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淮江水韵明珠 运河立交美地标

2021-08-30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处

江苏水利 2021年8期
关键词:安澜入海水道

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 江苏省淮河入海水道工程管理处

千里淮河东归入海,一江春水沿运北上。这里是淮安水利枢纽,是江淮 中流交汇之地。福地淮安,平畴千顷,水域接天,禹曾至境内治水,“使淮 水永安”。淮安水利枢纽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淮成就的缩影,也是新时期 治水的典范。

淮安水利枢纽地处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 “一区两带”核心,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和南水北调东线襟喉部位,位于中 华人民共和国首条开挖的苏北灌溉总渠、新世纪江苏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淮 河入海水道和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三河交汇处,总面积3.8km2。是国家水 利风景区和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一、水工程实景博物馆

淮安水利枢纽堪称水利工程的实景博物馆,其核 心工程和主体景观,由4 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1 座涵闸、 4 座船闸、5 座水电站和1 座变电站组成,常年发挥着 泄洪、排涝、灌溉、南水北调、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工程密度、世界罕见,工程规模、亚洲之最,工程效益、 彪炳卓著。其中,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规模居亚 洲之最,淮安抽水二站立式轴流泵叶轮直径为全国之 最。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获评为新中国成立60 周年100 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大运河水上立交——是淮河入 海水道的第二级枢纽工程,上槽下 洞结构,同时满足入海水道排泄淮 河洪水和京杭大运河通航。工程上 下游建有塔式建筑,两塔之间布置 了连接上、下游交通的钢结构索桥, 索桥总长197.7m。塔名为安澜塔, 寓意为淮河的安澜、人民的安居乐 业。安澜双塔由中科院院士、教授, 周恩来纪念馆设计大师齐康老先生 构思设计,与纪念馆一脉相承、遥 相呼应。水上立交是亚洲最大的水 上立交,是运河及淮安的标志性建 筑,是江苏最美水地标和最美运河 地标。

二、水文化厚植江淮畔

淮安水利枢纽建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淮 河入海水道三河交汇处,一纵两横。长江水、淮河水、 运河水,融汇贯通,是明清时期清口水利枢纽的现代 版或者延续,漕文化、治淮史、新时期跨流域调水及 独居特色的地方文化融合其中。

历史寄予了京杭运河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京航 运河分数段,而淮安水利枢纽所处运河段最早可以追 溯至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 年修筑邗城( 今 扬州附近),并在城下开凿运河“邗沟”到末口(今淮 安市淮安区城北),这是大运河最早有确切纪年的一 段河道。后经历代变迁,整治、拓宽、加深,元朝时 形成里运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拓宽取直,形成 现在规模。站在淮安水利枢纽地标性建筑——淮河入 海水道立交地涵双塔之上,俯瞰运河,舟行如织,南 来北往的货船排着长长的队伍,繁忙景象纵古贯今。

淮安水利枢纽因治淮而肇始,亦因治淮而发展壮 大。在淮河下游四大通道中,这里独占两条——苏北 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 黄河南侵,在黄河北决的700 年里,淮安成为洪水灾 害最严重的地方。在明清两代潘季驯、靳辅与陈潢的 不懈治理下,建设了黄、淮、运交汇的清口水利枢纽。 1855 年黄河北徙,清口枢纽废弃。可以说,淮安水利 枢纽是清口水利枢纽治水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南水北调东线淮安一、二、三、四站位于淮安水 利枢纽核心区内,抗旱、排涝、调水累计抽排水近800 亿m3,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淮安水利枢纽内建设的淮河安澜展示馆,是江苏 省最早的水利专业展示馆,建筑面积1650m2,分上、 下两层,设有序厅、历史淮河、今日淮河、未来淮河 四个展厅。在这里,可以了解淮河的自然地理、历史 文化和沧桑巨变,了解淮河儿女治淮的艰难历程、共 和国治淮的成就。枢纽内还有水泵文化广场、闸门陈 列广场、运河文化广场,水泵文化广场的叶片、定子、 转子、闸门等历史旧件,闸门陈列广场的断墙、六角亭、 长廊、茂林修竹等文化符号,你看见的不仅是物的展示, 还有历史的积淀。

三、水生态承载中国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 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苏北灌溉总渠开挖,下泄淮 河洪水,并灌溉沿线淮安、盐城两市。进入新时期以来, 治淮进入新阶段,淮河入海水道建成。半个世纪里, 在淮安南郊相继建设了近30 座各种形态的水利工程。 在告别过去那不堪的水患灾害之后,持续建设形成了 淮安水利枢纽。当你走近她,美丽闯进你的视线几乎 是猝不及防。闸站相连,绿树成荫,水榭亭台,鸟语 花香。登高环顾,四面皆景,闸坝涛声,物我两忘。

淮安水利枢纽设文化广场3 处、长廊3 处、亭榭 5 座、假山叠石多处、运动场、彩虹跑道,整个景区协 调一致。整个枢纽,浓荫蔽日,花木葱茏,曲廊迂回, 气势磅礴,水鸟翻飞,行船如织;亲水平台、淮河微 缩模型等景观相映成趣,各式建筑楼群鳞次栉比,风 格迥异。办公及休息区掩映在绿树丛中,雪松、枇杷、 桂花等各种花果树,引来了百鸟和鸣,鹊唱梅梢。在 这里生态环境与水工建筑物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

因有了工程之利,才有了生活之美。摇曳在水上 的淮安水利枢纽,荡漾着流域的富庶安定。这奔波不 息的流水,就像无处不在的纽带,可南下、可北上, 可东去、可西行,一头连着湖,一头连着海,一头连 着江。城市因为水的帮助而越来越美,人们因为水而 幸福安康。当美丽的运河立交与密集的淮安站群隔河 相望,当运河的流水承载着南来北往,当入海水道与 灌溉总渠圆了淮河入海的千年梦想,我们深知,这壮 美的诗篇之下是水利人的锲而不舍,有水利人的千淘 万漉。我们还知道,这座公园的美好未来,已根植在 她的水利基因中,维系在她连绵不断的传统里。

江河湖海,浩浩汤汤。早春的垂柳在水气氤氲中 早早发芽,盛夏的繁花在疾风骤雨中似锦如画,仲秋 的金桂在天高气爽里如影随风,凛冬的腊梅在徐徐凉 风里暗香浮动。运河三千里、最美水立交,这就是淮 安水利枢纽。

猜你喜欢

安澜入海水道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听“黄河入海”的故事
在塞班岛“上天入海”
加快黄河生态立法 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奇怪的封闭水道
上天入海我主沉浮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联墨双馨
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系结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