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扬州市过境洪水特性分析

2021-08-30钱睿智孙梦醒

江苏水利 2021年8期
关键词:潮位新民扬州市

钱睿智, 谈 立, 孙梦醒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扬州分局, 江苏 扬州 225002)

扬州市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位于长江和淮河交汇处,地形特征差异明显,地势总体低平,约70%的区域在江淮洪水位以下,素有“江淮洪水走廊”之称。扬州市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及地形特点,决定了扬州既坐拥丰富的过境水源,又频发洪、涝、旱、渍、潮、风等灾害[1]。

1 本地降水过程

2020年汛期,扬州市面平均降水量为847.1 mm,比常年偏多26.1%,其时间分布极为不均,整体来看可分为3个阶段。入汛后,延续汛前的少雨天气,降水持续偏少,至6月上旬总降水量仅有63.7 mm,其中5月份降水52.6 mm,比常年偏少37.6%。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总降水量为635.3 mm,占汛期总量的75.5%,其中6月降水最多,总雨量达332.8 mm,比常年偏多128.9%,在1951年至今的同期降水量系列中仅次于1956年和1991年。9月全市降水60.0 mm,比常年偏少34.2%。2020年扬州市汛期逐月降水量比较分析见图1。

扬州市2020年入梅早(6月10日),出梅晚(7月21日),梅雨期为41 d,面平均梅雨总量493.1 mm,比常年偏多110.5%。入梅后,扬州市共出现5次全市范围的强降水过程天气(6月12—13日、6月28日、7月17日、8月8—9日和8月26日),其降水总量达到汛期降水总量的40%,呈现强度大、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2020年扬州市汛期逐月降水量见图1。

图1 2020年扬州市汛期逐月降水量

2 过境洪水过程

扬州市过境洪水根据流域水系,主要分为江水和淮水两部分,长江洪水途经仪征市、邗江区、江都区,临城段的长江六圩弯道是长江中下游著名弯道之一,江岸崩塌威胁严重[2];淮河洪水通过淮河入江水道自高邮湖西北入境扬州,经高邮湖、新民滩控制线、邵伯湖、归江控制线,出三江营入长江。汛期,长江、淮河上中游的洪水急剧下泄,使扬州河湖水位猛涨,高水位、大流量的行洪,使长江及淮河入江水道沿岸堤防险情不断,大量外地洪水涌入,同时影响本地涝水外排[3]。

2.1 长江扬州段

长江扬州段流量资料主要采用上游大通站流量,潮位资料采用仪征市泗源沟闸、邗江区瓜洲闸站,江都区三江营站潮位资料分析。

2020年汛期,长江共形成5次洪水,大通来量最高达84 600 m3/s,仅次于1954年的92 600 m3/s,超80 000 m3/s以上流量3 d,超70 000 m3/s以上流量26 d,超60 000 m3/s以上流量39 d,汛期平均来量为48 900 m3/s,比常年偏多近20%。2020年汛期长江大通站流量过程线见图2。

图2 2020年汛期长江大通站流量过程线

从大通流量过程线可以看出,入汛后大通来量持续偏低,6月上旬开始持续上升,7月份开始急剧上涨,7月2日达到50 000 m3/s以上,7月6日达到60 000 m3/s以上,7月9日达到70 000 m3/s以上,7月12日达到80 000 m3/s以上,其后开始缓慢回落,至汛末大通来量仍高达50 000 m3/s以上,为近年来罕见。

受长江来水影响,扬州市汛期沿江潮位前期偏低后期偏高。5月份,扬州市三江营站最低潮位0.82 m,为2012年以来最低。入梅后,扬州市沿江潮位普涨,7月份市域沿江最高潮位全线超警戒水位,三江营站、瓜洲闸站、泗源沟闸站分别超警16 d、36 d和35 d;泗源沟闸站自7月17日平历史最高潮位7.26 m后,至7月21日最高潮位达7.58 m,瓜洲闸站7月21日最高潮位达6.92 m(见表1),之后扬州市沿江潮位开始缓慢回落,直至汛末仍高于常年同期。

表1 2020年扬州市汛期沿江潮位特征值

2.2 淮河入江水道段

2020年汛期,淮河入江水道先旱后涝,旱涝急转,7月17日形成淮河1号洪水后,入江水道持续大流量行洪,最大流量达7 930 m3/s。汛期入江水道水情态势分为3个阶段:

入汛后,淮河上中游地区降水较少,蚌埠闸来量极少,三河闸关闸,高邮湖水位偏低,最低仅有5.15 m,为2003年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邵伯湖水位正常。

入梅后,淮河流域降雨频繁,旱涝急转,蚌埠闸下泄流量由30 m3/s上升至3 500 m3/s以上,三河闸和万福闸先后开闸泄洪,入江水道水位全线上涨。7月中旬,淮河上中游出现持续性降雨,形成淮河1号洪水,受其影响,三河闸下泄流量加大,25日后超7 000 m3/s以上大流量行洪20 d,最高达7 930 m3/s(8月11日),同时受长江高潮位影响,万福闸泄洪不畅,金湾闸和太平闸分别于7月19日和20日开闸,归江控制线敞开泄洪。高邮湖和邵伯湖水位持续上涨,其最高水位分别达8.28 m和7.35 m,但均未超警戒水位。

9月初,蚌埠闸来水流量降低至1 000 m3/s以下,三河闸和万福闸先后关闸,两湖水位迅速回落至正常。

3 洪水调查情况

3.1 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平面形态较复杂,既有分汊段又有弯曲段,是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最剧烈的河段之一,自上而下有仪征水道、世业洲汊道、六圩弯道、和畅洲汊道、大港水道。河道平面形态呈藕节状,主泓呈“S”型,进口段左岸有陡山礁板矶节点,右岸有三江口人工节点相对应,出口段右岸有五峰山马鞍山矶节点,对河势均有重要的控制作用[4]。

世业洲汊道百余年来支汊在左、主汊在右的状况未发生改变,但汊道从稳定到左汊缓慢发展进而加速发展,右汊相应萎缩的变化十分清晰[5]。世业洲汊道段左汊继续冲刷发展,特别是经过几年的连续大洪水的冲刷,分流比仍在增加;而右汊呈缓慢萎缩态势,右汊分流比减小,进口口门淤积,影响南汊内国民经济设施的安全运行,同时也不利于右汊主航道条件的维持及下游河段的河势稳定[6]。

2020年7月12日至14日大通流量达80 000 m3/s以上时,通过16测次水文测验资料统计,世业洲左汊分流比的平均值为左汊占34.9%、右汊占65.1%。

3.2 淮河入江水道新民滩

淮河入江水道中段为高邮湖、新民滩、邵伯湖串联,滩泓交错,水流紊乱[7],新民滩控制线共有7座漫水闸及7道石坝。2020年淮河上游三河闸自6月24日开始泄洪,新民滩控制线同步开启新王港漫水闸、老王港漫水闸、毛港漫水闸、新港漫水闸、湖滨漫水闸、杨庄漫水闸,25日开启庄台漫水闸,9月4日全关。

为研究分析淮河入江水道行洪能力,7月1日至9月4日施测新民滩断面洪水过程66次,断面实测最大流量7 960 m3/s(8月13日)。9月3日高邮(高)水位6.32 m,使用无人机调查新民滩漫滩退水实况,新民滩漫水公路从西至庄台河闸路面无水,庄台河闸往东路面仍有过水。

4 结 论

2020年扬州市梅雨期长、梅雨量大,汛期降水强度大、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长江和淮河均有大洪水过境扬州,长江洪水峰高量大,先后形成5次洪水,扬州市沿江潮位全线长时间超警戒水位;淮河洪水源近流急,入江水道大流量行洪,高邮湖、邵伯湖水位持续上涨,接近警戒水位。通过收集整理水文监测数据和洪水调查资料,分析2020年扬州市过境洪水特性,为扬州市防洪减灾、精准预报、科学调度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潮位新民扬州市
基于距离倒数加权的多站潮位改正方法可行性分析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远海PPK 测量潮位用于深度基准面计算的研究
唐山市警戒潮位标志物维护研究
多潮位站海道地形测量潮位控制方法研究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