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8-27霍江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3期
关键词:应急思政课程思政

霍江华

[摘           要]  论述了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出准确把握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内容构建,从加强领导、顶层设计、立足课堂、把握环节、协同发力、同向同行,结合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提出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13-0021-03

立德树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三全育人为重要抓手,“课程思政”成为“大思政”工作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出全新的教育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应急安全类专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对于人才培养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仅有的三所应急安全类高校之一,承担着为应急行业培养高素质德技兼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重任。近年来,学院围绕打造“应急安全”特色、创建高水平院校这一主线,着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应急安全类专业开展“一化二融三改四保”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

一、准确把握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

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应势而生的应急安全类专业,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何挖掘和整合各种有利于进行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元素,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实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理学类、工学类强化学生工程伦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管理学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是顺应新时代高职专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实质要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强调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斗,这些理论构建,成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理论源泉。应急安全类的专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入领会和贯彻其中的精神要义,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践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号召,敢于担当,锤炼素质,争做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奋斗者,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对中国特色应急安全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要服务于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突出学生政治觉悟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养成,把“为谁培养人才”贯穿全过程。一是突出学生的政治素质,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要求。二是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操。“课程思政”应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责任担当意识、应急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同时要特别注重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应急安全文化的认同感。要让学生明白领导体制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基础,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上下齐心、共克时艰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信心,不断深化对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安全文化的共识;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我们国家在应对重大风险时所形成的群防群治的社会动员机制。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群众观、义利观、自律观,“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逆行精神,先集体后个人的家国情怀。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安全专业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学生应急安全文化的素养。

二、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构建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突出“教育教学的最基础最根本”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三全育人的教育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一)构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急安全工作理念,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抗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素材,深入挖掘抗击过程中的各种思政元素。在抗击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赖于党确立的正确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的根本不同即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人民意志一致。这种不同决定了我们党在面临来势汹汹的事件时,从人民健康利益出发,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周密部署,全力以赴,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教育引导学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二)构建应急安全政策法规标准教学内容,强化纪律意识教育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政策法规,需要设立标准。政策法规是体系建设的基石,條例条令标准是考察能力建设的规范和尺度,依据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凭借符合应急规律和国情的标准,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抢险救援的法度,是打造专业队伍坚强实力的依据。通过讲授国家出台的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通过实践教学聚焦应急安全实战、强化专业训练,着力锤炼铁一般的纪律作风,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用法,有效规避、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性,如何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强化纪律意识,确保在应急安全事件处置过程中,能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

三、三全育人视阈下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员”参与“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的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层面对“课程思政”的思想认识,抓好顶层设计,是做好三全育人视阈下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的前提。

首先,从机构建设上,成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统筹谋划“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方案,强化督查检查,保障“课程思政”各项工作有效运行。其次,从机制上,建立校级—院系两级“课程思政”工作协调机制。教学工作系统和思政工作系统纵向双线紧密结合,其他部门横向联动,全员参与,协同发力,助力“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共同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最后,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把“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年度重点工作,强化“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责任意识。积极落实教师的育人主体责任和课程的育人首要功能,明确院系、教研室和全体教职工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合理配置学科、专业、教材和管理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立育人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科学评价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二)立足课堂,把握环节,“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全过程育人就是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根据应急安全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不同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成长规律,强化阶段性的育人理念,探索和构建应急安全类专业阶梯式“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学生阶段性发展特点的“课程思政”的目标值,把价值引领贯穿到应急安全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突显“全过程”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全过程推进,全方位衔接,使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应急安全类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使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课程思政”共融共生,实现立体化教学。

(三)协同发力,同向同行,“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

全方位育人途径,重点在于协同共享,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拓宽育人维度,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在育人空间的全覆盖,在育人方式上的全要素融合,有效实现多维度的全方位协同,努力探索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1.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营造“准军事化”管理育人环境。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各级应急部门、广西消防总队联合办学,建立校内外仿真实战型实践教学基地2个,构建应急安全类专业“准军事化”管理体系,形成一套有“准军事化”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校园营造“准军事化”育人环境。

2.推进内外融合和上下融合。首先,构建政行企校四位一体融合共同体。一是与广西消防总队共建“消防学院”,与消防总队培训中心共建实习基地,共制教学计划、共培师资;二是与区、市、县应急管理部门共建“广西应急管理培训学院”,共同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共同开展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开展应急管理研究;三是与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共建“校园安全应急培训中心”,为各级各类学校培训安全应急人员,开展校园安全体系研究;四是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应急安全培训基地”,共同培养应急安全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培训应急安全骨干。其次,实现上下融合,即线上仿真、模拟与线下教学、实践相融合。校企共同搭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应急安全”教育教学平台,与奇安信集团、华为等企业共建“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应急安全类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应急安全文化教育”网页(站)1个,2个仿真、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实训室(教室),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大力开发网络课堂,建设应急救援智慧学习环境。

3.推进三教改革。首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材,一是强化政治素质、应急职业道德、应急伦理等教育,特别强化听党指挥、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等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加强应急心理抗压能力的训练,在面对血腥场面、危险境地、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保持沉着、冷静、镇定、坚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斗争、勇于胜利;三是增加体能课程,按照应急救援专业人员体能素质要求,增加体能训练课程,增加体育课时;四是按照消防员等救援技术技能型人才训练要求,调整和完善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其次,改革教学方法,一是大力开发线上课堂。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适时更新、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对外开放共享的智慧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为每个学生构建“虚拟学习空间”,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二是建立校外军事训练课堂,推进“引军”入校,通过“应急管理学院”“消防学院”,把军事训练场搬进校园,同时在消防总队建立“训练营”,校内学习与校外训练“学训交替”。最后,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建立“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机制,通过建立教师职业成长阶梯和标准,建立导师引导、名师激励制度,完善技能导向与业绩导向的聘用、晋升和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应急救援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深入应急救援行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应急职业素质,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二是搭建“双师素质”教师成长平台,通过“消防学院”“军事训练营”“应急管理学院”等,为教师搭建研究应急救援理论、研发应急安全实用技术的产学研训实践平台,提高教师研发和实践能力,锤炼应急救援职业精神。

4.加强支持保障。首先,学校有特色办学的机制,在学校规划、办学定位、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都围绕打造“应急安全”特色院校这一主题进行,为本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其次,学校成立有“应急安全”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书记院长作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和系部主要领导作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与教务科研处合署办公,为项目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再次,近来学校有计划安排“应急安全”类的科研、教改项目十多项,从“应急安全文化”“应急安全专业建设”“应急安全实训基地”“应急安全课程体系”等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使项目有科研、教改的支撑和保障。最后,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予以支持,有条件保障。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推进应急安全类专业“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理念,牢牢把握课堂载体,不断夯实“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切实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要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中发〔2016〕31号.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

[4]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提升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EB/OL].[2020-03-04].http://news.gmw.cn/2020-03/04/content_33616100.htm.

[5]王成荣,龙洋.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26-29.

[6]樊伟.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N].中国教育报,2020-07-02.

[7]胡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9(6):88-95.

[8]陈思,张宗江.新时期基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4.

編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应急思政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准备好应急包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应急预案的编制