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对亲子冲突的影响:认知偏差的中介作用

2021-08-29湖南科技大学刘莹杨晶策唐聪聪韩冬吟李磊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偏差亲子量表

湖南科技大学 刘莹,杨晶策,唐聪聪,韩冬吟,李磊

随着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安徽网瘾少年连续上网打游戏16天后服毒自杀,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现如今,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均产生了不良影响。网络成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性格变内向,容易与父母产生对抗。已有研究发现,青少年认知发展容易受网络游戏本身虚拟性、仿真性、沉浸性等特点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认知偏差现象,增加亲子矛盾产生的风险。但对于认知失调在青少年网瘾程度与亲子矛盾之间的中介作用,前人研究并未进行过多论述。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态发展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在其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网络成瘾对其家庭关系的影响如何?认知偏差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亲子冲突中如何起作用?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能够为青少年网络教育提供一些微薄的建议。

一、问题提出

亲子冲突表现为亲子双方在言语、非言语中表现出来的不一致行为,并有可能长期影响其亲子关系质量,因此值得研究者密切关注(俞国良、周雪梅,2003)。据研究表明,青少年亲子冲突主要在于内容、频率、强度以及冲突的主要性方面,且有较强的性别差异,体现在女性与母亲的冲突明显多于与父亲的冲突,男性与父亲的冲突多于与母亲的冲突(孔海燕,2004)。亲子关系作为青少年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亲子冲突的发生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探讨亲子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生机制。

网络成瘾指个体网络行为习惯失控及由此导致的社会生理功能严重受损现象,往往导致青少年各种不良消极情绪及不良情绪调节策略。(吴文丽、黄建榕,2013)研究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冲突呈现显著负相关,网络成瘾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更多的亲子冲突问题。(罗淑文、晏碧华、王梦馨,2018)。

研究发现,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行为后,其情绪与自我评价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形成自我评判、失调感体验,最终产生认知失调调节(吴双,2013),表现出更多运动冲动与认知冲动(马东云、李妮娜、郭瑶、牟文静、吴继霞,2018)。根据家庭冲突的社会认知模型,当青少年与父母双方认知不一致时,亲子冲突因此产生。(俞国良、周雪梅,2003)

由此本研究假设青少年认知失调是网络成瘾与亲子冲突的中介变量,即青少年网络成瘾通过其认知失调影响亲子冲突。如图1所示。

图1 中介效应模型图

二、方法

(一)被试

从湘潭市各中学随机选取了378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356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17人,女生239人。

(二)研究工具

(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由陈淑慧编写,共有26道题,分为五个维度:强迫性上网行为(5个条目)、网络戒断与退瘾反应(5个条目)、网络成瘾耐受性反应(4个条目)、时间管理问题(5个条目)、人际及健康问题(7个条目)。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极不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2分、“符合”记3分、“非常符合”记4分。量表总分值越高,代表青少年网络成瘾越大。在本研究中,Cronbach’α系数为0.45。

(2)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王苏编制了《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王苏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李欢欢,2009),分为沉湎、全或无思维、在线安慰和短期思维这四个维度共17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量表计分,“从未这样想”计1分,“总是这样想”计5分。量表总分越高,代表个体在网络游戏上的认知偏差越高。在本研究中,Cronbach’α系数为0.868。

(3)亲子冲突内容量表。方晓义、张锦涛(2003)编制的《青少年亲子冲突问卷》中的《亲子冲突内容量表》(方晓义、张锦涛、孙莉、刘钊,2003)分为亲子冲突频率量表和亲子冲突激烈程度量表两部分,各量表均为8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亲子冲突频率量表中每道题目的选项为“从未发生”计1分、“每天几次”计5分,总分越高代表亲子冲突越频繁。亲子冲突激烈程度量表中每道题目的选项为“从未发生过”计1分、“非常激烈”计5分,总分越高代表亲子冲突程度越激烈。在本研究中,Cronbach’α系数为0.888。

(三)研究程序

在正式调查前获得学生的口头同意后,以班级为单位,将陈淑慧《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王苏《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和方晓义、张锦涛《亲子冲突内容量表》问卷装订成册,发放给学生集体完成,施测时间为20分钟,班主任协助调查,最后由老师收取问卷。

(四)数据分析

删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后,在计算机上输入有效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方法包括相关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等。

三、结果

(一)各变量间描述统计及其相关分析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表明(表1),性别与网络游戏认知偏差的正相关显著;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认知偏差的正相关显著,也与亲子冲突的正相关显著;网络游戏认知偏差与亲子冲突的正相关显著。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

(二)网络游戏认知偏差在网络成瘾和亲子冲突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基于结构方程的中介分析的检验程序模型4(温忠麟、叶宝娟,2014),检验网络游戏认知偏差在网络成瘾与亲子冲突间的中介作用,控制性别后,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估计各系数的置信区间。

表2显示,亲子冲突对网络成瘾的回归系数显著(方程1),加入中介变量后回归系数显著(方程3),网络游戏认知偏差对网络成瘾的回归系数显著(方程2),亲子冲突对网络游戏认知偏差的回归系数显著(方程3),这表明网络游戏认知偏差在网络成瘾和亲子冲突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表2 中介模型检验

表3显示,因为直接效应的系数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所以网络成瘾对亲子冲突的直接效应显著,中介效应的系数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所以网络游戏认知偏差在网络成瘾与亲子冲突间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43.48%

表3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占比表

四、讨论

青少年由于正处于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变化,在这一时期,家庭中更容易出现亲子冲突(俞国良、周雪梅,2003)。而网络成瘾是造成青少年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赵宝宝、金灿灿、邹泓,2018)。前人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程度高的青少年更易产生亲子冲突,本研究进一步探讨此种影响机制,结果发现,网络游戏中的认知偏差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亲子冲突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首先,宫剑等人证明网络游戏过度沉迷者对游戏产生感知上的不可替代性,导致他们形成全或无思维、短期思维等关于网络游戏的偏差认知(宫剑、梁晓燕,2019)。JudithSmetana(1995)也提出,青少年亲子冲突的发生与亲子间认知方式差异有显著相关性(俞国良、周雪梅,2003),所以青少年的认知偏差可能会导致亲子矛盾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亲子冲突以及认知偏差三者间有高度的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适应不良的认知是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发展和维持的重要中介因素。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网络成瘾程度越高的青少年,其认知会有更大的偏差,从而导致青少年通过“全或无”等扭曲的思维方式加重个体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沉湎与网络游戏,间接影响家庭环境中的亲子关系,引发更多的亲子冲突,即认知偏差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亲子冲突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对网瘾青少年的认知干预以及亲子冲突的缓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家庭作为青少年认知构建的重要环境因素,父母需要对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建立青少年良好的情感认同,进行良性引导。此外,根据Davie的认知—行为模型(Davis,2001),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纠正青少年的错误观念,重新建构认知结构,正确认识网络游戏,统一自我认知,改善其不良情绪与行为,从而进一步缓解亲子冲突。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数据结果均采用自陈式量表,调查方式较为单一,后续研究可结合个案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探讨,并且由于本研究专业水平受限,今后可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以此更深层次地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机制。

猜你喜欢

偏差亲子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50种认知性偏差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真相
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研究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