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发性建造理念的木质模块化住宅构建研究

2021-08-29东华大学解佳丽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木构自发性开放性

东华大学 解佳丽

一、绪论

现如今,建造上的自发性是那些为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由使用者通常以家庭为决策单元不受外界特定指令控制,以实际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自主决策、投资、建造的行为,是对正规建造组织模式的补充,涵盖传统民居、城乡住宅自建、城市违章建筑、加建改建等街头经营设施搭建等行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围绕木构住宅模块化中的自发性建造行为,按照使用者本身的生活经验和需求来进行调整及加建。模块化构建指针对不同的环境而构成的复杂的系统,根据其构成要素分解成若干相对子系统的组合,其中的子系统便称为模块。模块应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对母系统有着一定的贡献,并且有着独特的接口,既保证与模块系统的连接,同时使自身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模块化组合的构建要求其可根据环境要素的要求进行变换,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组合。

二、研究意义

从实践意义上来说,这几十年建筑界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一致的追求。有研究机构对木材、钢材、水泥等主要建材的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木材在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比其他材料都小,因而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特性是其他人造建筑材料无法替代的。所以说木构建筑是和“绿色建筑”的理念最为契合的建筑类型。着眼于文化意义层面,木构建筑很好地体现了建筑与结构的统一,有很好的研究基础。现代木结构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展现着建筑结构与空间的无限可能。

三、自发性建造体系概述

在城市以及乡村的各种空间,使用者会以自身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依照过往经验对住所进行自建、加建、改建等。这种行为使房屋的设计不断生长,也使整个场所显示出生机与活力。总的来说,自发性建造主要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普遍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一)存在的普遍性

自古以来,专业建筑师参与的设计活动总是占建造总量的极少数。即便是建筑师的作品,后期使用者也会频繁对其进行调整。如今,大多数建筑还是由群众自己建造的,例如贫民窟、城中村、农民住宅自建、城市自建社区等等。这类完全由使用者参与建造、使用、发展的自发性建造社区在我们周围环境中很常见。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自发性建造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结论。

(二)实施的开放性

自发的建设性活动不受理论与既定规则的限制,以生活经验作为建设的依据。因此,从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先是参与建设者的开放性,大量民众即便没有相关经验,也可以自发参与建设,最终将空间重组。其次是建造过程的开放性,建筑物或者社区的自发性建造没有具体的开工和竣工时间,而是根据时间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新的需求来进行改造。最终是建成形式的开放性,受建造群体以及过程开放性的影响,建造活动会从无序出发不断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物或者空间格局。这三个开放性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在自发性建造中相互影响。

(三)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自发性建造产生的作品正以一种补充形式存在于城市以及乡村的各个角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上文提到的广泛性与开放性的影响之下,必然会出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不同环境、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自发性建筑从面貌到规划布局,再到材料以及功能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提供了极高的价值。

四、木材特性

传统木材是一种由自然中天然生长起来的建筑用材料,所以不可避免会有一些缺点。木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水分的流失而收缩,出现体积的变化,同时因为自然生长的不完美,会有木头节子、裂纹等。而现代木材利用工业化的各类技术,将本来无法成为结构材的木料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可以取代大木料的方法,即胶合木的板材。木材本身具有吸收湿气的作用,可以平缓室内湿度的改变,透气性与保温性极佳的板材在使用上会给人一种清新、舒服的迷人感受。所以,木材是营造绿色空间的首选材料。

五、自发性建造与木构建

自发性建造过程中,建造者和使用者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同一个个体或家庭单位。建造的目标直接简单,大部分为对气候和环境的被动式应答,注重对当地约定俗成的建造经验的运用,能适宜地开发利用当地材料,且对材料创造性地运用,并且可出其不意地利用空间和环境,多样性地开发利用,可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既然传统住宅是基于自发性建造体系而产生的,那么社群中的公共空间行成的基本原则也是自发性建造。由于古时候没有规划师和建筑师,村落成员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建造房屋,而整个村子的布局亦是随着时间逐步生长的,居民们通过建造自己的房屋,挤压、预留出村落的公共空间,从而形成了最早的街巷和水系。同时对于公共建筑空间,一般的建造方式均以该地区的建筑样式为基础,进行建筑开间及进制的提升和扩大,在外观及风貌上与周边其他建筑相协调。

六、从自发性建造得到的木构空间设计策略

(一)指导原则

由于影响空间构建设计的因素众多,所以应该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建造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着眼于某个单独的空间或者建筑的设计情况,这便是系统性原则。另外,不同地区的空间构建方式受当地环境影响是十分大的。所以,在建造过程中要注意地域性差异,即在设计时要遵守地域性原则。最后要遵守自发性原则,在具体区域框架内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创新设计。

(二)模块思想与模块库建构

在住宅空间与公共空间两大类中,分别拆分为主体模块和附加模块两部分。住宅中的主体模块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居住者设立的居住模块,模块形式为正方体,而且采用了简洁的组合模式。如果居住者人数众多,则会选择类型相同的模块进行拆分或直接组合。

附加模块作为主体模块的补充部分,形式比较多,一般会用作住宅空间的附属露台或者其他公共交流区域等。除了丰富公共空间的功能以外,也可以丰富整体的建筑造型。

(三)模块级

在模块级这一部分,主要是以5X5X5(m)的正方体为基础,以新型胶合木材为主要材料。作为一个单元体,居住者可以在单元体内部解决功能和形式问题,而且此类尺寸的住宅单元可以进行单独制造,并在建造现场中进行组装,之后也可以与其他模块共墙。因为此类单独模块尺度较小,而且空间划分基本是靠家居的排列来实现。

例如,在规定空间中通过家具的合理摆放,既可以划分出公共性较强的会客区域,也可以围合出具有学习工作要求的休闲区域和私密性较强的休息区。

(四)单元级

单元组合是在模块级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操作,如旋转、错位、反转、并列、嵌套等,这些操作方法可以使若干模块组合形成新的单元组合建筑。而且这样的单元组合并不会破坏原来模块的形式及尺度,并通过刚才提到的操作方法,形成丰富的空间变化。而其中模块之间交错所形成的附加模块,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活动的需求,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这种附加模块自由度比较高,使用者可以在其中随意进行活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来安排以及使用空间。除此之外,与一般公共活动空间不同的是,附加模块中的公共空间与住宅内部的私密性空间联系较强,对于居住者来说有很强的归属感(见图1)。

图1 木构模块单元组合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五)社区级

社区级主要是对单元级空间进行整合,使人们对其有一个总体范围内的空间感知。在社区中,首先考虑的是建筑入口位置,可以通过设置平台来强调入口空间,增加其存在感,优化人们对社区的感知体验。

木构社区级其次要考虑的就是走廊空间,可以采用附加结构搭建的方式,达到围合单元级模块的目的。走廊空间除了可以用作通道,满足最基本的使用要求之外,一方面可以增加模块与模块外部灰空间的过渡,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可以通过走廊弯折在其中产生的层次变化以及延伸效果营造一种流动的空间感。从而打破组合过程中的重复感和单调感,排列出丰富的空间。另外,可以通过合理使用附加构件来使单元模块更好地与当地的场地情况进行配合,方便使用。而且也可以利用其他材料进行部分围合,这种方式所形成的半私密的室外活动空间也可以成为社区的标志性场地,使人们存有记忆感(见图2)。

图2 木构社区生成分析及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七、研究结论

木构建筑模块化、类型多样化,住宅建筑作为重要的建筑类型,其自发性的特性在地域性研究中应当重视。对待住宅建筑的自发性,建筑师应该以自发性建造的方式介入到建造活动中,提供研究住宅建筑的一种思考方式,探究其背后的建筑体系,并运用与反映在包括住宅建筑在内的地域性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中。本文通过木质模块库的构建以构想并创造一个统一的社区,希望实现多群体居住空间与生存空间的融合。与此同时,搭建规范化、工厂预制的标准化生产模式也为今后模块化住宅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与参考路径。

猜你喜欢

木构自发性开放性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木构的味道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山西蒙元仿木构墓葬文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