议每届活动更换不同主题,增加举办音乐创作、剧种建设、剧目创作等专题论坛及短期培训班,或请其他优秀剧种的演员对地方稀有剧种的演员进行视频或现场教学,交流经验,指正不足。也有剧团提出希望百戏盛典建立数字影像库,或出版成册,以便院团能够进行观摩和学习,充分开发百戏盛典的成效,增加全国剧种的交流演出活动,举办兄弟剧种的演出交流和座谈会,举办优秀剧目线上展播活动,开展剧种知识讲座和历史展览,加强与观众的互动。50%的剧团建议组织专家组对剧种、剧目进行专业点评,加强百戏盛典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避免“演完即走”现象,以利后续演出改进及剧种发展。

4.针对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调查中,各院团建议在百戏盛典每年持续上演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剧种出台不同扶持演出政策。如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和福建艺术学校建议建立戏曲基金扶持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福建省龙岩山歌戏传习中心建议汇总各地方剧种在当前好的经验做法及短板与不足,为上级文化管理部门完善地方戏曲扶持政策形成调研报告;云南傣剧团希望能建立全国戏剧网络化,与其他剧种、剧团加强沟通交流,以大剧种带动小剧种,达到共同传承发展的目的。

5.进一步完善百戏盛典组织工作。这次调查获取了各参演院团对完善百戏盛典组织工作的建议,如展演剧目更为集中,以便参演院团在有限时间内能观摩到更多好剧目;设立剧目点评、观众投票等环节,增强院团与观众互动;加强对参演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安排,统一安排演职人员的食宿问题;严格把关参演剧目,引进国内外更多好的戏曲戏剧作品。也有参演机构指出,百戏盛典的观众组织工作较弱,场内观众稀少,观众培养工作和观众引流工作任重道远。

推进完善百戏盛典的举措和现实意义

百戏盛典为日后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既具前瞻性、又务实管用的戏曲政策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这样的集中展示,政府管理部门得以集中掌握第一手活态的、生动的素材和资料,为戏曲传承发展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奠定了基础。后百戏盛典时期应继续以剧种建设为中心任务,以展示传统经典的表演精粹为中心环节,以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坚实根基,谱写戏曲传承发展新的篇章。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鹏提议,目前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全国的戏曲网,即以文化和旅游部为主导,以省级行政区和剧种流布区为抓手,以京昆为龙头,以重点院团和艺术研究院所为支撑,以国有剧院团为骨干,以现有剧院团为“戏曲文化网”。也有专家提出,建立全国戏曲公益基金,对全国戏曲剧种进行有的放矢的扶持,结合展演进行剧种再认定,对剧种分层次分类型适度推动,避免过度干预现象。

“百戏盛典”俨然成为昆山的文化名片,一场全民戏曲普及,收获了一批戏曲观众。2021年,百戏盛典将继续举辦,未来如何办得越来越好?笔者建议,一是做好策划,推陈出新,做好2018—2020年三年百戏盛典的评估和总结,加大调研,精心策划,严格把关,推出创意独特、剧目经典、服务到位、形式多元、交流频繁的盛会。2021年百戏盛典将组织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举办“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二是采取“政府主导推动,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源参与”相结合的市场运营模式,逐步由政府项目转变为市场化运作项目,建议市文体广旅局作为指导单位,由专业运营公司负责运作,成立专门专业机构进行统筹组织。三是解决观众问题,做好观众引流。做好百戏盛典在全国的推广,尤其侧重前期推广工作,为百戏盛典造势,丰富内涵和内容,对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观众进行宣传与引流。四是做好濒危剧种的扶持工作,加大对濒危剧种的扶持力度,每年到三个省进行实地摸底调查,邀请5到7个濒危剧种,在百戏盛典期间在昆山景点天天演出,拉近昆山与全国各剧种的距离。五是调整演出时间,丰富演出空间。将整个百戏盛典的演出周期缩短,将舞台多元化,将戏曲演出从剧场镜框式舞台延伸到昆山特色景点,回到民间日常生活空间中,从而增强演出的“在地性”特点。演出周期控制在20天内,演出地点相对集中,每天保持十场左右不同戏曲演出,组织戏曲巡街表演,增加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表演和展示。六是整合现有资源,提升文旅融合。以百戏盛典为契机,将百戏盛典与昆山各类戏曲活动(昆山戏曲节、重阳曲会、秦峰曲会、古镇艺术节)进行整合呼应,将百戏盛典与戏曲百戏博物馆、昆曲小镇、中国第一水乡的建设相衔接相融合,积极探索“看百戏·游江苏”文旅融合再提升。七是加强互动和点评。举办全国文化名家或戏曲专家讲座,把“天下第一团”表演英才传习班的课程公开化,免费提供100个座位给普通观众和戏迷。在每场演出次日举办戏曲名家与观众见面会,邀请专家参加对话,探讨戏曲剧种的传承发展。八是借助百强盛典平台加大戏曲研究力度,建设戏曲百戏研究院,对全国各剧种进行深入调研,开展剧种口述史工作,撰写调研报告并集结出版。九是加大推广和合作,建立百戏网站、抖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与知名戏曲频道开展长期合作,开设百戏专栏;赴国内外艺术节庆城市调研,学习借鉴经验,开阔发展视野,拓宽发展思路。

未来,昆山以百戏盛典、戏曲博物馆为平台,全力打造中国戏曲“百老汇”“戏码头”,既为全国戏曲发展有所担当,又带动本地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相信在未来,每一位中国人在昆山都能听到属于自己的乡音,找到自己的精神故乡”。

作者单位  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

猜你喜欢

院团百老汇剧种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百老汇所有剧院关闭至今年年底
住在百老汇的“喵星人”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澳门百老汇”复活节精彩纷呈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汉米尔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