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相思,在长安

2021-08-30师永涛

同舟共进 2021年8期
关键词:长安城长安

师永涛

经济史学家赵冈在《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曾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进行了统计。唐朝天宝年间,城市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全国总人口约为5300万,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古代历史最高的22%的水平。

在唐代所有的城市中,最知名的就是长安城。作为首都,这座城市的里坊、宫殿、楼阁、街道、宅邸、园林、寺观等,在唐人笔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地理与文学空间,成为后世观察唐朝社会生活最立体的场域。

【隋王朝的遗产】

唐朝的首都最多的时候有五个。

唐初设首都于长安,随后又设陪都东京洛阳和北京太原,与西京长安合称“三京”。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开启,玄宗幸蜀,驻跸成都。其后,肃宗致力于收复东、西两京,并随军进至陕西宝鸡凤翔。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唐肃宗下诏改西京长安为中京,以凤翔为“中兴驻跸之所”,建为西京凤翔府,蜀郡为“上皇南巡之地”,建为南京成都府。唐帝国形成“五京”的五个首都形制:西京(凤翔府)、中京(京兆府长安)、东京(河南府洛阳)、北京(太原府)、南京(成都府)。

三年后,唐肃宗为了消除玄宗的政治影响力,以湖北荆州取代成都成为南京江陵府。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又把“京”改为“都”,长安为上都,洛阳为东都,凤翔为西都,江陵为南都,太原为北都,“五京”尽改为“五都”。

长安、洛阳、太原、成都、鳳翔、荆州这六个做过唐代都城的城市中,只有长安、洛阳、太原是贯穿唐代的真正的都城,成都、凤翔、荆州则更多是政治意义的建都设置,设置不久就撤销了。时至今日,除了长安、太原、成都仍然是省会城市,洛阳成了河南的一个地级市,荆州成了湖北的一个地级市,而凤翔则是陕西宝鸡市下属的一个区。

长安、洛阳、太原三京中,长安是政治意义上的首都,太原作为李氏家族的龙兴之地,被奉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在唐朝虽然不具备行政功能,但是地位超然。值得注意的是,洛阳尽管是陪都,但其实在唐朝的中前期,洛阳一直和长安并行行使首都的政治功能。

相对于洛阳而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城长安,是一座没有名字的城市。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在有唐289年的时间里,这座城市在官方诏书、文件里被称为京师、京城、京兆、西京、西都,或许因为汉代长安城的影响太过巨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依照惯性称它为“长安”。

在唐朝继承隋王朝的遗产里,长安城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西汉的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数百年战乱,已经几成废墟。今天我们看到的渭河已经远离西安从咸阳穿城而过,但当时渭河离汉长安城很近,水污染严重,于是杨坚便决定以宰相高颎为营新都大监,建筑大师宇文恺为副监另立新都。隋高祖开皇二年(582年)开始,在宇文恺的实际主持下,仅用9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开皇三年(583年),迫不及待的隋文帝杨坚迁至新都,因为杨坚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到了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丁丑,发丁男十万城大兴”,才把大兴城的外郭城部分城垣建立起来。

至此,中国古代坊市形制城市史上最辉煌的一座城市,出现在了陕西关中的龙首原上。

龙首原的“原”实际上应该是“塬”,这是陕西关中存在的一种独特的地理现象,流经关中的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自西往东流经关中平原,与南边的秦岭山脉、北边的北山之间冲击造成了渭河谷地。渭河携带的泥沙冲淤形成了众多地势高出关中平原,但上边比较平坦的黄土台塬,俗称为“原”。著名作家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便是黄土台塬,在关中,以“原”命名的地名多不胜数,我们熟悉的还有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今天,当我们坐着动车从西安前往西府宝鸡的时候,在车窗望出去,远处巍峨的是秦岭,秦岭山下高出地面数十米、顶部异常平整的,便是黄土台塬,近处则是种满小麦的关中平原。“秦岭—台塬—平原”构成了关中独特的地理景观。

“龙首原”这个地名,现在是西安城北地铁二号线的一个站名,实际上,整个大兴城或唐长安城就建在龙首原南麓,可以说,长安城是一座建立在黄土台塬上的城市,只是今天的城市天际线和建筑群改变了地形地貌,已经让我们感受不到黄土台塬的边际了。

【庞大的宫殿建筑群落】

我们熟悉的唐长安城棋盘样的格局,在隋朝大兴城营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包括东市和西市,隋人称东市为“都会市”,称西市为“利人市”。不过大兴城营造好之后,隋炀帝就把帝国政治中心迁移至东都洛阳,此后更是东去江都扬州,大兴城真正实现国家政治中心的地位,在于唐朝继承大兴城后。

唐人对于大兴城的营造主要在于修缮与扩建。唐朝前期的宫殿太极宫,是由隋皇宫大兴宫改名而成,唐立国后,高祖李渊以秦王李世民有夺定天下之功,在太极宫的西苑内建了一座弘义宫供其居住。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虽然退位,但他和李世民居住的宫殿并没有改变。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四月,时为太上皇的李渊和李世民换了一下住处,李渊迁至弘义宫, 改名为大安宫,李世民则迁入太极宫,著名的凌烟阁便位于太极宫内。

后来因为太极宫地势低,夏季闷热,为了让太上皇李渊避暑,李世民下令在长安城外龙首原高处修建大明宫,然而尚未修成,李渊便去世了,这项工程于是停止。高宗李治登基后,重新启动大明宫修建,规模与太极宫不相上下,气魄之宏伟则有过之而不及。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李隆基把自己做藩王时期的隆庆坊府邸扩建成为了兴庆宫,还在长安东城墙内增筑了一道夹城,使得皇家可以从兴庆宫直接与大明宫、曲江池相通。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这里是大唐的政治中心所在,也是玄宗与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

长安最大的人工湖则是位于城外的定昆池。唐中宗神龙年间,安乐公主恃宠请中宗李显把汉武帝练水军的昆明池赐给她,昆明池位于长安西边,《三辅旧事》记载,汉代昆明池有22平方公里,要知道今天的西湖也才6.4平方公里。这么大的湖,中宗无法把它变成安乐公主的私产,于是安乐公主发怒,自己出钱在昆明池东南造了一个人工湖“定昆池”,从名字中亦可看出安乐公主在赌气。

中宗之所以不把昆明池给安乐公主,大概还因为昆明池是长安人的鱼塘,《唐会要》记载:“昆明池俯近都城,蒲鱼所产。”蒲鱼就是吃蒲草的湖鱼。从汉代开始,昆明池就是长安重要的鱼产地,唐初《艺文类聚·鱼》记载:“武帝作昆明池,学水战法,帝崩,昭帝小,不能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馀给长安市,市鱼乃贱。”今天的昆明池仍然在,位于西安西边的斗门水库便是,不过剩下了不到十平方公里。

【气候之变】

唐朝中前期的时候,中国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中。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说:“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和暖,公元650年、669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当时的长安有很多梅树,唐玄宗李隆基时,妃子江采苹因其所居种满梅花,所以被称为“梅妃”。

诗人元稹的《和乐天秋题曲江》一诗,就提到曲江的梅花:“长安最多处,正是曲江池。”梅花虽然是冬季开放,但并不表示它耐寒,今天中国赏梅的地点多在江南,便是这个原因。与此同时,柑橘也种植于长安,杜甫在《病橘》一诗中提到李隆基种桔于蓬莱殿,但是“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八》说,天宝十载(751年)秋,宫内有几株柑树结实一百五十颗,味道与江南蜀道进贡的柑桔一样。但在今天的西安,梅花和柑橘已经没有踪迹了。

气象史学家刘昭民在《中国历史上之气候变迁》一书中说:“在唐代的三百年中,大雪奇寒和夏霜夏雪的年数都比较少,而冬无雪的年份竟达十九次之多,居中国历史上各朝代之冠。”这种湿润使得长安城外的终南山郁郁葱葱,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让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茂盛生长,从秦岭一直蔓延到长安城南。

然而,到了唐代中后期,长安周边的环境却逐渐开始恶化,尤其是长安城需要大量木材做建筑材料,需要大量木炭做燃料,长安周边的树木被砍伐得非常严重。唐德宗年间,德宗在太极宫造神龙寺,需要长五十尺(16米)的松木,度支使裴延龄说:“我在同州(今陕西渭南大荔县)发现了一个山谷,可有数千树木长八十尺。”德宗非常惊讶:“人言开元、天宝中,侧近求觅长五六十尺木尚未易,须于岚、胜州采市,如今何为近处便有此木?”意为玄宗开元、天宝时代,在长安周边五六十尺的树木就没有了,要到岚州(今山西吕梁岚县)和胜州(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去采购。

德宗之后,白居易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卖炭翁》说:“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可以看出,唐人已经开始普遍在秦岭中伐薪烧炭了。木炭是长安城使用最普遍的燃料,《开元天宝遗事》记述了唐代皇宫中取暖的场面:“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

历史地理学者龚胜生估算唐长安城中每年消耗的薪炭在40万吨上下,唐代负责京城炭薪供销的机构是司农寺下属的钩盾署,每年从市场上购买木材16萬根,又在京兆府、岐州、陇州雇佣大量壮丁,每年运输木材几十万根,如果这些还不满足长安城百官贵族的使用,那么就只能“以苑内蒿根柴兼之”。

关于长安城的人口,学界则有争论。一则因为唐代杂籍人口、流动人口无法精确统计;二则因为唐代是时间跨度漫长的朝代,长安的人口在初唐、盛唐、中晚唐规模都不一样。目前流行的说法是长安有百万人口,这个说法是指盛唐时期长安的人口。在这里我们引用唐史学者王双怀的弟子徐宏件所作统计,具体来说,开元、天宝时期长安城的人口总计约90 万人。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再加上南北衙兵共有的 7.8 万匹马,盛唐时期的长安城每年需消耗粮食737万石——这几乎相当于唐朝农民全年缴纳的粮食。

真正的长安城市,不仅仅有风花雪月,还有城市生活的复杂性。人们生活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每一天的吃穿住用行和最普通的家务,都必须靠覆盖广泛、结构复杂,而且常常被人忽略的基础供给网络来支撑。它就像一个古老的时钟,在复杂的齿轮推动下,缓缓向前。不断有人来,也不断有人走,就这样伴随着宫城承天门和坊市的街鼓声,过了近百年。

【大唐盛世的代名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久居长安数代之久的皇帝第一次因为战争抛弃了这座伟大的城市。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七,长安留守官员崔光远,宦官、高仙芝监军边令诚等人,开城投降,契丹人、安禄山大将孙孝哲率叛军轻而易举地进入长安。定都洛阳的安禄山命令他的官属,尽数掳掠了长安府库中的兵器甲仗、文物、图籍,后宫也被洗劫一空。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的节度使李希烈叛变,德宗派泾原兵去解围,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因赏赐不周哗变,德宗逃往奉天,史称“泾原之变”。《旧唐书》记载:“是日,德宗仓卒出幸,贼纵入府库辇运,极力而止。”叛军劫掠了长安的府库。在这场持续了一年的战争中,唐王朝和叛军以长安为中心,展开了占领和反攻的拉锯战,使得长安反复处于兵火中。

德宗之后近一百年,得益于唐宪宗十五年的削藩战争,重新把唐朝纳入到统一的轨道中,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被史书称为“元和中兴”。唐王朝恢复到了一种表面的平静中来。日本留学僧圆仁曾在唐朝生活过十年,他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里,记载了晚唐武宗时期长安的情形。

开成六年的立春节,圆仁记载,“时行胡饼,俗家皆然”,当时的长安仍然流行吃胡饼,他还看见唐武宗的舅舅、左羽林统军韦恭甫的随从:“步军并皆锦来帽子、锦袍。其大将军衣冠靴,皆绣鸟卫瑞草之文。”让圆仁感到震撼的还有唐武宗到京城南郊明德门外天坛祭天的情形——20万人的军队和随从,浩浩荡荡沿着朱雀大街往南行进,异常壮观。

正月初九,唐武宗回城后,在大明宫的正南门丹凤门城楼上宣布改年号为会昌。

当时离武宗打击佛教还有四年,正是长安佛教信仰盛行之时。圆仁记录了当时长安士人的狂热:“从三月八日至十五日,荐福寺开佛牙供养。”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当时展示了“佛牙”(佛舍利),当时的信众“有人施百石粳米、廿石粟米;有人施无碍供杯念头足;有人施无碍供杂用钱足;有人供无碍薄饼足;有人施诸寺大德老宿供足”。

而晚唐长安的天气,逐渐从中前期的温暖湿润开始变得异常了,会昌元年的九月底,大雪下了一天一夜,树木被摧折无数。

圆仁还记录了正史没有详细记载的长安火灾。会昌三年(843年)六月二十七日:“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余家。官私财物、金银绢药,总烧尽。”东市被大火烧毁后,前文提到的太极宫内德宗用五十尺松木做梁柱建造的神龙寺,亦被大火吞灭。两日后,太极宫东门长乐门外又失火,把太极宫收藏的佛经、佛菩萨像烧毁。这樣连续的失火,对于长安东市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即便灾后重建,东市的规模应该也不会那么大了。

873年,大唐的天下毫无一丝平静。七月,懿宗死,僖宗继位。是岁,关东大旱,赤地千里,饿殍盈野,百姓流离失所。濮州(今河南范县)私盐贩子王仙芝起兵造反。随后,屡试不第的士子黄巢等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七年后的冬天,唐僖宗和大宦官田令孜南逃成都,长安不战而降,此前东都洛阳亦是不战而降。在黄巢占领长安期间,唐军曾反击成功短暂收复长安,但进城的唐军却因为彼时长安已经是贼都而大肆劫掠。

904年,梁太祖朱温劫唐昭宗迁都洛阳,强迫驱赶唐皇室及长安士民,拆毁长安皇家宫殿、百司衙署“按籍迁居”,拆房放木“自渭浮河而下”,过程持续了一个月有余,曾经宏伟的都城变成一片废墟。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149年中,尽管历经磨难,但长安这座城还存在,以大明宫为主体的皇城还在,但是此番之后,长安城彻底消失了。

后世无数人,曾对这座伟大的城市进行缅怀,长安成为了一个符号,成为了大唐盛世的代名词。在所有缅怀者中,小说家王小波是最固执的一个。

在《红拂夜奔》里,王小波让李靖设计了三个长安,在第一个长安里没有城墙,因为城墙挡风。为了防御,每一座高塔都修得十分坚固,可以住上千人。在第二个长安里也没有城墙,因为要让水流通过,所以以巨木为栅栏,整个城市淹没在一片绿荫中——到处都是参天巨树或者是连片的绿竹。第三个长安就是人们真实居住的长安,充满了秩序感,方方正正,缺少生气。

在《万寿寺》里,长安城是一座大得不得了的城市,周围围着灰色的砖墙。墙上有一些圆顶的城门洞,经常有一群群灰色的驴驮着粮食和柴草走进城里来。远离长安的薛嵩“给自己造了一座后园,在园里挖了一个池塘,就这样住下去;遇到了旱季里的好天气,就把长了绿霉的衣甲拿出来晒。过了一些年,薛嵩和他的兵都老了。薛嵩开始怀念那座灰色的长安城,但他总也不会忘记建功立业的雄心。”这是我读过的怀念长安的文字里,最动人的一段。

如何理解这样的感情呢?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于长安的初恋般的感受——长相思,在长安。

猜你喜欢

长安城长安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长安长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长安号”:一路驰骋
西游新记 2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长安城里,一群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