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生需求的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设计分析与评价

2021-08-27安振方杨艺红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南京市小学生

安振方 杨艺红

摘要:本文以小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查、儿童行为分析等研究方法,调查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方兴分校在读小学生对儿童参与性景观的满意程度和各项需求的占比,并结合校园各项设施的设计和使用情况,讨论得出满足小学生需求的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设计建议,以期为日后的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南京市;儿童参与性景观;问卷调查;人群活动强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03

如今,由于学业的加重与电子休闲娱乐产品的普及,儿童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大幅减少,导致其身体素质与年龄不符,运动能力发育迟缓等问题频发[1]。小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安静与欢快、整洁与活力共存的校园景观环境,并在其中对自然知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2]。在传统的校园儿童景观中,各个景观分区的联系性不强,大多是多个儿童活动设施的割裂分布,缺乏参与性理念的引入[3]。本文从小学生的需求出发,对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方兴分校的校园景观做出设计评价,并对日后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的规划设计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1 小学生对儿童参与性景观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1.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初步设置了20个问题,经过专家筛选和预调研,对这些问题进行删减和增添,最终确定了13个问题,其中包含8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和4道开放性填空题。项目组分3次对目标小学进行问卷发放,共回收问卷245份,其中有效问卷221份。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样本特征与使用评价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受调查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占比高达81.45%,认为校园景观趣味性不强的占比达40.47%。一方面说明了现今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他们原本用来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逐渐被作业、补习班占据;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校园内的儿童景观设计的吸引力和参与性不够,不足以吸引孩子抽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同时,对景观较为满意的学生占受调查学生的77.38%,说明调查校园具有较高的分析与评价价值(表1)。

1.2.2 小学生校园活动需求分析

由于问卷中对于小学生活动需求的调查多为多选题和填空题,具有开放性,我们在回收后对问卷答案进行了归纳整理,将每道多选题和填空题的答案归为4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表2)。

在小学生校园活动需求调查中,可以得知受调查小学生的主要活动规模较小,多为2~3人的小群体,较大型集体活动也占有一定比例;在活动场地类型方面,大而空旷的场地需求最大,植被茂密的场地需求最小;在活动类型方面,体育运动和多人互动游戏需求最大,手工类活动需求最小;在活动场地特征方面,地形空旷开敞、活动人群较多的场地需求最大,植物丰富的场地需求最小。

2 拉萨路小学方兴分校景观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根据表2中归纳的小学生活动场地类型,本文将受调查校园的场地划分为植物丰富且安静的空间、有构筑物和地形变化空间、空旷开敞且热闹的空间、室内及“灰空间”4个空间类型,并从这4个空间类型中各选取1处代表性场地进行场地人群活动强度调查(见下图)。

2.2 研究方法

场地面积和场地活动人数是影响场地人群活动强度的关键因素。此部分调查对课间、午休、放学后自由活动3个不同时间段场地固定时间内活动人数进行统计,通过间隔相同时间拍照记录人数(P)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得出场地使用人数期望值(∑P),再除以场地总面积(S),得出场地平均活动人数(A),该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场地人群活动强度[4]。由此,将场地人群活动强度值定义为“A(人/平方米)=(每次记录的人数总和∑P/记录次数a)/场地总面积S”。将场地活动强度大于0.8(人/平方米)的场地定义为高活动强度场地;将场地活动强度大于0.4(人/平方米)且小于0.8(人/平方米)的场地定义为中活动强度活动场地;将场地活动强度小于0.4(人/平方米)的低活动强度场地。

2.3 场地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整理实地调查所得数据,求得场地人群活动强度值与小学生主要活动时间段,并综合分析小学生对受调查校园景观的使用情况时空分布(如表3)。

在所选定的4个调查地点中,屋顶花园和连廊整体活动强度最高,植物种植池活动强度最低;较短的活动时间内,操场和运动场、屋顶花园和连廊活动强度较高,植物种植池、建筑中庭活动场地使用强度较低;较长的活动时间内,植物种植池、建筑中庭活動场地的活动强度相较于较短时间内的活动强度高。

3 讨论

3.1 建筑“灰空间”的利用

建筑“灰空间”面积通常不大,适宜人数较少的集会、交谈、游戏等活动。根据空间地形和调查地点分布图、表3可知,屋顶花园和连廊与教室之间距离最近,整体活动强度最高;同时,受调查的小学生活动规模中2~3人的小集体占比最高,因此,建筑“灰空间”的利用在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小学校园中的大多数“灰空间”只具有交通的基本功能,对于使用者景观视线的引导、休憩和教育等功能的设置存在明显不足[5]。由于建筑“灰空间”场地较小,不适宜多人的、剧烈的活动,应当基于小学生活动类型中语言文化类、社会角色类活动的需求进行儿童参与性景观设计。如可以适当利用空间角落位置抬升地形,营造视觉焦点,使其成为学生训练外语、演讲、才艺表演等技能的场所。也可以利用建筑“灰空间”多为线性的空间特性,以小型种植池、景墙等景观元素进行空间限定,用景观叙事性的表达手法进行科普教育。

3.2 自然教育场地的设置

自然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将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自然化,可以使儿童及时地对课堂内学到的知识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与实践进行巩固和延伸拓展[6]。在校园场地类型的需求中,植被茂密的场地需求最低,说明了小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和偏好程度较低。

拉萨路小学方兴分校中的种植池——童瞳乐园将自然融入了儿童参与性景观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场地设置在距離教学楼较近的位置,小学生在亲手种植植物后可以每天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加深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此外,设计者也可以利用校园中的绿化用地,以大树或草地为景观的基底,营造树屋、攀岩墙等景观,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在进行自然教育的同时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

3.3 审美教育的融入

在校园活动需求分析中,活动人群较少且安静的场地特征和手工类活动类型都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小学生对于独自欣赏、创造美的事物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应当在小学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中融入审美教育的元素,为小学生提供能够欣赏和理解美的场所。例如,可以在植被较为郁闭的绿地内设置共享书柜,结合具有休憩功能的景观元素,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也可以在建筑连廊、中庭处设置沙画台等手工类活动景观,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 结语

本文以南京市拉萨路方兴小学为例,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小学生对儿童参与性景观的需求,基于调查结果对现有景观使用强度进行分析,并对两部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讨论,得出了在小学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灰空间”、结合景观加强自然教育、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建议,以期为营造更加契合小学生需求的校园儿童参与性景观设计提供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佳莹,焦凤.“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市黉门街社区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07):42-45.

[2] 罗梦婕,尹建强,朱智超.基于教育功能分类的小学校园户外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17(06):88-89.

[3] 汤灿.基于小学生行为特性的校园环境创意设计——以张家湾小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8(16):106-107.

[4] 董楠楠,胡抒含,陈路平.滨水空间活动强度差异中的地形设计——以上海后滩公园和徐汇滨江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2):8-14.

[5] 韩方奇,季翔.中小学校园灰空间设计研究——以江苏师大培栋实验学校为例[J].中外建筑,2017(02):109-111.

[6] 洪彩妹,甘甜甜,侯宇阳,等.自然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以合肥市湖畔花园小学屋顶景观设计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5):122-126.

作者简介:安振方(2000—),男,江苏徐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杨艺红(1981—),女,福建漳州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雨洪管理、儿童户外环境景观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南京市小学生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